《拳以合道 太极拳的道家文化探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阮纪正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8086326
  • 页数:523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太极拳古典拳论和太极拳思想的著作,而且研究的又是太极拳历史上最为著名、最为重要的典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且以此为核心,对中国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解析。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因此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能涉足这个领域。它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而作者则正好具备了这一素质。其破译王宗岳的拳论有如破译数论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著作中借助了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支点,又不局限于该论本身,而是纵论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特别是其中关于生命智慧的核心内容,使本书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文化意义。在一定的意义上,本书是看透太极拳这座山的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可以让更多的读者通过本书的阅读理解和认识太极拳,获得一条“入得青山采宝归”的通道。

序 烟雨看透是青山&余功保 1

序论 拳以合道——太极拳的道家文化取向 2

一道本论:太极拳的立论根据 2

二用反论:太极拳的运行方式 9

三归真论:太极拳的价值旨归 18

上篇 道进乎技——太极拳基本理论的文化探究 26

第一章 道体全息:太极拳系统文化论纲 26

(一)太极拳的历史形成 27

(二)太极拳的层次结构 30

(三)太极拳的建构过程 33

(四)太极拳的整合机制 37

(五)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40

第二章 道在养生:太极拳养生原理解说 45

(一)中国生命哲学和道门养生原理 45

(二)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机制和功能 62

(三)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应对现代病 84

第三章 道家应对:太极拳技击形态简论 107

(一)着法:攻守进退 109

(二)劲法:虚实刚柔 115

(三)心法:得机得势 125

第四章 以拳入道:太极拳之道——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136

(一)问题提出:武术史的大事 137

(二)智慧体现:操作的三项原则 142

(三)破除误解:深入探究内涵 154

第五章 道旨弘扬:太极拳与现代发展战略 174

(一)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174

(二)对潜在可能的探究 178

(三)对自由发展的追求 182

下篇 以技体道——《王宗岳太极拳谱》的文化释读 190

第一章 武学经典:《王宗岳太极拳谱》研讨 190

(一)该谱的历史由来和内容结构 190

(二)该谱作者(或编者)的讨论 191

(三)该谱所载文章的理论内涵分析 198

第二章 阴阳之母:《太极拳论》论“神” 212

(一)拳谱之原文 212

(二)题解及说明 212

(三)注释与句读 214

(四)串讲与讨论 226

第一段:破题 226

第二段:总纲 235

第三段:进阶 247

第四段:要领 257

第五段:特征 273

第六段:正误 280

第七段:关键 284

第八段:归究 288

(五)参考译文 297

第三章 八门五步:《太极拳释名》论“形” 299

(一)拳谱之原文 299

(二)老版本比较 299

(三)题解及说明 301

(四)注释与句读 303

(五)串讲与讨论 307

第一句:命名 307

第二句:特征 309

第三句:技法 310

第四句:结构 330

第五句:结论 343

(六)参考译文 344

第四章 意气内练:《十三势歌》论“体” 345

(一)拳谱之原文 345

(二)题解及说明 346

(三)注释与句读 350

(四)串讲与讨论 359

第一段:命意源头 359

第二段:松静应敌 384

第三段:正身用腰 403

第四段:体悟自然 409

第五段:内练养生 417

第六段:几句忠告 424

(五)参考译文 424

(六)附:研究十三势的几篇经典文章 425

第五章 就势粘走:《打手歌》论“用” 436

(一)拳谱之原文 436

(二)异文之比较 436

(三)题解及说明 439

(四)注释与句读 445

(五)串讲与讨论 450

第一句,临事态度 450

第二句自我整合 454

第三句,敢于面对 461

第四句,应敌原则 466

第五句,反击机势 468

第六句,活动状态 472

(六)参考释文 481

(七)附:武澄清《打手论》 481

附录 风骨气概——与太极拳研究家阮纪正的对话(余功保) 484

一转益多师是汝师 484

二应物自然,体验生命 487

三不知文,不为武 491

四太极拳的生态智慧 494

五太极“三昧” 498

六万变归宗成“哲拳” 504

七身心一体练太极 512

八研究是发展的基础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