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编 文学史论与学科建设 3
第一章 面向全球化的挑战 3
第一节 海外汉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3
第二节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20
第三节 东亚现当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32
第二章 学科历史与现实境遇 40
第一节 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40
第二节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与现实 53
第三节 大学中文系对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影响 60
第四节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与文献史料学 65
第三章 学科整体性格与矛盾性特征 72
第一节 现代文学学科:发展自我与牺牲自我的互补 72
第二节 当代文学学科:一体与异质的复杂缠结 83
附:“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97
第四章 文学史编写的理念与实践(一) 104
第一节从“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说起 104
第二节“五四”文学之源与百年文学之间的关系 107
第三节 延安文学在“整体性”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位置 111
第四节 体制化文学之对“打通”现当代文学史的意义 115
第五节 关于“现当代文学是一体”的文学史编写问题 122
第五章 文学史编写的理念与实践(二) 126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的历史生成与编写模式 126
第二节 当代文学史的时间秩序与空间结构 138
第三节 当代文学史的内容与体例 150
第四节 当代文学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55
附一:探寻整体系统的教材编写新思路 159
附二:开放式当代文学史写作刍议(姚晓雷) 168
下编 生态场域与生态文学 187
第六章 生态场域与文学现状 187
第一节 历史转型与文化取向 187
第二节“二个中心时代”的不同遭遇与相似命运 193
第三节 文学“三分天下”及其隐忧 197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处的生态位 206
第五节 现当代整体生态视阈中的“文学浙军”及其相关思考 213
第七章 文学生态与文化领导权 236
第一节 毛泽东、邓小平文艺思想在文学生态中的特殊地位 23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中介系统及其平衡协调作用 254
第三节 文学良性生态环境的营造与人文工作者的责任 260
附:“洋为中用”与毛泽东对西方现代派的文化立场 264
第八章 生态视野中的经典及其当下重构 278
第一节 中西经典比较及其精神阐释 278
第二节《牡丹亭》:古典经典的魅力及其现代改编 290
第三节《故事新编》:现代经典的位置及其当下重写 299
第四节《上海的早晨》:红色经典的价值及其历史评价 313
第九章 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 327
第一节 迟到的生态文学 327
第二节“非人类中心主义”及相关的关键词解读 332
第三节 值得重视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338
第四节 需要进一步拓宽的研究领域 345
第十章 生态文学中的狼文化现象 349
第一节 生态学原理与人狼关系的重新定位 349
第二节 狼性形象塑造与内外两个空间的拓展 355
第三节 生态真实与作家的艺术创造力问题 359
附:穿越国界和人兽的一种探索 364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