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 定价、度量和管理 引进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达雷尔·达菲,肯尼思·辛格尔顿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205607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译本的原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3年,书中完整地论述了信用风险建模的概念、应用和实证研究,旨在研究证券组合的风险测度以及可违约债券、信用衍生品和其他具有信用风险的证券的定价。同时,本书对各种信用风险建模方法的相对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也对风险市场的近期发展进行了回顾,尤其是信用风险,而且描述了对目前定价和管理实践的某些改进。

1导论 1

1.1风险的分类 3

1.2本书的结构 6

2风险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10

2.1哪些风险是最重要的? 11

2.2市场风险的经济学原理 13

2.2.1收益—损失的不对称性 13

2.2.2最低资本需求 15

2.2.3委托代理效应 16

2.2.4资本——一种稀缺资源 17

2.2.5金融公司杠杆的作用和风险 17

2.2.6分配资本还是分配风险? 18

2.2.7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 19

2.2.8绩效激励 20

2.3信用风险的经济学原理 21

2.3.1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敞口 21

2.3.2信用风险的集中 22

2.3.3道德风险 23

2.4风险的度量 24

2.4.1在险价值 25

2.4.2期望尾损 28

2.4.3市场价值保险的价格 28

2.4.4作为市场风险的度量指标的波动性 29

2.4.5风险测度的一致性 29

2.5信用风险的度量 30

2.5.1信用风险的专门度量 31

2.5.2信用风险的资本准则 32

3违约事件:历史模式和统计模型 35

3.1概述 35

3.1.1投机级别债券的结构变化 39

3.1.2远期违约概率 42

3.2违约概率的结构模型 43

3.2.1 Black-Scholes-Merton违约模型 43

3.2.2首次通过模型 45

3.3从理论到实践:用距离预测违约 47

3.4违约强度 48

3.5强度模型举例 52

3.5.1带有跳跃的均值回归强度 52

3.5.2 CIR强度模型 54

3.5.3跳跃和CIR强度比较 56

3.5.4仿射强度模型 58

3.5.5 HJM远期违约率模型 58

3.6违约—时间模拟 59

3.7破产的统计预测 61

3.7.1各个预测法的比较 63

3.7.2违约和级龄效应 65

4评级转移:历史模式和统计模型 69

4.1平均转移频率 69

4.2评级风险和商业周期 71

4.3评级转移和级龄 74

4.4序次probit评级模型 75

4.5评级的马尔可夫链 76

4.5.1时变的转移强度 77

4.5.2 Lando随机转移强度模型 78

5违约风险估值的基本方法 81

5.1概述 81

5.2风险中性概率与实际概率 83

5.3简约定价模型 86

5.4结构模型 90

5.4.1 Black-Scholes-Merton债务定价模型 90

5.4.2首次通过债务定价模型 91

5.5模型隐含利差的比较 92

5.6从实际强度到风险中性强度 95

5.6.1简约模型 96

5.6.2结构模型 96

6公司债券和主权债券定价 99

6.1不确定性回收 99

6.2有回收的简约模型 101

6.2.1面值的部分回收 102

6.2.2条件期望回收 105

6.2.3市场价值的部分回收 106

6.2.4回收假设的比较 110

6.3基于评级的信用利差模型 112

6.3.1一般定价框架 113

6.3.2用历史数据标定模型 115

6.4主权债券定价 118

6.4.1主权债券的信用风险 119

6.4.2主权利差的参数模型 122

7可违约债券利差的实证模型 127

7.1信用利差和经济活动 127

7.2利差的参考曲线 131

7.3参数简约模型 135

7.3.1利差的平方根扩散模型 135

7.3.2 跳跃扩散利差 136

7.3.3可观测信用因素 136

7.4结构模型的估计 137

7.5主权利差的参数模型 138

8信用互换 141

8.1其他信用衍生品 141

8.1.1总收益互换 141

8.1.2利差期权 142

8.2基本信用互换 143

8.3简单信用互换的利差 145

8.3.1信用互换的利差:简单情形 145

8.3.2特殊回购利率和交易成本 146

8.3.3应计信用互换费用 149

8.3.4标的券的应计利息 149

8.3.5标的券为固息券的情况 150

8.4基于模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利率 151

8.4.1常强度情形 151

8.4.2远期违约率的期限结构 153

8.5资产互换的作用 154

9期权性信用产品定价 157

9.1利差期权 157

9.1.1定价框架 158

9.1.2数值例子 159

9.1.3期权估值的数值算法 160

9.1.4结果 161

9.2可赎回和可转换公司债券 163

9.2.1资本结构 163

9.2.2违约和股票衍生品定价 166

9.2.3作为股票衍生品的可转换债券 168

9.2.4赎回迫使转换 169

9.2.5推迟赎回的原因 171

9.3可转换债券的简单定价模型 172

9.3.1建模背景 172

9.3.2可转换债券模型的设定 173

9.3.3定价算法 174

9.3.4可转换债券的对冲策略 175

9.3.5对股票波动性的风险敞口 179

9.3.6发行者的赎回倾向 179

9.3.7久期和凸性 181

10相关违约 183

10.1相关性的度量方法 183

10.2 CreditMetrics的相关违约 184

10.3相关违约强度 186

10.3.1相关跳跃强度过程 186

10.3.2相关对数正态强度 189

10.4基于关联结构的相关模型 189

10.5实证方法 193

10.6违约时间模拟算法 195

10.6.1多元补偿器法 195

10.6.2先违约模拟 196

10.6.3递归逆分布函数模拟 196

10.7共同违约事件 197

11债务抵押证券 200

11.1引言 200

11.2债务抵押证券的经济学 201

11.3违约风险模型 204

11.3.1债务人的违约强度 204

11.3.2多发行人的违约模型 205

11.3.3行业、地区和全球风险 206

11.3.4回收率风险 206

11.3.5间接信用利差 206

11.3.6多样化评分 207

11.4定价举例 209

11.4.1抵押资产 209

11.4.2偿债基金档 212

11.4.3优先次序安排 213

11.4.4模拟方法 215

11.4.5关于平价CDO利差的模拟结果 215

11.4.6再投资风险 217

11.5违约损失分析 219

11.6计算多样化评分 226

12场外违约风险及估值 229

12.1风险敞口 229

12.1.1潜在风险敞口 230

12.1.2国际清算银行风险敞口附加因子 232

12.1.3利率互换 232

12.1.4互换的中期市场价值重估 234

12.1.5互换的期望风险敞口 236

12.2场外信用风险的价值调整 237

12.2.1单方违约风险 238

12.2.2净额结算和存在担保情形下的价值调整 240

12.2.3双方违约风险 241

12.2.4举例:10年期互换的违约风险调整 242

12.3互换的其他信用调整 244

12.3.1设定 245

12.3.2基本情形 245

12.3.3虚值互换利率的信用利差 246

12.3.4违约风险对LIBOR利率的相依性 247

12.3.5互换支付异步 247

12.3.6收益率曲线坡度的影响 248

12.3.7信用利差的期限结构 248

12.3.8如果交易双方皆有风险 249

12.3.9净额结算的影响 249

12.4货币互换的信用利差 250

13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度量 253

13.1市场风险因子 254

13.1.1预备知识 254

13.1.2对收益率分布建模 256

13.1.3收益率分布的形状 259

13.2带有跳跃过程的衍生品的德尔塔和伽马 262

13.2.1衍生品风险的德尔塔度量 262

13.2.2超越德尔塔到伽马 265

13.3综合度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267

13.4融入信用风险的VaR举例 269

13.4.1例:贷款资产组合的融入信用风险的VaR 270

13.4.2例:期权资产组合的融入信用风险的VaR 274

A仿射过程简介 279

A.1引言 279

A.2仿射过程的解析求解 280

A.2.1多变量的例子:独立分量 282

A.2.2多变量的例子:Heston模型 282

A.2.3 Riccati方程 283

A.2.4仿射过程的变换 283

A.3一些应用 285

A.3.1期限结构模型 285

A.3.2违约强度和违约概率 285

A.3.3相关违约 286

A.3.4可违约期限结构模型 286

A.3.5期权定价 287

A.4广义Riccati方程 289

A.5基本仿射模型的求解 290

A.6停时的强度 291

B仿射期限结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293

C利差曲线模型 297

参考文献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