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科学与技术 典藏版 0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放,杨基先,王爱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30512352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总论篇 3

第1章 总论 3

1.1 国内外常规凝剂的研究现状 4

1.1.1 无机絮凝剂的研究及发展 4

1.1.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及发展 6

1.1.3 常规絮凝剂存在的问题 8

1.2 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9

1.2.1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简史 10

1.2.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种类 12

1.2.3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及结构性质 14

1.2.4 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组成 15

1.2.5 微生物絮凝剂的安全性 15

1.2.6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16

1.2.7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18

1.2.8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酵生产工艺 20

1.2.9 微生物絮凝剂的优势 20

1.2.10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3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7

1.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内涵及研究进展 29

1.4.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历程 29

1.4.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工艺及技术 29

1.4.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内涵 30

第二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理生态篇 33

第2章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33

2.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特征 33

2.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形态特征 33

2.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34

2.1.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35

2.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Biolog系统分析 35

2.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16S rDNA鉴定 37

2.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产絮能力的遗传稳定性 37

2.2.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连续传代稳定性实验 38

2.2.2 冰箱冷冻保存和室温保存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39

2.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产絮能力的影响 39

2.3.1 发酵方式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39

2.3.2 发酵时间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40

2.3.3 初始pH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44

2.3.4 装液量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45

2.3.5 混合培养比例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46

2.4 营养元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活性和絮凝效果的影响 47

2.4.1 碳源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47

2.4.2 氮源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52

2.4.3 磷酸盐对菌株产絮能力的影响 52

第3章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分析 54

3.1 微生物絮凝剂的理化特征 54

3.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胞外分泌物的电子显微观察 54

3.1.2 微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 56

3.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56

3.1.4 微生物絮凝剂的pH稳定性 58

3.2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分析 59

3.2.1 微生物絮凝剂化学特征的测定 59

3.2.2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60

3.2.3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确定 60

3.3 微生物絮凝剂分离提取 61

3.3.1 有机溶剂的选择 61

3.3.2 有机溶剂沉淀条件的选择 61

3.4 微生物絮凝剂中游离蛋白质的去除 64

3.4.1 去蛋白质试剂的选择 64

3.4.2 去蛋白质条件的选择 64

3.4.3 去蛋白质后微生物絮凝剂的紫外光谱分析 67

3.4.4 初步分离提取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 67

3.5 微生物絮凝剂的纯化 68

3.5.1 微生物絮凝剂纯化过程中的洗脱速度 68

3.5.2 微生物絮凝剂纯化过程中的收集量 69

3.5.3 微生物絮凝剂纯化过程中的上样量 70

3.6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纯度的鉴定 71

3.6.1 纯化后的微生物絮凝剂 71

3.6.2 纯度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71

3.6.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72

3.7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74

3.8 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的组成分析 76

3.8.1 基于薄层色谱法的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分析 76

3.8.2 基于气相-质谱法的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分析 77

3.9 微生物絮凝剂纯品的结构分析 81

3.9.1 基于红外光谱法的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结构分析 81

3.9.2 基于核磁共振法的微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结构分析 84

第4章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发酵及环境条件优化 87

4.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发酵条件优化 87

4.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发酵种龄 87

4.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发酵时间 88

4.1.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发酵温度 89

4.1.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pH 91

4.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溶解氧 95

4.1.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摇床转速 97

4.1.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最佳装液量 98

4.2 微生物絮凝剂分批补料发酵技术 98

4.2.1 微生物絮凝剂分批补料发酵培养过程分析 99

4.2.2 补加碳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分批补料发酵的影响 101

4.2.3 补加氮源对微生物絮凝剂分批补料发酵的影响 108

4.2.4 微生物絮凝剂分批补料发酵效果与分批发酵效果对比 109

4.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发酵动力学特性 110

4.3.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110

4.3.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方程求解与分析 113

4.3.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方程参数分析 120

第三篇 基于廉价底物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篇 123

第5章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生产工艺流程 123

5.1 利用秸秆类纤维素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总体方案设计 123

5.1.1 开发利用秸秆类纤维素的重要意义 123

5.1.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工艺路线 124

5.1.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 125

5.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126

5.2.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126

5.2.2 纤维素降解菌的菌种鉴定 135

5.2.3 纤维素降解菌的培养条件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 142

5.2.4 羧甲基纤维素降解实验 146

5.3 秸秆类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 150

5.3.1 秸秆预处理工艺优化 150

5.3.2 秸秆制取微生物絮凝剂产量分析 152

5.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153

5.4.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工艺的最佳发酵时间 153

5.4.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工艺的最佳温度 156

5.4.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工艺的最佳pH 158

5.4.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工艺的最佳摇床转速 159

5.4.5 纤维素发酵液灭菌和除菌处理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60

5.4.6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纤维素发酵液成分的利用 160

5.5 提高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量的营养策略 162

5.5.1 总氮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62

5.5.2 补料后发酵液C/N的变化 163

5.5.3 葡萄糖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64

5.5.4 补加葡萄糖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影响 164

5.5.5 利用不同底物生产的絮凝剂的絮凝率 167

第6章 廉价底物制备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 168

6.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利用制氢废液制取微生物絮凝剂 168

6.1.1 材料和方法 168

6.1.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制氢废液的利用情况 170

6.1.3 驯化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171

6.1.4 驯化后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发酵条件 173

6.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底物的利用 175

6.1.6 微生物絮凝剂成分分析 176

6.1.7 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AlCl3联合作用机理研究 177

6.2 利用谷氨酸废液制备微生物絮凝剂 177

6.2.1 谷氨酸废液的来源和性质 178

6.2.2 谷氨酸废液培养基的配置与优化 180

6.2.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的影响 182

6.2.4 以谷氨酸废液为原料制取微生物絮凝剂 188

第7章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形态学及絮凝机理解析 192

7.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形态学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192

7.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普通絮凝形态分析 192

7.1.2 Ca2+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 196

7.1.3 投加方式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 198

7.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过程解析 201

7.2.1 水中胶体和颗粒的脱稳和凝聚 201

7.2.2 键合和吸附桥联作用形成絮凝体 204

7.2.3 网捕卷扫作用促进絮体的聚集和沉降 212

第四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篇 217

第8章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及企业标准 217

8.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217

8.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217

8.1.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致突变实验 219

8.1.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致畸实验 222

8.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建立 226

8.2.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使用范围 226

8.2.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226

8.2.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产品分类 226

8.2.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227

8.2.5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实验方法 228

8.2.6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企业标准的检验规则 229

8.2.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229

第9章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及工程示范 231

9.1 影响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231

9.1.1 投加量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影响 231

9.1.2 pH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影响 233

9.1.3 钙离子浓度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影响 234

9.1.4 温度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影响 236

9.1.5 存放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37

9.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238

9.2.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强酸性废水的絮凝效果 238

9.2.2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絮凝效果 239

9.2.3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泥浆废水的絮凝效果 241

9.2.4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煤气及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 245

9.2.5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松花江原水的絮凝效果 247

9.2.6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大庆中引水厂水源水的絮凝效果 247

9.2.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PAM废水 256

9.3 智能投药实时控制系统开发 257

参考文献 259

附录1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 266

附录2 Ames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