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引论 1
被动综合分析 15
导言:感知中的自身给予 15
第1节 原本意识与空间对象的透视性映射 15
第2节 在感知过程中充盈和空乏的关系与获知 19
第3节 对已知之物进行自由支配的可能性 22
第4节 在进行内在感知和超越感知时,存在与被感知的关系 28
第一部分 变式 41
第一章 否定样式 41
第5节 失实:与充实的综合相反的事件 41
第6节 局部充实——由非期待的感觉素材产生的冲突——重新产生的一致性 44
第7节 回溯性地抹掉仍以滞留的方式被意识到的以前的预示,因此回溯性地抹掉以前总的感知立义 46
第二章 怀疑样式 50
第8节 具有相同原素成分的两个被叠置在一起的感知立义的冲突 50
第9节 通过过渡到已确认了的确然性或否定而对怀疑的裁定 53
第三章 可能性样式 57
第10节 开放的可能性作为意向预示的不确定性范围 57
第11节 诉求性的可能性作为怀疑的信仰倾向 60
第12节 开放的可能性与诉求性的可能性之对照 61
第13节 在与诉求性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的对照中的确然性诸样式本身 62
第四章 被动的变式与主动的变式 71
第14节 自我的执态作为对被动信念之样态变样的主动回应 71
第15节 疑问作为经由判断裁定对克服变式的多层级追求 78
第二部分 明见性 87
第一章 充实的结构 87
第16节 充实:空乏表象与相应直观的综合 87
第17节 对可能的直观类型的描述 90
第18节 对空乏表象之可能类型的描述 94
第二章 被动的意向及其证实的诸形式 102
第19节 直观化的综合中的描绘、澄清和证验 102
第20节 对充实的意向是对自身给予的意向 107
第21节 认识追求与现实化追求 111
第22节 意向与被意指的自身的各种不同关系·第二性的证实 117
第三章 经验的最终有效性问题 126
第23节 一种对一切意向的可能的证实的成问题性及其对经验信仰的后果 126
第24节 内在领域的自在问题的开显 135
第25节 再回忆:对象之自在的源泉 138
第三部分 联想 145
第一章 原现象与被动综合的秩序形式 145
第26节 联想的现象学学说的论题设置和论题界定 145
第27节 联想综合的前提:原初时间意识的综合 153
第28节 在一个流动的当下的统一性中诸同质性的综合 157
第29节 秩序的诸原形式·对前述的补充:诸对照现象 163
第30节 相继和并存中的个体化 173
第31节 感性领域的现象学的问题 176
第二章 触发现象 180
第32节 触发作为对自我的刺激作用·对照作为其基本条件 180
第33节 触发的传递规则 182
第34节 触发与统一性形成的关系问题 190
第35节 活的当下中触发的等级性与滞留的过程中触发的等级性 198
第三章 触发性唤起的成就与再造的联想 205
第36节 活的当下中唤起的功能 205
第37节 对远领域的空乏表象的回射性唤起 209
第38节 被唤起的空乏表象转变成再回忆 213
第39节 连续的唤起与不连续的唤起的区别 216
第四章 期待现象 218
第40节 期待的动机引发的因果性 218
第41节 期待信仰的强化和阻碍·期待对于构形的形成的功能 221
第四部分 意识流的自在 229
第一章 再回忆领域中的假象 229
第42节 对于不同的过去的回忆的搭叠、融合和争执 229
第43节 突破一个被抑制的回忆达到直观的可能性·通过转入更高级的明晰性层级揭示假象 235
第二章 内在的曾在性的系统之真实的存在 238
第44节 自身给予的证验:一方面通过其伸展进外视域;另一方面通过逼近绝对明晰性的观念 238
第45节 意识过去的原超越及其完全的自身给予的观念 241
第三章 意识未来的真实存在的问题 250
第46节 可失实性作为期待的一个本质要素 250
第47节 客观世界的构造对于未来意识的确定预示的意义 251
结论性思考 257
第48节 意识作为构造性成就的层级建构·其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257
增补文本 265
A 第12节与第40节之间的文本关联的第一稿(1920—1921) 265
1.逻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对于存在样式的误解 265
2.意义和存在样式对于意识的不凸显性和凸显 268
3.内在对象的变式 271
4.“体验类型”不是经验性的事实,而是意识生活一般的形式结构 272
5.当下化作为感知体验的必要成分 274
6.当下化作为独立的(具体的)体验·具体的滞留及其变式 275
7.空乏的具体期待·它的变式 278
8.(时间性的)当下之物之具体的、空乏的当下化·它的变式 279
9.甚至当下之物的当下化也是普遍的意识事件 281
10.“表象”的基本类型 282
11.充实的直观与单纯揭示性的直观 285
12.对充实与揭示之间区别的进一步澄清 288
13.被动的经验过程 291
14.超越论的逻辑(全面重申) 293
15.确证与证实 297
16.关于经验信仰的可证实性的问题 299
17.本己的过去之自在的问题·再回忆的明见性 306
18.对回忆幻觉的意识 308
19.再回忆与联想 310
20.康德关于生产性的想象力的综合的学说 315
21.内在领域的自在问题的开显 316
22.再回忆,对象本身的源泉 320
23.直接的唤起与间接的唤起 323
24.印象领域内的联想·它对于再回忆和类比性的前摄的意义 325
25.滞留的合规则性 328
26.期待与联想 329
B 论文 331
感知及其自身给予 331
1.内在的感知与超越的感知 331
2.时间的透视性与空间的透视性 335
3.作为个体化原则的时间和空间 341
意识与意义——意义与意向相关项 345
1.感知与回忆 345
2.当下化与映像 346
3.自身遗忘的回忆 347
4.自我的多层次性 350
5.前回忆与当下回忆 351
6.对回忆之内在的意义结构的阐明 352
7.时间作为一切对象意义的形式 353
8.现在与原本性 354
9.时间意识 355
10.感知结构与意识一般 359
11.意向相关项的描述方向与意向活动的描述方向 361
12.同一的意义与意向相关项的样式 362
13.原印象、滞留、前摄 364
14.滞留与再回忆 365
15.再回忆与客体化·“对象” 368
16.对象的时间性延展作为意义延展 369
17.再造的意义与过去样式 371
18.意向相关项学说 374
19.对象极·对象的意义是否是观念上同一的 375
静态的现象学方法与发生的现象学方法 376
C 附录 387
附录一 (附于第6—8节)对冲突现象的描述,不考虑执态 387
附录二 (附于第8—11节)感知和再回忆中的意义与存在样式 393
附录三 (附于第11节)可能性本身的明见性与样态上的无穷变样 398
附录四 (附于第14和15节)裁定的层级·接受性与自发性 401
附录五 (附于第16节)直观性表象与空乏表象 407
附录六 (附于第16节)意义与直观 409
附录七 (附于第20节)信仰与意向 411
附录八 (附于第24和25节)再回忆的绝然性 413
1.“再回忆是可疑的”这一假定的后果 413
2.在再回忆上的两种超越论还原 414
3.感知流中的各种明见性和附属的表述的明见性 416
4.再回忆作为再造及其与滞留的关系 420
5.再回忆的明晰性层级 422
6.再回忆中的错觉和绝然性 423
7.重复的被回忆物的过去样式 424
8.再回忆及其期待视域 425
9.对远过去的再回忆 427
10.超越论自我的不死性——不可能的事:超越论自我是出生的 428
11.一方面,再回忆的绝然性;另一方面,期待的绝然性 433
12.扼要重述 434
附录九 (附于第25节)被给予性方式的两种变更 436
1.在明晰性范围内的近和远的变更 436
2.作为遮蔽、模糊性的不明晰性的变更 436
附录十 (附于第25节)自身拥有与再回忆中的隐藏·再造与滞留 437
附录十一 (附于第26节)联想的因果性的概念 439
附录十二 (附于第27节)关于原初时间意识的学说之原则性奠基的注释 441
附录十三 (附于第27节)原当下与滞留 442
附录十四 (附于第27节)同时性联想的成就 444
附录十五 (附于第27节)统一性意识和它的相关项:同一的对象 448
附录十六 (附于第28节)论相似性联结 453
附录十七 (附于第28节)感性的相似性联结·感性的相同性与埃多斯 457
附录十八 (附于第28节)联想与综合 466
附录十九 (附于第28、29、31—36节)论联想的现象学 473
附录二十 (附于第30节)时间作为个体性的形式和主观的变化 480
附录二十一 (附于第33和34节)感性的、多重射束的触发·感性的组——本真的集合对象性 482
附录二十二 (附于第35节)空乏视域和关于它的知识 485
附录二十三 (附于第35节)空乏视域的潜能性问题 491
附录二十四 (附于第37节)唤起的结果和原因 493
附录二十五 (附于第40节)动感和潜在的期待 496
附录二十六 (附于第45节)再回忆的重复和本质同一性 498
附录二十七 (附于第45节)两个基本的明见性概念:自身给予一般与纯粹的自身给予 499
附录二十八 (附于第47节)世界之明确的可确定性问题 503
概念译名索引 509
人名译名索引 537
译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