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主义与边疆安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祗朋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5099566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从服务于武警边防部队保卫边疆安全的需要出发,通过阐述民族问题导致的当代民族主义对边疆乃至国家安全影响,为武警边防部队如何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服务于和谐边疆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第一章 民族与民族国家问题 1

第一节 民族的产生与民族问题 3

一、民族的含义 3

二、民族的特征 6

三、民族问题及其基本特征 9

第二节 民族与国家的成长 12

一、关于国家形成渠道的论争 13

二、东西方国家发展的学说 15

三、早期国家成长中的民族斗争 20

第三节 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23

一、成长中的民族与民族国家 24

二、国家认同主导下的民族关系 27

三、民族认同影响下的国家安全 32

第二章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破坏性 38

第一节 当代民族主义问题 38

一、民族主义的产生与特征 40

二、民族主义的内容与形式 43

三、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46

第二节 当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49

一、民族主义影响下的全球民族关系 49

二、民族主义影响下的危机处控机制 51

三、民族主义影响下的当代民族理论 54

四、当代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56

第三节 当代民族主义与国家危机处控困境 60

一、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处控困境 63

二、发达国家的危机处控困境 66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处控困境 71

四、危机处控面临困境的民族理论误导因素 74

五、缓解危机处控困境的民族主义思考 77

第三章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85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 85

一、1648年前的民族理论 86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 88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 93

第二节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 98

一、1648年前的民族政策 98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101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106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 108

一、1648年前的民族关系 111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112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115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119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121

一、古代中国的民族理论 123

二、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33

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136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140

一、近代中国的民族理论 141

二、近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43

三、近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14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146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理论 147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政策 153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关系 159

第四节 中外民族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164

一、民族形成传统上 165

二、民族认同模式上 169

三、民族经济发展上 177

四、民族合力整合上 181

第五章 边疆安全与和谐边疆建设 185

第一节 边疆安全与和谐边疆建设的任务 185

一、规划边疆安全与和谐边疆建设的蓝图 186

二、认知边疆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的政治性 192

三、实施优质深层次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196

四、严格监管边境贸易的发展 200

五、妥善处理“东突”、“藏独”问题 205

六、透视中国的民族主义 209

第二节 边疆安全与和谐边疆建设的现状 214

一、我国边疆民族的分布状况 214

二、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 218

三、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 222

四、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隐患 225

第三节 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处 228

一、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230

二、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233

三、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238

四、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245

第四节 公安边防部队与边疆安全局面的缔造 255

一、“兴边富民”树立繁荣边疆的责任感 256

二、“执法为民”造就边疆和谐稳定局面 260

三、“三访四见”缔造和谐边疆警民关系 264

四、“爱民固边”打造边疆安全钢铁长城 268

第六章 影响边疆安全的“非民族主义”因素 274

第一节 海外华人与边疆安全问题 275

一、海外华人的成长历程 276

二、海外华人与国家经济建设 282

三、海外华人的中华民族情结 289

四、海外华人与边疆安全环境 295

第二节 祖国统一大业与边疆安全问题 300

一、台湾处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 301

二、台湾问题影响东部海疆与国防安全 304

三、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307

四、解决台湾问题的中华“族体意识”因素 311

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