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章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特征和现实意义 3
1.1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概念界定 3
1.1.1 何为电视新闻直播 3
1.1.2 本文对于“电视新闻直播”的概念界定 3
1.1.3 本文对于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概念界定 4
1.2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特征 4
1.2.1 电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必须依托于规范有效的直播选题来源机制和论证机制 5
1.2.2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是“对新闻现场信息深度加工”的常规武器 8
1.2.3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根基在于建立一个由导播、记者、策划、技术等各种熟练工种构成的人力资源平台 9
1.2.4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良性运转,依赖于应急机制和效果监测机制的建立 9
1.3 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技术样式 11
1.3.1 利用一台摄录机配上微波(光纤)设备进行现场报道 11
1.3.2 同一新闻现场多机位直播,利用电视转播车进行现场报道 12
1.3.3 小型卫星移动设备对突发时间的随时直播 12
1.3.4 异地多点直播 12
1.4 直播常态化对于增强电视媒体社会传播效果的现实意义 12
1.4.1 电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拓展 12
1.4.2 电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为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平等的信息空间和话语空间 13
1.5 推进直播常态化对国内电视媒体的现实意义 15
1.5.1 受众心理对于“LIVE”的诉求 15
1.5.2 新闻竞争中对于“信息主导权”、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16
第2章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进程及所面临问题 18
2.1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历程和现状 18
2.1.1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历程 18
2.1.2 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节目的现状 19
2.2 我国新闻直播常态化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现行新闻宣传体制对直播常态化题材的限制 21
2.2.1 宣传体制自身对“直播题材”议程设置的影响 21
2.2.2 电视媒体的基层“把关人”对于“直播题材”过于敏感 22
2.3 我国新闻直播常态化所面临的问题之二—“策划直播”对于电视直播的干预 23
2.4 我国新闻直播常态化所面临的问题之三—电视直播控制系统的构建还不成熟 24
2.4.1 计划控制盛行—导致直播选题匮乏 25
2.4.2 忽视信息整合—背景知识网络的利用不足 25
2.4.3 信息表达链—优秀直播记者的匮乏 26
2.4.4 直播系统的运行平台—新闻频道的设置落后 26
2.5 我国新闻直播常态化所面临的问题之四—技术手段相对于直播要求的滞后 27
2.5.1 城市电视协作网有待建设 27
2.5.2 新型直播技术手段有待开拓 28
第3章、实现电视新闻常态直播的现实策略—直播栏目的设置 29
3.1 舆论环境的转变,为设立电视直播栏目提供更大空间 29
3.1.1 我国舆论环境的转变和把关人新闻理念的进步 29
3.1.2 常态化直播对于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推动日益得到重视 30
3.2 建立常态电视直播栏目对于我国电视媒体的现实意义 31
3.2.1 直播栏目的收视率高 31
3.2.2 成功的直播栏目带来高额商业利润 32
3.3 现存的中国电视新闻常态直播代表性栏目解析 32
3.3.1 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 32
3.3.2 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交通路况直播 33
3.4 电视新闻直播栏目化设置要素 34
3.4.1 题材选择—主打“民生新闻” 34
3.4.2 建立全天候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时区 35
3.4.3 专业的常态电视直播队伍。 36
3.4.4 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做依托 40
3.5 电视新闻直播栏目的技术安全保障 40
3.5.1 现场新闻延时性播出准备 41
3.5.2 系统易操作、功能简单化 41
3.5.3 设备选型的通用性和易互换性 41
第4章 电视直播常态化的冷思考——避免负面影响 优化传播效果 43
4.1 过度的常态化直播可能给电视媒体带来的困境 43
4.1.1 困境一:“平庸直播”泛滥 缺乏深入的探究 43
4.1.2 困境二:过于注重记者的现场表演 44
4.1.3 困境三: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冲击 44
4.2 常态化直播中的新闻道德考量 45
4.2.1 “新闻本位”的标准 46
4.2.2 “舆论监督”的标准 46
4.2.3 “人文关怀”的标准 47
4.3 常态化直播中的新闻传播效果优化 48
4.3.1 常态化直播中的多媒体平台构建。 48
4.3.2 常态化直播中的公众话语平台构建 50
4.3.3 常态化直播中的新闻解读效果优化—背景资料平台构建 51
结束语 53
参考文献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