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一、土地和资源 3
控制人口必须采取经济措施 3
事关民生之本和发展之基——征地拆迁案法律经济分析之一 8
现行土地政策的效果评价和改革路径 11
特区改革开放的败笔——评深圳市的政策性住房新政 17
“改造‘城中村’”的背后——以深圳市为例 21
排污权交易:国内环保制度的重大创新 26
能耗、污染和绿色GDP 28
水比油贵 节用至重 保洁为先——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31
油价狂涨:风险和机会并存 36
二、产业和贸易 43
不是要限制,而是要发展——谈谈如何看待城市集体经济 43
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47
中国名牌和国际商战 53
工业发展之希望 市场建设之要途——从长虹彩电降价谈起 58
继承和创新——对“赵勇劈下的第二板斧”的评论 62
放松管制有商机——从京城快递业的发展谈起 64
对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建议 66
举措合理,意义重大——从香港机场接管珠海机场谈起 69
体制转型与公用事业民营化 72
夯实基础 拓宽道路——简评搜狐2003财务年报 80
网络大国的经营和治理——简评互联网调查报告 82
开放二手货市场:一个重大问题 87
入世五年的回顾与前瞻 90
重视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解读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名 95
三、财政和金融 101
打“白条”的经济学思考 101
统一税负考验政府治理 106
对修改税法、统一税制的一点期盼 109
建议就“修改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行讨论 114
千呼万唤始出来——写在“两税合并”列入立法议程前夕 117
从两税合一法案的审议想到的 121
先收租,再分利,收租与减税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及上交利润的评论 124
金融秩序要义:自由交易和借债还钱 130
一叶知秋——从南京爱立信“倒戈”谈起 133
建立债信 走活金融 富裕农民——简评婺源推行小额农贷 135
农村金融改革:在回顾中重新评价 141
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约束市场失信行为 145
1800亿奥运资金如何筹集? 148
在争夺外汇储备使用的背后 151
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写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 155
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160
四、教育和文化 171
教育:计划体制的遗风犹存——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171
从大学校长晋升副部级谈起 174
从下令关闭“孟母堂”谈起 176
新经济发展提出的几个问题 180
突破与进步——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两项改革 185
中关村缺点什么? 188
学术规范与作者权利 193
遵纪守法 尽职尽责——从徐虎和李素丽的事迹谈起 196
诚信要义:行得正 赢得明 输得起——看《富起来的人》有感 200
和谐的杰作——看《印象·丽江》有感 203
大国气魄和弱国心态——奥运胜利后的反思 206
五、政府管理和法治建设 215
关于反垄断的几个问题——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 215
人格和国格——从《东方时空》的一则报道谈起 221
政府职能和市场规则:界线和实施——再评《东方时空》 225
简议经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海洋天然气化肥项目落址洋浦为例 228
面对SARS:痛定思痛,亡羊补牢 236
一场考验,一个机遇——对SARS影响的再思考 240
高标准和低水平——有感于城市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遗风 243
营造发展环境政府行为是关键 246
数字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模式引起的思考 248
生态城市的建设道路和人性化管理——在额尔古纳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讲演 254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 261
政府竞争中的“诸侯”和“王爷”——从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谈起 266
放松计划管制和建立市场管制 270
从不构成侵权的侵权到中国第一反垄断案——对思科诉华为一案的评论 275
法律救济的可获得性与社会和谐建设 281
六、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 287
从王海事件看市场制度的形成 287
公车?私车? 295
国有股东做消极所有者,如何? 299
红帽子企业及其产权问题 304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 312
把改革攻坚目标对准要素市场化 316
思路要正,举措要实 319
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 322
残疾人就业问题:理论和政策 326
论妥协 331
从妥协到变通 337
有感于“非法”生存——从孙大午事件谈起 341
推进民主宪政的突破口——从三博士和五学者的建言谈起 345
重谒中山陵 349
从香港回归中看到和想到的 351
民间非营利研究机构的成长与21世纪的中国 356
关于GONGO的几点想法和意见——以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为例 364
生财聚财与疏财散财——评《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 368
责任担当和道义担当——大灾之后的反思(之一) 373
经济重建和社会治理再造——大灾之后的反思(之二) 378
附录 张曙光主要著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