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在当代文学史的潮流之外 3
论沈从文:从1949年起 3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沈从文在1950—1951年 18
从个人困境体认历史传统中的“有情”——释读沈从文土改期间的一封家书 32
穆旦在芝加哥大学——成绩单隐含的信息及其他 47
穆旦与萧珊 55
一只粗糙的手的抚慰——略谈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 67
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单纯朴素的诗 70
路翎晚年的“心脏” 76
第二辑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 91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91
重返80年代——先锋小说和文学的青春 106
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 123
困难的写作——述论90年代的诗人散文 130
棕榈之死 142
第三辑 由新世纪的创作重新思考文学 149
“内在于”时代的实感经验及其“冒犯”性——谈《兄弟》,并谈《兄弟》触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149
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和打开文学的生活视野——从《妇女闲聊录》反省“文学性” 172
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丑行或浪漫》 187
第四辑 零星的发言和简短的评论 207
无能的力量——期望与当代生活息息相通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07
实际工作、有痛感的问题、重新理解文学 210
普通人的文学表达和文学需求 213
说“长” 215
重读《废都》 217
追赶什么,还是被什么追赶 220
不是生活,而是命运(短记三则) 222
闲话“三城记” 224
花腔 227
小说精神的源头、生活世界、现代汉语创作传统——林建法编《2003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序 229
从时间的伤怀和生命的伤痛说起——林建法编《2005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序 239
《满目春色》的词、句和意识 245
没有武器的抗争,或站在原地不动 249
这样的文学对生活世界有一种谦逊的态度——从迟子建的小说《草原》谈起 253
第五辑 批评的见证 259
《栖居与游牧之地》后记 259
说出我要说的话——《火焰的心脏》代自序 262
文学不是意见,生活也不是——《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代自序 265
《双重见证》自序 267
敞开对话的空间——《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后记 268
朝向批评可能有的丰富和复杂——“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获奖演说 271
批评见证个人生命和文学的联系——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黄长怡问 274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