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华倬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40446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大纲)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遵循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归纳与演绎的统一、经验与思辨的统一等基本原则,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03年,中国近现代约160余年来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总结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做出展望。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为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研究的价值和研究设计,课程与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课程史研究的问题,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百年发展演变的过程论述和分析;百年历史经验的概括和研究结论及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展望。2003年是中国学校正式设置体育课程100周年(1903~2003),作为我国第一部体育课程史研究专著,本书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选修课教材,也可用作体育教师进修和研究生(博、硕士)教学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导言 1

一、课程研究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 1

二、体育课程研究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需要加强体育课程历史研究 4

四、研究体育课程史的目的和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6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6

二、研究动机与设想 7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8

四、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体 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

第一节 课程理论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14

一、课程——一个被多元理解的概念 14

二、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几个术语的含义 19

三、关于课程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23

第二节 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4

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性 24

二、我国体育课程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8

第三章 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1840—1911) 31

第一节 社会背景 32

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 32

二、封建教育的日益空疏腐败 33

第二节 中国近代学制建立前的体育课程——兼论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1840—1902) 33

一、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与西学东渐 34

二、洋务学堂与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 38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体育课程设想及实践与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雏形 39

四、小结 46

第三节 癸卯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1903—1911) 47

一、《钦定学堂章程》中的体操课程 47

二、《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体操课程的规定 48

三、中日体操课程的比较 50

四、《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体操课程的实施情况 52

五、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特点——兼评军国民体育教育思想 57

六、清末学校文实分科及其体操课程的变化 62

第四章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课程(1912—1926) 64

第一节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1912—1919) 64

一、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有关规定 65

二、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实施情况 67

三、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特点——兼论蔡元培体育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 69

四、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操课程的历史评价 76

五、封建复古教育思潮泛滥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77

第二节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前后的体育课程(1919—1926) 79

一、社会背景 79

二、军国民教育和兵式体操的衰落——壬戌学制及体操课程改革的先导 80

三、新学制下的体育课程及其特点 82

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课程理论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87

五、壬戌学制及其体育课程的历史意义 90

六、小结 91

第五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1927—1949) 93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发展内容及其演变过程 94

一、暂行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27—1931) 95

二、正式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32—1936) 99

三、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36—1940) 105

四、重新修正课程标准时期的体育课程(1940—1949) 110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及其历史评价 119

一、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119

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122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课程的历史评价 127

第六章 新中国体育课程的发展(1949—2003) 129

第一节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沿革及其利弊分析 132

一、建国初期的体育课程(1949—1957) 132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课程(1958—1965) 144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课程(1966—1976) 156

四、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课程(1977—1985) 159

五、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利弊分析 172

第二节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的特征与反思及面临的挑战 175

一、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的体育课程(1985—2003) 175

二、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的特征及反思 205

三、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10

第七章 历史经验与展望 212

第一节 历史经验与启示 212

一、体育课程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212

二、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多因素制约性 214

三、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性 218

四、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强制约性与历史局限性 220

五、体育课程演变过程中的“钟摆现象” 222

六、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与阶段性 224

七、体育课程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226

第二节 结论与展望 228

一、研究结论 228

二、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展望 230

附录 专家调查问卷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6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