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篇 合金理论 1
第一章 金属的结晶构造 1
第一节 原子 1
第二节 原子的电子构造 2
第三节 原子构造与门哲雷耶夫的元素周期系 4
第四节 元素的性质与门哲雷耶夫的周期系 7
第五节 金属 13
第六节 固体中的原子键 15
第七节 金属的结晶格子 16
第八节 金属晶体的实际构造 22
第九节 晶形平面与各种性质的异向性 23
第二章 结晶作用 26
第一节 物料的三态 26
第二节 结晶过程中的能态 26
第三节 结晶过程的机构 29
第四节 结晶的形状 31
第五节 锭的构造 32
第六节 固态中的转化同质异相性 35
第七节 磁性转化 39
第三章 合金的构造(基本概念) 40
第一节 一般概念 40
第二节 机械混合物 40
第三节 化合物 41
第四节 以合金中一种组分为基础的固态溶液 43
第五节 以化合物为基础的固态溶液 47
第六节 整列的固态溶液 49
第七节 电子化合物 51
第八节 侵入相 52
第四章 状 态图 55
第一节 相律 55
第二节 状态图制作总说 57
第三节 状态图的实验制作法 58
第四节 第Ⅰ类状态图 61
第五节 线段法则 64
第六节 第Ⅱ类状态图 66
第七节 第Ⅲ类状态图 68
а)含共凝转化的状态图 68
б)含包凝转化的状态图 71
第八节 第Ⅳ类状态图 72
第九节 第Ⅴ类状态图 74
第十节 具有多相转化的合金状态图 75
第十一节 合金结晶过程的特点 76
第十二节 三元系 78
第十三节 研究多元系的简化方法 87
第十四节 合金性质与状态图的关系 89
第 二篇 机械性质、冷加工与再结晶 94
第五章 强度原理 94
第一节 应力 94
第二节 形变 94
第三节 应力与形变 95
第四节 金属的弹性 98
第五节 塑性形变的抗力 98
第六节 毁坏 102
第七节 金属的塑性 102
第八节 形变功 103
第九节 应力状态 104
第六章 金属的机械性质 107
第一节 用静抗力试验法所测定的性质 107
第二节 用其他静试验法所测定的性质 109
第三节 用静试验法所测定的切口对於性质的影响 109
第四节 硬度 110
第五节 受冲击载荷时的性质(冲击靭性) 111
第六节 金属的疲劳 113
第七章 再结晶作用 118
第一节 塑性形变对於金属性质的影响 118
第二节 加热对於形变金属的构造和性质的影响 120
第 三篇 铁碳合金 129
第八章 铁碳图 129
第一节 历史渊源 129
第二节 铁 131
第三节 士敏体 135
第四节 状态图 137
第九章 碳钢 151
第一节 碳的影响 151
第二节 常存杂质的影响 152
第三节 普通用途的碳钢 157
第四节 冷作钢 159
第五节 冷冲钣钢 160
第六节 切削加工性 自动机钢(快削钢) 165
第十章 铸铁 165
第一节 墨化作用的过程 165
第二节 铸铁根据结构的分类 168
第三节 杂质的影响 170
第四节 冷却速率的影响 171
第五节 铸铁的结构与性质 172
第六节 灰铸钢的号码 173
第七节 变性铸铁 174
第八节 展性铸铁 175
第九节 铸铁的用途 180
第 四篇 热处理 183
第十一章 热处理的一般概念 183
第一节 热处理的意义 183
第二节 “温度——时间”图 183
第三节 巴契凡尔热处理分类法 185
第四节 热处理与状态图 187
第五节 钢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189
第十二章 钢的热处理理论 193
第一节 加热时的转化(波力体变成奥斯丁体的转化) 193
第二节 奥斯丁体的晶粒的长大 194
第三节 奥斯丁体的分解(波力体的形成过程) 198
第四节 连续冷却时的转化 临界蘸火速率 207
第五节 马丁斯体转化 马丁斯体 残留奥斯丁体 211
第六节 回火时的转化 219
第七节 热处理对於钢的性质的影响 222
第十三章 钢的热处理实施 231
第一节 蘸火温度的选择 231
第二节 加热速率 233
第三节 加热介质的化学作用 233
第四节 蘸火介质 235
第五节 蘸透性 237
第六节 内应力 244
第七节 蘸火法 246
第八节 钢的冷处理 249
第九节 蘸火操作 250
第十节 蘸火缺陷 251
第十一节 退火 252
第十二节 匀火 256
第十四章 钢的表面蘸火 257
第一节 氧炔熖加热表面蘸火 257
第二节 电流加热表面蘸火 258
第十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263
第一节化学热处理理论 263
第二节 渗碳 267
第三节 渗氮 274
第四节 渗氰 283
第五节 渗金属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