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混凝土碳化状况调查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3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6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碳化的机理 12
第一节 碳化的化学过程 12
第二节 影响碳化的因素 13
第三节 碳化区的结构 21
参考文献 25
第三章 碳化的检测与分布 27
第一节 碳化深度的检测 27
第二节 人工碳化方法 30
第三节 结构中的碳化分布 33
第四节 裂缝处的碳化分布 38
第五节 高性能混凝土碳化的特点 40
参考文献 41
第四章 碳化混凝土的性质 43
第一节 碳化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43
第二节 碳化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45
第三节 碳化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63
第四节 碳化混凝土的抗渗性及孔隙结构 66
参考文献 70
第五章 碳化的危害与作用 72
第一节 碳化形成收缩裂缝 72
第二节 碳化影响混凝土的稳定 73
第三节 碳化引发钢筋锈蚀 74
第四节 碳化抑制混凝土的盐霜 83
第五节 碳化保护混凝土中的玻璃纤维 84
第六节 碳化有利于快速养护 84
第七节 碳化对混凝土无损测强的影响 85
参考文献 93
第六章 碳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95
第一节 碳化与混凝土均匀性的关系 95
第二节 碳化与混凝土裂缝的关系 106
第三节 碳化对保护层厚度取值的影响 113
第四节 碳化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119
第五节 碳化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124
第六节 碳化对结构质量评估的影响 125
参考文献 134
第七章 碳化深度的预测 136
第一节 基于混凝土特征的预测模型 136
第二节 考虑多因素的预测模型 139
第三节 随机时间序列预报模型 149
第四节 基于模糊理论的预测模型 157
第五节 基于灰色理论的预测模型 165
第六节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预测模型 169
第七节 基于混凝土孔隙结构的预测模型 173
第八节 裂缝处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 173
第九节 其他预测模型 174
参考文献 178
第八章 碳化的防护 180
第一节 表面覆盖防护法 180
第二节 改善配合比提高抗碳化能力 189
第三节 混凝土的再碱化提高抗碳化能力 192
参考文献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