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丰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5102624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作者以两晋时期国家认同为专题研究对象,对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形成因素、强化途径和历史意义等进行了系统考查,作者高度评价了两晋时期北方胡人统治者在儒学国家理论的传承与突破方面以及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方面的历史功绩。作者认为: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基本动向是突破与传承的高度统一,政治上的分治是表象。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国家概念与国家实体 6

一、古今国家概念比较之一:王权国家论与主权国家论 7

二、古今国家概念比较之二:天下国家论与民族国家论 16

三、关于中国古代国家实体的争鸣与界定 28

第三节 围绕中国古代有无国家认同的学术讨论 39

第四节 相关研究成果与本文研究主旨、研究资料 48

第一章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理论与国家认同状况 60

第一节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理论 60

一、“德治”为核心的天命论 62

二、“夷卑夏尊”为基调的民族观 65

三、“大一统”论 67

四、正统观的形成与演变 70

第二节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认同状况 72

第二章 围绕两晋王朝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模式 77

第一节 西晋王朝统治前期的国家认同状况 79

一、原曹魏、蜀汉政治势力对西晋王朝的认同状况 80

二、原孙吴政治势力及边疆少数民族对西晋王朝的认同状况 82

第二节 西晋王朝统治后期与东晋王朝的国家认同状况 90

一、两晋之际北方汉族流民的拥晋意识 91

二、两晋时期北方汉人的拥晋意识 104

三、两晋时期北方胡人的拥晋意识 122

第三节 两晋王朝国家认同状况评析 132

第三章 围绕石赵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民族意识的认同模式 140

第一节 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142

一、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家世、经历、素养与个性 142

二、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145

第二节 北方各族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154

一、北方胡人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155

二、北方汉人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161

第三节 石赵政权的建国理念与国家认同状况评析 164

第四章 围绕前秦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地域的认同模式 168

第一节 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构成特色、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169

一、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构成特色 169

二、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173

第二节 北方各族对前秦政权的认同状况 183

一、关陇地域群体对前秦政权的认同状况 183

二、从慕容氏的复国运动看关东地域群体对前秦政权的认同状况 188

三、姚氏集团对前秦政权认同状况的特别考察 199

第三节 前秦政权的建国理念与国家认同状况评析 207

一、汉赵、石赵、前秦三个政权的建国理念、认同状况的历史比较 207

二、前秦亡国原因探析 216

第五章 围绕前燕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政治信仰和政治利益的认同模式 219

第一节 前燕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构成特色、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220

一、前燕统治集团核心成员的构成特色 220

二、前燕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229

第二节 北方各族对前燕政权的认同状况 243

一、前燕政权前期的认同状况 244

二、前燕政权后期的认同状况 254

第三节 前燕政权建国理念与国家认同状况评析 267

第四节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状况的总结与说明 271

第六章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形成因素的综合考察 275

第一节 民族因素在两晋时期国家认同形成中的影响 276

一、民族冲突与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 276

二、民族融合与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 280

三、民族发育程度与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 283

第二节 政治因素在两晋时期国家认同形成中的影响 287

一、两晋时期国家政策比较之一:石赵的暴政与前秦的惠政 288

二、两晋时期国家政策比较之二:赫连夏的暴政与北燕的德政 291

第七章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强化途径的综合考察 300

第一节 文化教育 300

第二节 典型示范 305

一、发生于不同政权之间的典型示范 305

二、发生于政权内部的典型示范 308

第三节 礼乐宣扬 313

一、两晋王朝的礼乐活动 314

二、两晋时期胡人所建政权的礼乐活动 322

第四节 外交斗争 327

第八章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历史意义 334

第一节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理论贡献 334

一、“德治”天命论的运用与发挥 335

二、“夷夏之辨”民族观的渐变与突破 338

三、“大一统”国家观的坚守与传承 341

第二节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状况的历史特征及其历史内涵 344

一、多元化与有序性 344

二、综合性与均质性 347

三、多方位与多层次 349

结论与启示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61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