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
1.1.3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4
1.1.4 网络计算的新时代 5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6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6
1.2.2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7
1.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8
1.2.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0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0
1.3.1 按传输技术划分 11
1.3.2 按分布距离划分 11
1.3.3 其他几种分类方法 12
1.4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4
1.4.1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 14
1.4.2 两类网络拓扑 14
1.4.3 常见的几种网络拓扑特点 14
1.5 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结构类型 18
1.5.1 集中处理的主机/终端机结构 18
1.5.2 对等网络结构 18
1.5.3 客户机/服务器 18
1.5.4 无盘工作站 19
复习思考题 19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0
2.1 网络体系结构 20
2.1.1 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20
2.1.2 计算机网络层次体系结构 21
2.1.3 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 21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3
2.2.1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23
2.2.2 层次模型中各层功能 24
2.3 TCP/IP模型 29
2.3.1 TCP/IP模型 29
2.3.2 TCP/IP协议简介 30
2.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33
复习思考题 34
第3章 物理层 35
3.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35
3.2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36
3.2.1 傅立叶分析 36
3.2.2 有限带宽信号 37
3.2.3 数字通信系统 38
3.2.4 数据编码 41
3.2.5 数字调制技术 46
3.2.6 脉冲编码调制 49
3.3 通信方式与交换方式 51
3.3.1 数据通信方式 51
3.3.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52
3.3.3 交换方式 55
3.4 多路复用技术 57
3.4.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58
3.4.2 频分多路复用(FDM) 58
3.4.3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TDM) 60
3.4.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 61
3.4.5 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 62
3.4.6 微波复用技术 63
3.4.7 码分复用(CDMA) 63
3.5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65
3.5.1 有线传输介质 65
3.5.2 无线传输介质 68
复习思考题 70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71
4.1 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71
4.1.1 几个主要概念 71
4.1.2 数据链路层的目的 72
4.1.3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72
4.2 差错控制技术 74
4.2.1 差错控制原理 74
4.2.2 差错控制编码 75
4.2.3 差错控制方式 77
4.2.4 几种纠错方式 78
4.3 流量控制技术 79
4.3.1 停等流量控制 79
4.3.2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 80
4.3.3 自动请求重发(ARQ) 82
4.3.4 停等ARQ 82
4.3.5 回退N帧ARQ 83
4.3.6 选择性重发ARQ 85
4.4 点对点(PPP)协议 86
4.4.1 PPP协议的作用 86
4.4.2 PPP协议的组成部分 86
4.4.3 PPP帧结构 87
复习思考题 88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89
5.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89
5.1.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及实现技术 89
5.1.2 局域网参考模型 91
5.1.3 LAN的IEEE802标准 92
5.1.4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93
5.1.5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95
5.2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97
5.2.1 CSMA/CD和IEEE802.3标准 97
5.2.2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 101
5.2.3 令牌环访问控制IEEE802.5标准 103
5.3 传统以太网技术 105
5.3.1 粗缆以太网 106
5.3.2 细缆以太网线 107
5.3.3 双绞线以太网 108
5.3.4 三种布线方案的比较 109
5.4 交换式以太网 110
5.5 虚拟局域网VLAN 112
5.5.1 为什么要划分VLAN 113
5.5.2 VLAN的主要类型 113
5.5.3 VLAN的主要标准 115
5.5.4 VLAN标签交换 117
5.5.5 配置VLAN 118
5.5.6 设计VLAN 120
5.6 高速局域网技术 121
5.6.1 100Mb/s以太网 121
5.6.2 1000Mb/s以太网 122
5.6.3 10吉比特以太网 123
5.7 无线局域网WLAN 125
5.7.1 WLAN组网方式 125
5.7.2 WLAN硬件 127
5.7.3 IEEE802.11 MAC层 129
5.7.4 IEEE802.11物理层 132
5.7.5 IEEE WLAN的安全技术 134
复习思考题 134
第6章 网络层 135
6.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35
6.2 网络互联基本概念 137
6.3 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 142
6.3.1 IP协议提供的服务 143
6.3.2 IPv4与IPv6 143
6.3.3 IP地址 146
6.3.4 子网及子网掩码 147
6.4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149
6.4.1 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149
6.4.2 外部网关协议BGP 158
6.5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61
6.6 网络互联设备 163
6.6.1 中继器 163
6.6.2 网桥 165
6.5.3 路由器 168
复习思考题 171
第7章 广域网技术 172
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172
7.1.1 广域网的构成 172
7.1.2 广域网的分组转发机制 173
7.2 X.25分组交换网 175
7.3 帧中继FR 176
7.3.1 帧中继的帧格式 177
7.3.2 帧中继的应用 178
7.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79
7.4.1 ISDN的概述 179
7.4.2 宽带ISDN(B-ISDN) 181
7.5 异步传输模式ATM 182
7.5.1 ATM概述 182
7.5.2 ATM协议参考模型 183
7.5.3 ATM的信元格式 186
7.5.4 ATM交换机 186
复习思考题 188
第8章 运输层 189
8.1 运输层概述 189
8.1.1 运输层的设计问题 189
8.1.2 端口 191
8.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2
8.2.1 UDP概述 192
8.2.2 UDP用户数据报 192
8.3 传输控制协议TCP 193
8.3.1 TCP概述 193
8.3.2 TCP报文段 194
8.3.3 TCP的可靠性 195
8.3.4 TCP连接管理 197
8.3.5 滑动窗口与流量控制 199
复习思考题 200
第9章 应用层 201
9.1 应用层概述 201
9.2 域名解析协议DNS 202
9.2.1 域名系统 202
9.2.2 域名解析 204
9.3 文件传输协议 205
9.3.1 文件传输协议FTP 205
9.3.2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206
9.4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207
9.5 电子邮件 209
9.6 万维网 210
9.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14
复习思考题 217
第10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218
10.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218
10.1.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安全控制模型 218
10.1.2 安全威胁 220
10.2 加密与认证技术 223
10.2.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24
10.2.2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228
10.2.3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 229
10.2.4 数字签名 231
10.2.5 身份认证技术 232
10.3 防火墙技术 232
10.3.1 防火墙概述 232
10.3.2 防火墙系统结构 233
10.3.3 防火墙分类 235
10.3.4 防火墙的作用 235
10.3.5 防火墙的设计策略 235
10.4 病毒与病毒的防治 237
10.4.1 病毒的种类及特点 237
10.4.2 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防治 238
10.4.3 网络版杀毒软件 240
10.5 网络管理技术 241
10.5.1 网络管理概述 241
10.5.2 ISO网络管理模式 242
10.5.3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 243
10.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44
10.6 网络安全与管理实例 246
10.6.1 个人电脑网络安全策略 246
10.6.2 Outlook Express的安全设置 247
10.6.3 Foxmail的安全问题 247
10.6.4 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 248
复习思考题 249
第11章 Internet接入技术 250
11.1 拨号上网 250
11.1.1 准备工作 250
11.1.2 创建拨号连接步骤 253
11.2 宽带上网 255
11.2.1 宽带上网的四种方式 255
11.2.2 ADSL宽带上网简介 257
11.3 局域网接入Internet 260
复习思考题 262
第12章 下一代因特网协议IPv6 263
12.1 IPv6的产生 263
12.1.1 IPng的设计目标 263
12.1.2 针对IPng的设计目标提案 264
12.1.3 IPv6成为IPng的标准 265
12.1.4 IPv6和IPng的区别 265
12.2 IPv6的主要优点 265
12.3 IPv6协议技术要点 267
12.3.1 IPv6的基本首部 267
12.3.2 IPv6的扩展首部 268
12.3.3 IPv6的地址空间 273
12.3.4 地址自动配置技术 276
12.3.5 域名解析技术 277
12.3.6 邻居发现 279
12.3.7 超长数据传送 280
12.3.8 路由技术 281
12.3.9 移动IPv6 281
12.3.10 IPv4向IPv6的转换 284
12.4 IPv6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285
12.4.1 下一代网络与IPv6的关系 285
12.4.2 未来IPv6的发展趋势 286
12.4.3 我国要发展IPv6 286
12.5 IPv6试验网络 287
12.5.1 目前全球的IPv6实验网和商用网 287
12.6.2 中国的CNGI项目 289
复习思考题 290
参考文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