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 1952
第一节 建立和巩固区乡人民政权 1
一、栖霞地区解放,开始接管工作 1
二、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3
三、区群团组织的建立 6
四、实行户政改革,强化治安管理 9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11
一、抵御水患,救济灾民 11
二、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 12
三、减租减息,恢复农业生产 13
第三节 建立和发展地方工商业 14
一、商业经济的逐步恢复 14
二、调整公私、劳资、产销关系,稳定地方经济秩序 15
三、发挥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工商业健康发展 17
第四节 开展“三大运动”,实行民主改革 18
一、开展镇反运动 18
二、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22
三、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6
四、宣传贯彻《婚姻法》 32
五、严禁嫖娼、赌博、吸毒、贩毒行为 34
第五节 调整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36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36
二、教育事业的调整 37
三、卫生事业的起步 38
第六节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39
一、开展“三反”运动 39
二、开展“五反”运动 42
第七节 解放初期地方党的建设 43
一、健全党组织、发展新党员 43
二、开展整风运动,抓好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46
第二章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引导人民初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2- 1956
第一节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9
一、建立互助组 49
二、发展初级社 51
三、创办高级社 56
四、整顿高级社 58
第二节 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
一、贯彻总路线,改造私营商业 61
二、实行公私合营,加快对私改造步伐 63
三、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6
第三节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确保人民生活安定 69
一、扶持生产,征收公粮 69
二、实行粮食统购 70
三、实行粮食统销,确保计划供应 72
第四节 发挥供销合作社在过渡时期的商业主导作用 74
一、建立和发展供销合作社 74
二、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75
第五节 开展审干肃反工作,加强政权建设 77
一、开展肃反工作 77
二、开展审干工作,纯洁干部队伍 79
三、召开“两代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8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 1966
第一节 贯彻落实中共八大精神 83
一、学习宣传中共八大文件 83
二、落实中共八大精神,推动各项工作 85
第二节 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88
一、开展整风运动 88
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92
三、整风运动中的整改工作 93
第三节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5
一、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5
二、大炼钢铁运动与区属工业的发展 100
三、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104
四、纠“左”的初步努力和继续“大跃进” 106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109
一、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 109
二、各项工作在调整中取得成效 111
第五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9
一、进行农村社教运动试点 119
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五反”运动 122
三、开展面上的社教运动 12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及抵制与抗争(1966- 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栖霞的发动和实行军管 127
一、“文化大革命”在栖霞的兴起 127
二、“造反派”非法夺权 133
三、实行军事管制 134
第二节 成立革委会,开展“斗、批、改” 137
一、实行“三结合”,成立革委会 137
二、建立“五七”干校 139
三、开展上山下乡运动 142
四、清查“五一六”及其平反 146
五、进行“教育革命” 148
第三节 整顿、恢复党组织,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 151
一、实行开门整党,恢复重建党的组织 151
二、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 152
第四节 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及抗争 153
一、顶着压力抓生产 153
二、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157
三、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159
四、“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及抵制 164
五、贯彻全面整顿的工作方针 165
第五节 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167
一、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67
二、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 168
三、欢庆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169
第五章 在恢复和发展中徘徊前进(1976- 1978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171
一、开展揭批斗争,逐步拨乱反正 171
二、抓住要害,肃清流毒 173
第二节 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175
一、区政权组织机构逐步恢复 175
二、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 178
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展 182
四、急于求成对经济工作的影响 186
第三节 党的建设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88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88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2
第六章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实现工作重点转移(1979- 1982
第一节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5
一、学习宣传三中全会精神 195
二、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197
第二节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0
一、农村改革开始起步 200
二、八卦洲责任制的实践 202
三、农业责任制的全面推行 204
第三节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抓好全区各项工作 206
一、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206
二、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前进 208
三、全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9
第四节 学习贯彻《准则》,加强党风建设 211
一、学习贯彻《准则》,规范党员行为 211
二、加强党风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213
第七章 开创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1982- 1992
第一节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区经济发展 216
一、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双包责任制 216
二、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区、乡政权建设 217
三、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219
四、实施劳动力转移,为发展乡镇工业提供条件 221
五、兴办第三产业,推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225
第二节 注重科教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228
一、加强科技工作,落实科技大会精神 228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230
三、狠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231
四、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232
第三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36
一、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 236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40
三、开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243
第四节 抓好整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45
一、学习整党文件,提高思想认识 245
二、紧密联系实际,开展整党工作 247
三、巩固整党成果,加强队伍建设 252
第八章 迈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 2000
第一节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 261
一、召开两代会,明确新任务 261
二、农业改革形势喜人 262
三、工业改革步伐加快 267
四、第三产业和个、私企业快速发展 271
五、各项配套改革整体推进 273
第二节 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新港开发区应运而生 276
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276
二、加快新港开发区建设的步伐 280
第三节 培养人才,打造跨世纪的干部队伍 283
一、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重点 283
二、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内容和形式 285
三、开展“三讲”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287
四、激活用人机制,打造干部队伍 289
第四节 科教兴区结硕果 293
一、发挥科技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 293
二、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 300
三、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302
第五节 建设现代化江滨新区 304
一、乘势而上,建设现代化江滨新区 304
二、以快超强,凸显栖霞特色 307
三、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309
第九章 建设富民强区的小康社会(2000- 2006
第一节 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 318
一、首批学教活动在栖霞全面展开 318
二、第二批学教活动的实践和学教活动的成效 324
第二节 绘制建设新蓝图,谋求经济新发展 325
一、明确富民强区的目标,绘制江滨新区蓝图 325
二、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大发展 328
第三节 仙林大学城快速崛起 331
一、仙林大学城的初创 331
二、仙林大学城的发展 334
第四节 加快两个“率先”的建设步伐 336
一、确定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 336
二、夯实富民强区的社会基础 337
三、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两个“率先”的建设步伐 341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52
第五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59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59
二、开展先进性教育,强化执政为民思想 362
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365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执政地位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