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守琼主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1512465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0

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 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2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发展 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0

第一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0

一、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30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3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6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6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39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2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方式 42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4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6

第四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48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48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0

三、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53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 55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3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3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3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67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7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0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73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 77

第三节 意识的结构和作用 80

一、意识的结构 80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8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9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0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90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93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方法 9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97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97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02

一、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 102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6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109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09

一、矛盾即对立统一 109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10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113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14

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14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16

三、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18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0

一、矛盾的普遍性 120

二、矛盾的特殊性 122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24

第四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26

一、矛盾的复杂性 126

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32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33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36

第一节 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36

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136

二、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139

三、事物的度 140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42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42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44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48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普遍性 148

二、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49

三、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52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55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55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155

二、否定的辩证本性 158

三、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62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64

一、事物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 164

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9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69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170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75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75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75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78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7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80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80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81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84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84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84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88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89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89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90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92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193

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19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94

三、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9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99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9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99

二、认识的系统结构 20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09

一、科学的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209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13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15

一、从实践到认识 215

二、由认识到实践 220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22

第四节 思维的类型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224

一、思维的基本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24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226

第十章 真理与价值 233

第一节 真理 233

一、真理的客观性 233

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236

三、真理和谬误 239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42

第二节 价值 246

一、价值及其特征 246

二、价值意识和评价 249

三、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 254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255

第三节 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 258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258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259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263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63

一、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 263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64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7

第二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271

一、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271

二、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73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27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79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79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80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 282

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85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28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89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 289

二、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293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9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99

一、经济基础及其构成 299

二、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301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07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307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1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 314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 319

第一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319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及其特点 319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联系 324

三、科学与教育 32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功能 333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绝对依赖性 333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335

三、社会意识的功能 337

第三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 340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4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44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50

第一节 人的本质 350

一、人的本质观的历史演变 350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355

第二节 人的价值 362

一、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362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 366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70

第三节 个人和社会 373

一、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373

二、社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 376

三、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377

第十五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82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82

一、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 382

二、社会进步的标准 385

第二节 阶级社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 388

一、阶级社会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88

二、阶级和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客观现象 391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作用 392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 395

一、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 395

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397

三、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