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证调查的几个基本问题 1
第一节 诉讼证据的概念 1
一、诉讼证据的概念 1
二、证据的基本特性 8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形态 13
一、物证 14
二、书证 14
三、证人证言 14
四、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 15
五、鉴定结论 17
六、勘验、检查笔录,现场记录 17
七、视听资料 17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18
一、人证与物证 19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0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1
四、本证与反证 22
五、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23
第四节 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24
一、证据调查的含义 24
二、确定证据调查对象的基本依据 30
三、实体法事实 32
四、程序法事实 40
第五节 人证调查的概念及诉讼价值 44
一、人证调查的人证范畴 44
二、人证调查的含义 48
三、人证调查的诉讼价值 51
第二章 证据调查发展史要 55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55
一、无证据规则限制的神示证据制度 55
二、绝对证据规则主义的法定证据制度 55
三、完全排斥证据规则的自由心证制度 57
四、相对证据规则主义的证据能力限制制度 58
五、我国证据规则发展的简要线索 61
第二节 中国证据调查制度溯源 63
一、中国犯罪侦查制度与侦查理论的萌芽 64
二、法制建设水平与证据调查制度 68
三、法制教育兴起与证据调查制度 71
四、早期侦查理论的基础内容 73
五、早期侦查理论的实体内容 77
第三章 人证调查的哲学基础 85
第一节 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86
一、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 86
二、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86
第二节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91
一、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 91
二、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91
第三节 事物发展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98
一、事物永恒发展原理的基本内容 98
二、事物发展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98
第四节 事物矛盾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04
一、事物矛盾原理的基本内容 104
二、事物矛盾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05
第五节 辩证否定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12
一、辩证否定原理的基本内容 112
二、辩证否定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12
第四章 人证调查的法学基础 115
第一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法学原理 115
一、民主与法制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15
二、权利与义务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17
第二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刑事法学基础 119
一、实体法事实决定着证据调查的对象范畴 119
二、程序法规定了证据调查的运行程式范畴 120
第三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警察法学基础 13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指导价值 131
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指导价值 136
第四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行政法学基础 138
一、制定《规定》的背景及目的 138
二、《规定》的适用对象 139
三、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和义务 139
四、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义务 142
五、移送案件的法律责任 143
第五章 人证调查的行为科学基础 144
第一节 行为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144
一、行为的概念 144
二、行为主义与行为模式 145
三、行为科学与行为学派 147
第二节 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问题的基本结构 149
一、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的结构要素 149
二、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问题的基本类型 150
第三节 理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53
一、理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153
二、理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55
第四节 满意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59
一、满意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159
二、满意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0
第五节 渐进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2
一、渐进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162
二、渐进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3
第六节 效益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5
一、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65
二、效益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6
第七节 人本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7
一、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167
二、人本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 168
第六章 人证调查的软科学基础 171
第一节 软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171
一、组织化技术与软科学 171
二、软科学的基本含义 172
三、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173
四、软科学理论原则的要点 176
第二节 建立证据调查信息系统 178
一、信息的性质 178
二、违法犯罪信息是证据调查的基础和依据 179
三、违法犯罪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证据调查的基本条件 181
第三节 证据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 184
一、证据调查系统分析 184
二、证据调查系统综合 187
第四节 证据调查推导和预测 191
一、证据调查推导 191
二、证据调查预测 194
第五节 证据调查决策和执行 197
一、证据调查决策 197
二、证据调查决策执行 203
第六节 证据调查反馈与调节 208
一、证据调查反馈 208
二、证据调查调节 212
第七章 人证调查行为规则 218
第一节 证据调查规则的概念 218
一、证据调查规则的概念 218
二、证据规则的基本属性 222
三、加强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 223
第二节 证据调查的一般规则 223
一、证据调查规则来源于三大诉讼法 223
二、两大证据规则体系 225
三、证据调查的一般规则 227
四、我国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发展 234
第三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规则 250
一、证人调查规则 250
二、被害人调查规则 253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调查规则 254
四、当事人调查规则 256
第八章 人证调查策略规则 259
第一节 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概念 259
一、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基本含义 259
二、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确立的结构参数 259
三、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价值 260
第二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策略规则 261
一、把人与问题分开 261
二、重点是利益而不是立场 266
三、行动之前,先构思方案 270
四、根据客观标准作决定 274
五、策略先行一步 276
第三节 运用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基本原则 276
一、运用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一般原则 276
二、严格遵循证据调查规则 278
三、分析确认调查对象的动机倾向 279
第九章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 290
第一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内容 290
一、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概念 290
二、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内容 291
三、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价值 292
第二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指导思想 293
一、人证调查行动设计基本思路的来源 293
二、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关键指标 298
三、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最重要主观因素 301
第三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06
一、明确总体方向,把握具体目标 307
二、汇集背景材料,熟悉相关知识 308
三、了解被调查对象,确认对手情况 309
四、遵循人证调查程式,设计调查行动步骤 311
五、确定基本策略,优选技术方法 316
六、组建调查小组,装备工作器材 318
七、形成替代方案,预留后手对策 319
第十章 人证调查主体角色塑造 322
第一节 调查主体角色的基本特征 322
一、人证调查主体的身份特征 322
二、人证调查主体的职务特征 322
三、人证调查主体的地位特征 323
四、人证调查主体的行为特征 325
第二节 人证调查主体的素质结构 326
一、人证调查主体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 326
二、人证调查主体的政治素质 327
三、人证调查主体的人格素质 328
四、人证调查主体的知识结构 339
五、人证调查主体的职业素质 342
第三节 人证调查主体的类别 351
一、侦查人员及其证据调查 351
二、公诉人员及其证据调查 352
三、审判人员及其证据调查 353
四、律师及其证据调查 354
五、行政执法人员及其证据调查 355
六、其他人员及其证据调查 357
第十一章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分析 362
第一节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身份分析 362
一、人证调查对象的基本含义 362
二、证人 363
三、被害人 376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379
五、当事人 382
第二节 人证调查对象个人特质分析 385
一、研究人证调查对象个人特质的方法论价值 385
二、人证调查对象性格类型分析 387
三、人证调查对象的行为倾向分析 391
第三节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能力分析 400
一、人证调查对象角色的基础能力 400
二、人证调查对象角色的实质能力 410
三、人证调查对象的可塑能力 413
第十二章 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与确认 418
第一节 主客体关系类型的实质 418
一、主客体关系分类 418
二、主客体关系的实质 419
三、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的价值 421
第二节 主客体基本关系类型及选择 422
一、主客体一般人际关系类型选择 422
二、主客体基本关系类型选择 427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结果的初步确认 436
一、约见的一般含义 436
二、约见的基本内容 438
三、约见的基本方法 445
第十三章 调查对象发现理论及实证分析 452
第一节 应用辐射推广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53
一、辐射推广法的基本原理 453
二、辐射推广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54
第二节 应用链锁介绍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56
一、链锁介绍法的基本原理 456
二、链锁介绍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57
第三节 应用直观感知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66
一、直观感知法的基本原理 466
二、直观感知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66
第四节 应用声纳搜索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71
一、声纳搜索法的基本原理 471
二、声纳搜索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72
第五节 应用需求审定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75
一、需求审定法的基本原理 475
二、需求审定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76
第六节 应用助手委托法寻找、发现、确认调查对象 482
一、助手委托法的基本原理 482
二、助手委托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 483
第十四章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 488
第一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理论 488
一、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根据 488
二、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础 489
三、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条件 491
第二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技术结构 494
一、调查对象兴奋点持续化的保障:态度体验稳定化 494
二、调查对象需要结构与导引及控制技术结构 496
三、引导、强化调查对象态度体验的基本方法 498
第三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目标 502
一、设置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目标的基本参数 502
二、设置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目标的总体构思 504
第四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程式 506
一、人证调查问题及提问 506
二、人证调查问题的基本类型 510
三、提问的基本规则 513
第十五章 人证调查异议处理理论与技术 532
第一节 异议处理理论与说服技术 532
一、异议与说服 532
二、说服理论的核心是态度劝导和行为改变技术 535
第二节 异议处理的主导因素 536
一、说服角色的心理属性 536
二、说服的行为特征 539
三、说服的策略原则:合理引导,避免和防止异议出现 542
第三节 异议处理的核心因素 552
一、把握调查对象的原有态度 552
二、分析调查对象的社会背景特点 554
三、处理异议的心理学方法 554
第四节 异议处理的关键因素 567
一、异议处理策略范畴的证据 567
二、冲突和非冲突情景中的证据应用 571
三、证据应用计划设计 575
四、对不合作调查对象使用证据的基本策略 576
第五节 异议处理的辅助因素 583
一、调查者在说服中必须讲究语言技巧 583
二、说服语言应用技术 584
第十六章 调查结果的固定与审查判断 597
第一节 人证调查结果固定 597
一、制作被害人、证人询问笔录 597
二、制作法庭审理笔录 599
三、制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笔录 600
四、采用多种方法固定人证调查结果 602
第二节 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内容 60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 60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内容 610
三、人证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主要内容 620
第三节 审查判断调查结果的方法 631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标准 631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 634
三、人证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特殊方法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