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 无机材料卷 中》PDF下载

  • 购买积分:3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迎军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2341345
  • 页数:12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八篇介绍了无机材料的发展、基本理论、性能与结构、最新制备技术,具体内容包括:陶瓷材料、玻璃材料、无机胶凝及其复合材料、耐火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晶体材料、建筑围护材料等。

第三篇 新型无机胶凝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 557

9无机胶凝材料概论 557

9.1 无机胶凝材料的概念 557

9.1.1 无机胶凝材料的定义 557

9.1.2 无机胶凝材料的应用 557

9.2 无机胶凝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种类 558

9.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558

9.2.2 水硬性胶凝材料 569

9.2.3 水泥基复合材料 583

9.3 无机胶凝材料发展简史 587

9.4 无机胶凝材料发展展望 588

9.4.1 无机胶凝材料的生态化 588

9.4.2 无机胶凝材料高性能化 589

9.4.3 无机胶凝材料的功能化 589

9.4.4 无机胶凝材料品种的多样化 590

9.4.5 无机胶凝材料组成的复合化 590

参考文献 591

10水泥基胶凝(复合)材料科学理论及其最新进展 593

10.1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微结构与性能 593

10.1.1 熟料的率值与矿物组成 593

10.1.2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594

10.2 非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 601

10.2.1 高铝水泥熟料矿物 601

10.2.2 氟铝酸盐、硫铝酸盐水泥矿物 602

10.2.3 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与非硅酸盐熟料矿物的亚稳共存 603

10.3 水泥及其混合材料粉体形成理论的进展 605

10.3.1 颗粒群的粒度表示方式 605

10.3.2 水泥的颗粒级配与调粒水泥 606

10.3.3 水泥粉体颗粒形状与球状水泥 608

10.4 水泥基胶凝材料结构形成理论 609

10.4.1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及机理 609

10.4.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组成及结构 616

10.4.3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620

10.4.4 硬化水泥石的结构 626

10.5 水泥基混凝土研究及理论的进展 629

10.5.1 混凝土结构模型及界面科学 629

10.5.2 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 632

10.5.3 混凝土各种耐久性问题的专门研究 636

10.5.4 混凝土耐久性整体论 641

10.5.5 混凝土的形变与强度理论 644

10.6 现代混凝土材料组成与配合比理论 662

10.6.1 混凝土集料的种类、品质与作用 662

10.6.2 混凝土加强与改性材料的种类、品质与作用 672

10.6.3 混凝土配合比的传统理论与现状 678

10.6.4 混凝土配合比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683

参考文献 688

11传统水泥与混凝土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690

11.1 水泥生产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690

11.1.1 水泥品种及其发展 690

11.1.2 干法回转窑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696

11.1.3 水泥粉磨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705

11.1.4 水泥生产技术的其他新发展 713

11.2 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与混凝土工业一体化 723

11.2.1 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的兴起 724

11.2.2 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的作用 725

11.2.3 混凝土工业集团的形成趋势及其技术经济效益 726

11.3 高强度、高性能、多品种混凝土 728

11.3.1 高强度混凝土 728

11.3.2 高性能混凝土 729

11.3.3 自密实混凝土 731

11.3.4 大体积(低热)混凝土 731

11.3.5 道路混凝土 733

11.3.6 其他新品种混凝土 735

11.4 混凝土新型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技术 741

11.4.1 新型混凝土减水剂 741

11.4.2 新型混凝土多功能减水剂 744

11.4.3 新型混凝土调凝剂与早强剂 746

11.4.4 新型混凝土防水剂与抗渗剂 748

11.4.5 混凝土膨胀剂及补偿收缩技术 751

11.4.6 混凝土减缩剂与抗裂剂 753

11.4.7 混凝土超细矿物掺合料及技术 757

11.5 混凝土构件预制与预应力新技术 764

11.5.1 混凝土构件预制新技术 764

11.5.2 预应力混凝土新技术 787

11.5.3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797

参考文献 802

12新型胶凝复合材料与制备技术 806

12.1 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工艺技术 806

12.1.1 聚合物-水泥基砂浆与混凝土 806

12.1.2 纤维增强与改性混凝土 820

12.2 高技术水泥基复合材料 822

12.2.1 DSP水泥基材料 822

12.2.2 MDF水泥基材料 822

12.2.3 RPC水泥基材料 824

12.2.4 CBC化学结合陶瓷 825

12.2.5 SIFCON渗浆纤维混凝土 826

12.3 新型胶凝材料及其制品制备技术 826

12.3.1 原料制备先进技术 826

12.3.2 蒸压蒸养 834

12.3.3 热压技术 843

12.3.4 真空脱水技术 847

12.3.5 碾压技术 851

12.3.6 离心成型技术 855

参考文献 866

第四篇 新型耐火材料科学与技术 871

13概述 871

13.1 新型耐火材料的基本概念 871

13.1.1 耐火材料的定义 871

13.1.2 耐火材料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 873

13.1.3 耐火材料的基本要求 875

13.1.4 耐火材料在窑炉热工设备中的作用 875

13.2 新型耐火材料的类型 878

13.2.1 普通耐火材料的类型 878

13.2.2 特种耐火材料的类型及特点 880

13.2.3 保温隔热耐火材料的类型 881

13.3 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简史 882

13.3.1 国外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简史 882

13.3.2 我国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简史 884

13.4 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新动向 889

13.4.1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发展新动向 889

13.4.2 耐火原料和耐火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新动向 892

13.4.3 特种耐火材料的功能化发展新动向 893

13.4.4 窑炉炉体水冷却技术的发展新动向 893

13.5 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发展的对策 893

13.5.1 耐火材料工业发展目标与政策 894

13.5.2 调整耐火材料产业布局 894

13.5.3 耐火材料产业技术政策及准入条件 895

13.5.4 耐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 897

13.6 我国新型耐火材料工业发展优势与方向 898

13.6.1 我国新型耐火材料工业发展优势 898

13.6.2 我国新型耐火材料工业发展方向 899

13.6.3 我国新型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901

14新型耐火材料基础理论 904

14.1 平衡状态图在耐火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904

14.1.1 确定制备耐火材料组成区域 904

14.1.2 确定多元系统的最低共熔点 906

14.2 不同系统耐火材料的基础理论 906

14.2.1 Al-O系统耐火材料 906

14.2.2 Si-O系统耐火材料 908

14.2.3 Al2O3-SiO2系统耐火材料 910

14.2.4 Mg-O系统耐火材料 914

14.2.5 MgO-SiO2系统耐火材料 917

14.2.6 MgO-Al2 O3系统耐火材料 920

14.2.7 Cr-O系统耐火材料 921

14.2.8 氧化铁-Cr2 O3系统耐火材料 922

14.2.9 MgO-Cr2O3系统耐火材料 923

14.2.10 Ca-O系统耐火材料 925

14.2.11 CaO-MgO系统耐火材料 926

14.2.12 Zr-O, ZrO2-SiO2和Al2O3-ZrO2系统耐火材料 927

14.2.13 碳-氧化物和Si-C-O-N系统耐火材料 930

14.2.14 Si-Al-O-N和Al-O-N系统耐火材料 933

14.2.15 超级耐火材料 935

14.3 原位耐火材料及其组成设计 936

14.3.1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原位反应与应用 937

14.3.2 耐火材料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分析 938

14.4 耐火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941

14.4.1 耐火材料的结构特点 941

14.4.2 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 946

14.4.3 耐火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955

14.4.4 耐火材料的电物理性能 979

14.5 耐火材料的热应力与抗热震性 981

14.5.1 耐火材料的热应力分类 981

14.5.2 耐火材料几种典型情况下的第二类热应力计算 982

14.5.3 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评价理论 984

14.5.4 耐火材料热震残留强度的预测 989

14.5.5 影响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主要因素及其改善途径 991

14.6 耐火材料的抗化学侵蚀性 999

14.6.1 耐火材料与侵蚀物的化学反应 999

14.6.2 化学反应的理论分析 1000

14.6.3 耐火材料与氧化物熔体之间的反应 1001

14.6.4 耐火材料与金属熔体之间的反应 1006

14.6.5 耐火材料氧化物与碳的相互反应 1008

14.6.6 耐火材料与气体的相互反应 1009

14.6.7 含碳耐火材料与侵蚀物的相互反应 1010

14.6.8 不同成分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反应温度 1011

15新型耐火材料与制备技术 1012

15.1 钢铁工业用新型耐火材料 1012

15.1.1 炼钢用耐火材料 1012

15.1.2 炼铁用耐火材料 1016

15.1.3 连续铸钢用耐火材料 1022

15.1.4 轧钢用耐火材料 1028

15.2 有色冶金工业用新型耐火材料 1039

15.2.1 炼铝工业用耐火材料 1039

15.2.2 炼铜工业用耐火材料 1041

15.2.3 炼铅工业用耐火材料 1045

15.2.4 炼锌工业用耐火材料 1046

15.3 建材工业用新型耐火材料 1048

15.3.1 水泥工业用耐火材料 1048

15.3.2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 1051

15.3.3 玻璃工业用耐火材料 1054

15.4 化学工业和垃圾焚烧炉用耐火材料 1057

15.4.1 化学工业用耐火材料 1057

15.4.2 垃圾焚烧炉用耐火材料 1059

15.5 普通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 1062

15.5.1 耐火原料粉磨与净化技术 1062

15.5.2 耐火材料的成型 1063

15.5.3 耐火材料的干燥 1064

15.5.4 耐火材料的烧成 1065

15.6 特种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 1068

15.6.1 氧化物耐火材料 1068

15.6.2 氮化物耐火材料 1072

15.6.3 硼化物耐火材料 1074

15.7 新型隔热耐火材料制备技术 1074

15.7.1 新型隔热耐火材料的分类 1074

15.7.2 颗粒状无定形新型隔热耐火材料 1075

15.7.3 定形新型隔热耐火材料 1082

15.7.4 纤维状新型隔热耐火材料 1084

15.7.5 新型复合隔热耐火材料 1093

15.7.6 泡沫隔热耐火材料 1097

15.7.7 加气隔热耐火材料 1099

15.8 新型耐火材料的发展前景 1101

15.8.1 新型窑具耐火材料发展前景 1101

15.8.2 不定形新型耐火材料发展前景 1103

参考文献 1107

附录 新型耐火材料标准 1111

第五篇 新型电子陶瓷材料科学与技术 1123

16概述 1123

16.1 电子陶瓷材料的定义 1123

16.1.1 定义 1123

16.1.2 电子陶瓷材料的用途 1123

参考文献 1125

17电子陶瓷材料基础理论与分类 1126

17.1 电介质物理基础理论 1126

17.1.1 基本介电特性 1126

17.1.2 多相系统的介电特性 1129

17.1.3 Brugeman’s模型 1130

17.1.4 渗流阈值模型 1131

17.1.5 晶界层电容器模型 1132

17.2 压电、铁电物理基础理论 1133

17.2.1 压电效应 1133

17.2.2 电致伸缩效应 1137

17.2.3 热释电效应 1139

17.3 磁性物理基础理论 1140

17.3.1 磁畴结构 1140

17.3.2 铁氧体的复磁导率 1141

17.3.3 两相复合体磁路模型 1142

17.4 电子陶瓷材料的分类 1145

17.4.1 介质陶瓷材料和绝缘陶瓷材料 1145

17.4.2 绝缘陶瓷材料 1152

17.4.3 半导体陶瓷 1154

17.4.4 压电铁电陶瓷材料 1164

17.4.5 磁性陶瓷 1171

17.4.6 超导陶瓷和电解质陶瓷材料 1175

参考文献 1181

18电子陶瓷材料与制备工艺技术 1186

18.1 电子陶瓷粉体制备工艺技术 1186

18.1.1 物理法 1186

18.1.2 化学方法 1188

18.1.3 有关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1199

18.2 电子陶瓷成型工艺 1202

18.2.1 金属模压成型 1202

18.2.2 等静压成型 1204

18.2.3 浇注成型 1205

18.2.4 塑性成型 1206

18.2.5 流延成型 1208

18.2.6 原位成型技术 1210

18.2.7 无模快速成型技术 1216

18.2.8 其他薄膜和厚膜的制备工艺 1220

18.2.9 纳米薄膜中的刻印技术 1231

18.3 电子陶瓷烧成工艺 1235

18.3.1 干燥与排塑 1235

18.3.2 普通固相烧结 1237

18.3.3 液相烧结 1238

18.3.4 压力辅助烧结 1241

18.3.5 反应烧结 1242

18.3.6 新加热工艺 1243

18.3.7 气氛烧结 1246

18.3.8 织构技术 1247

18.3.9 纳米陶瓷烧结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