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家世与家学 7
父亲洪观涛 8
外祖父高梦旦 11
高、洪两门的助学风气 15
第二章 少年负志气 19
无忧的童年 19
难舍的育英中学 21
“我的身体是从育英好起来的” 23
崔先生和任太太的恸哭 25
汇文中学的物理名师张佩瑚 27
在“一二·九”运动的洪流中 31
第三章 国破大学在 34
清华大学:选系与转系 34
延安,未能成行的遗憾 37
向昆明进发的“湘黔滇旅行团” 41
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45
教学相长的助教生涯 50
庚款留美和留英考试 52
恩师任之恭和范绪筠 55
第四章 越洋苦砺磨 61
赴麻省理工的艰难旅程 61
深得诺丁汉姆教授喜爱的学生 63
普渡大学:在哈洛维兹指导下从事低温电导研究 68
“神秘”的“洪朝生现象” 71
参加“北美中国学生会”和“留美科协”活动 76
与邓稼先等人的友谊 81
到欧洲学低温 83
在超流氦中观察到低温临界速度的存在 86
筹建低温物理实验室 89
第五章 回国拓低温 92
建立低温物理实验室 92
在国内首次实现氢的液化 97
在国内首次实现氦的液化 100
参加“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 103
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 107
推动低温物理与超导研究 110
第六章 协创半导体 115
固体物理课程设计 115
与黄昆、王守武、汤定元的密切合作 118
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 123
半导体联合科技攻关 126
随中国科学院考察团赴苏联考察 130
第七章 风雨科研路 133
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 133
卫星空间的环境模拟装置——KM3、KM4低温氦制冷系统 137
G-M型制冷机的研制 140
筹建汉中低温与超导研究所 143
“武汉会议”和“长沙会议” 146
第八章 建低温中心 152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的缘起和正式建立 152
主持中科院“六五”超导攻关和超导技术十五年规划制定工作 156
氦液化系统改进和液氦集中供应示范点的建立 162
低温容器的研制 165
中法合作建造北京重水堆冷中子源装置 168
公共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建设 171
温度测量与4He超流转变温度研究 175
第九章 促国际交流 179
走出国门开展学术交流 179
国外低温物理学家来所访问和讲学 183
北京科学讨论会和第十三届国际低温工程大会 186
荣获“门德尔松奖”和“科林斯奖” 190
第十章 倾心扶雏凤 194
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人才 194
严苛的研究生导师 199
为所外单位培养人才 202
寄语青年一代 206
第十一章 为霞尚满天 210
为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210
科学卫道士 214
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 220
爱情、亲情和友情 226
愿得此身长报国 233
结语 洪朝生学术成长、精神内核与特质浅析 239
附录一 洪朝生年表 259
附录二 洪朝生主要论著目录 291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