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致谢 1
导言 是帝国的碰撞,还是文明的冲突? 1
第一章 国际政治的符号学转向 1
帝国的符号指涉:A(——)B(——) 4
衍指符号(The Super-sign):不同的语言如何被抛置一处? 10
主体间性的交流与恐吓 16
欲望与主宰者的主体 20
殖民暴力与现代主权概念的起源 27
第二章 衍指符号的诞生 38
一个奇特的法律禁令 39
谁是野蛮人? 44
“夷”字之辩:1832年 52
野蛮人的眼睛 63
英国人的名誉 73
殖民统治的伤害话语 83
第三章 主权想象 98
夷:如何命名主权统治的边界 100
失去指涉对象的“支那”:Cina、支那、China等 104
雍正帝及其文字狱 115
大一统的帝王意识形态 121
驱除“夷”字的幽灵 131
鸦片战争与“外国鬼子” 135
第四章 翻译《万国公法》 146
互译性:殖民主义史学的盲区 148
丁韪良:集翻译家和外交官于一身的传教士 153
《万国公法》翻译的前后过程 163
普遍性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168
寻找公度性 176
第五章 性别与帝国 187
帝王之间的礼品交换:“新约献本” 190
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太后 198
海外传教的楷模 207
三条纽带之间的政治情感 230
捍卫一国之母 238
第六章 语法的主权身份 249
印欧语系家族的理论假说 252
马建忠及其语法著作 265
在语法性之外 274
“字”与“verbum”之间的衍指符号 279
结语 围绕皇帝宝座的主权想象 287
殖民主义的影像技术 289
太和殿的宝座 298
主权想象的复写平面:贝托鲁奇的电影《末代皇帝》 305
附录一 林则徐等会奏《拟谕英吉利国王檄》及英译文对照 311
附录二《公法新编》中西字目合璧(1903) 322
中文版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