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 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5
第三节 盈余稳健性的相关研究成果 12
第四节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16
第五节 本书框架与结构安排 17
第二章 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0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会计 20
第二节 我国1993~2007年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研究问题的切入 24
第三节 盈余稳健性的理论与制度解释 30
第四节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透明度 39
第五节 稳健性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一致性 50
第六节 盈余稳健性评价的新视角:经济后果观 54
第七节 本章小结 56
第三章 盈余稳健性的理论测度与经验测度 58
第一节 本章研究背景 58
第二节 盈余稳健性的理论测度方法 59
第三节 盈余稳健性的经验测度方法 61
第四节 对已有盈余稳健性测度方法的评价 77
第五节 盈余稳健性测度方法在我国的运用与拓展 8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87
第四章 会计制度改革与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测定:跨期证据 88
第一节 本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88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89
第三节 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经验测定:跨期证据 93
第四节 敏感性测试 129
第五节 使用不同的估计、模型设定方法与替代指标 13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39
第五章 会计制度改革与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测定:截面证据 141
第一节 本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141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144
第三节 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经验测定:截面证据 145
第四节 敏感性测试 16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8
第六章 盈余稳健性、盈余质量与会计透明度 169
第一节 本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169
第二节 模型设计 173
第三节 研究样本与变量定义 179
第四节 模型的经验检验 17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90
第七章 盈余稳健性的市场定价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191
第一节 本章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 191
第二节 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测度 197
第三节 盈余稳健性与资本成本:模型设计 200
第四节 盈余稳健性与资本成本:实证检验 206
第五节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资本成本的跨期变化 215
第六节 盈余稳健性与资本成本的截面分组检验 218
第七节 新股发行前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市场定价 221
第八节 本章小结 226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228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28
第二节 政策建议 233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234
参考文献 236
后记 252
表2-1 财务信息可靠性中的稳健性要求 40
表3-1 激进的会计政策和稳健的会计政策的划分及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的体现 60
表3-2 会计制度变迁中盈余稳健性的体现及同IFRS的比较 62
表4-1 研究样本中各年度上市公司的分布 90
表4-2 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 91
表4-3 变量定义 92
表4-4 1994~2007年总资产收益率与亏损频率的描述性统计 93
表4-5 1994~2007年代表公司获利能力的其他业绩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95
表4-6 1994~2007年各子期间代表公司获利能力的其他业绩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95
表4-7 CFOA_ZC与根据现金流量表中CFO计算的CFOA的对比检验 97
表4-8 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比率与现金亏损频率的描述性统计 98
表4-9 应计利润变量的定义 109
表4-10 1995~2007年应计指标的均值与中位数 110
表4-11 1995~2007年各子期间应计利润的均值与中位数 112
表4-12 1995~2007年各年度逐年累积应计利润的变化趋势 113
表4-13 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持有期报酬率的描述性统计 114
表4-14 盈余及时性和稳健性的比较——Basu分段线性回归 116
表4-15 盈余及时性和稳健性的比较——盈余时间序列模型(ROA) 117
表4-16 盈余及时性和稳健性的比较——应计利润回归模型 119
表4-17 考虑制度变迁后盈余及时性和稳健性的比较——模型3-11和模型3-12的回归结果 120
表4-18 稳健性指数(C-得分)的时序变化 122
表4-19 上市公司费用收入比的描述性统计 124
表4-20 市净率、账面市值比与偏差部分的描述性统计 126
表4-21 按PB分组进行Basu模型回归的结果 129
表4-22 控制行业和公司个体效应后的模型回归结果 130
表4-23 非亏损公司和亏损公司考虑制度变迁后Basu模型的回归结果 132
表4-24 非亏损公司和亏损公司盈余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结果 134
表4-25 全部样本的Fama-MacBeth(1973)估计 135
表4-26 在Basu模型中考虑股票报酬率滞后项影响的回归结果 137
表4-27 在Basu模型中考虑股票报酬率高次项影响的回归结果 138
表5-1 变量定义 144
表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48
表5-3 境内外净利润、每股收益和总资产报酬率差异及其差异绝对值的T检验和Wilcoxon检验(以下简称W检验) 154
表5-4 AB股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比较——Basu分段线性回归(模型5-1) 155
表5-5 Basu模型中AB股公司按CAS和IAS报告盈余对坏消息反映的比较 157
表5-6 AB股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比较——时间序列属性模型(模型5-2) 158
表5-7 时间序列模型中AB股公司按CAS和IAS报告盈余对坏消息反映的比较 159
表5-8 AB股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比较——应计利润回归模型(模型5-3) 161
表5-9 考虑制度变化后AB股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比较—模型5-4、模型5-5的回归结果 162
表5-10 控制行业、规模和公司个体效应后模型5-4和模型5-5的回归结果 166
表6-1 变量定义 179
表6-2 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模型的回归结果 180
表6-3 盈余管理测度的描述性统计 181
表6-4 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管理测度和盈余质量增量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183
表6-5 会计制度改革与高估盈余和低估盈余增量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184
表6-6 会计制度改革与高估盈余和低估盈余增量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盈利公司) 185
表6-7 会计制度改革与高估盈余和低估盈余增量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亏损公司) 186
表6-8 会计制度改革与盈余稳健性和盈余平滑性的变化 187
表6-9 按稳健性程度分组检验盈余管理水平 188
表6-10 按盈余稳健性分组检验其他盈余质量和会计透明度测度 189
表7-1 上市公司实际评级数和估计评级数频数分布表 202
表7-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06
表7-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08
表7-4 稳健性测度的有效性 209
表7-5 按稳健性分组比较公司的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 210
表7-6 盈余稳健性对事前债务成本(RATING)影响的回归结果 210
表7-7 盈余稳健性对事后债务成本(DEBT)影响的回归结果 211
表7-8 盈余稳健性对事前权益成本(INDEP)影响的回归分析 212
表7-9 盈余稳健性对事后权益成本(ER)影响的回归分析 213
表7-10 控制行业和年度效应后盈余稳健性对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的影响 214
表7-11 会计制度改革、C_Score变化与资本成本 215
表7-12 会计制度改革、C_Score1变化与资本成本 217
表7-13 删除稳健性最低组盈余稳健性与资本成本的影响 219
表7-14 稳健性最高组盈余稳健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220
表7-15 稳健性最低组盈余稳健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220
表7-16 同时删除稳健性最低组和最高组后盈余稳健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221
表7-17 1994~2007年配股增发公司的分布 222
表7-18 公司首次配股增发前3年至后9年的分布 222
表7-19 公司配股增发前后的盈余稳健性检验(Basu模型) 223
表7-20 公司配股增发前后的盈余稳健性检验(时间序列模型) 224
表7-21 公司配股增发前的稳健性水平对配股增发后事前权益成本的影响 225
表7-22 公司配股增发前的稳健性水平对配股增发后事后权益成本的影响 225
图1-1 本书的研究框架 18
图4-1 样本公司各年度ROA和CFOA的变化模式 99
图4-2 1995~2007年应计指标均值的变化趋势 111
图4-3 1995~2007年应计指标中位数的变化趋势 111
图4-4 1995~2007年累积应计利润指标的变化趋势 113
图4-5 1995~2007稳健性指数的变化趋势 124
图4-6 1994~2007年度市净率变化趋势图 127
图4-7 1997~2007年度BC变化趋势图 128
图5-1 1995~2007年境内外净利润时序图 150
图5-2 1995~2007年境内外净利润标准差时序图 150
图5-3 1995~2007年境内外每股收益时序图 151
图5-4 1995~2007年境内外每股收益标准差时序图 151
图5-5 1995~2007年境内外ROA时序图 152
图5-6 1995~2007年境内外ROA标准差时序图 152
图5-7 1995~2007年境内外每股收益偏度时序图 153
图5-8 1995~2007年境内外ROA偏度时序图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