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福建经济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烈坤,陈新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517580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知识经济概述 1

第一节 知识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

一、高新技术发展,知识生产力成为全球第一生产力 1

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善了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状况 4

三、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7

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11

第二节 知识经济理论的研究探索 13

一、国外对知识经济理论的研究 13

二、国内对知识经济理论的探索 17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9

一、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依托的经济 20

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产业的经济 21

三、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2

四、知识经济是一种服务性的经济 23

五、知识经济是不断创新的经济 24

六、知识经济是决策知识化的经济 25

七、知识经济是走向全球化的经济 28

八、知识经济是强调终身学习的经济 29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与农业、工业经济 30

一、社会生产的基本资源:土地、劳动、资本、知识 30

二、不同经济资源配置与功能的演化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35

三、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关系 40

第二章 知识在福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46

第一节 知识与国际经济的发展 46

一、知识概念的提出 46

二、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经济的融合进程 48

三、知识与国际经济的发展 55

四、知识与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61

第二节 知识在福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66

一、新中国成立前知识与福建经济的发展 66

二、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在福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73

第三节 知识在福建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90

一、战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运用知识发展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90

二、知识是福建未来经济的增长的决定因素 98

三、福建未来经济的增长必须发挥知识的作用 104

第三章 福建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和策略 108

第一节 福建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构想 109

一、福建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实施“三大战略” 109

二、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福建知识经济的构想 115

第二节 福建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架与措施 126

一、什么叫国家创新体系 126

二、福建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架 131

三、福建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135

第三节 福建发展知识经济的策略 139

一、加快教育发展,全面开发人力资源 139

二、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2

三、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145

四、发展信息经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147

五、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52

第四章 知识产业与福建发展措施 156

第一节 国内外对知识产业的研究 156

一、知识产业的兴起 156

二、国外对知识产业的研究 159

三、国内对知识产业的研讨 163

第二节 知识产业在国际的发展 166

一、知识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66

二、国际社会发展知识产业的措施 172

第三节 知识产业与福建发展措施 181

一、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 181

二、福建省发展知识产业的现状与措施 186

第五章 知识企业及组织管理与福建发展对策 197

第一节 知识企业与福建发展对策 197

一、知识型企业及其特点 197

二、知识企业的生产、销售、研究开发和全球协作 205

三、福建发展知识企业的对策 213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和管理 216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知识管理 216

二、高科技企业进入知识管理阶段 225

三、传统产业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229

第三节 知识组织管理与福建发展对策 233

一、创造我省“学习型”企业的要求 234

二、我省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进展滞后 236

三、福建省要加快企业的管理变革 237

第六章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244

第一节 马克思的预言与知识经济 244

一、伊甸园的传说与人类对文明的向往 244

二、“金丹大道”与“大同世界”之说 245

三、马克思的预言与启示 247

四、知识经济必将推进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 249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现实与未来 251

一、资本主义是血与火的人类编年史 252

二、资本主义是非理性的社会经济制度 253

三、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 260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 264

一、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实践 264

二、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的现实 268

三、迎接知识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4

主要参考文献 284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