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教材 上 供南方地区参考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卫生院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4048·33161
  • 页数:73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人体概述 1

(一)人体生命特征和机能活动 2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5

(三)祖国医学对人体的认识 12

第二章 新医疗法 21

第一节 新针疗法 22

一、基本知识(22): 22

针刺操作 22

针刺时注意事项 25

二、常用穴位(27): 27

上肢穴位 27

下肢穴位 32

腰背部穴位 37

胸腹部穴位 40

头颈部穴位 42

三、针灸与经络的关系(47): 47

手太阴肺经 47

手阳明大肠经 49

足阳明胃经 49

足太阴脾经 52

手少阴心经 52

手太阳小肠经 54

足太阳膀胱经 54

足少阴肾经 57

手厥阴心包经 57

手少阳三焦经 60

足少阳胆经 60

足厥阴肝经 63

督脉 65

任脉 66

四、常见病的新针疗法(67): 67

取穴的一般原则 67

常见病的治疗 69

第二节 其它新医疗法 77

一、耳针疗法 77

二、腕踝针疗法 84

三、穴位注射疗法 92

四、穴位埋线和穴位结扎疗法 94

五、挑治和割治疗法 100

六、推拿疗法 102

七、拔火罐和刮痧 108

第三章 常用中草药 110

第一节 中草药基本知识 111

(一)怎样辨认中草药 111

(二)怎样采药 111

(三)怎样制药 112

(四)怎样用药 113

〔附〕中药配伍禁忌 115

妊娠用药禁忌 115

中草药剂量简写方法 115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简介 115

一、解表药(115): 116

(一)发散风寒药: 116

紫苏 116

葱白 116

芫荽 117

土细辛 117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藁本、细辛、白芷、辛荑花、香薷 118

(二)发散风热药: 120

薄荷 120

桑叶 120

紫背浮萍 121

大豆卷 121

菊花、蝉壳(蜕)、柴胡、葛根、牛蒡子、蔓荆子 122

二、止咳化痰平喘药(122): 123

(一)止咳平喘药: 123

马兜铃 123

千日红 124

枇杷叶 124

莱菔子 124

曼陀罗花 125

鼠曲草 125

百部、杏仁、前胡、紫菀、白果、款冬花 126

(二)清热化痰药(126): 126

天竺子 126

米仁根 127

瓜萎 127

萝藦 128

竹沥、贝母、胖大海、昆布、海藻 129

(三)温化寒痰药(130): 130

天南星 130

白芥子 130

旋复花 130

桔梗 130

三、清热药(130): 131

(一)清热泻火药: 131

夏枯草 131

决明子 131

漆姑草 132

龙葵 132

地耳草 133

石膏、知母、竹叶、青葙子、芦根、茅根 133

(二)清热燥湿药: 134

牛筋草 134

椿根白皮 135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134

(三)清热解毒药: 135

金银花 135

蒲公英 136

紫花地丁 136

马齿苋 136

鱼腥草 137

半边莲 137

虎耳草 137

马兰根 138

爵床 138

酢浆草 139

榄核莲 139

鸭跖草 140

葎草 141

七叶一枝花 141

白花蛇舌草 141

垂盆草 142

蛇莓 143

乌蘝莓 143

野荞麦根 143

水蜈蚣 144

黄药子 145

锦灯笼、射干、白鲜皮、白头翁、大青叶、连翘 145

(四)清热凉血药 146

地锦 146

翻白草 146

地骨皮、白薇、牡丹皮、地黄、犀角 147

四、祛暑药(147): 147

藿香 147

荷叶、荷梗、荷蒂 148

绿豆 148

白扁豆 149

青蒿 149

西瓜翠衣、苍术、砂仁 150

佩兰 149

五、泻下药(150): 151

土大黄 151

蜂蜜 151

蓖麻子 152

扁竹根 152

郁李仁、芒硝 152

六、利尿逐水药 153

(一)利尿药: 153

车前草 153

萹蓄 153

瞿麦 154

地肤子 154

冬葵子 154

冬瓜皮、冬瓜子 155

将军干 155

米赤豆 155

蝼蛄 156

杠板归 156

玉米须 156

凤尾草 156

金钱草 157

海金砂 157

马蹄金 158

茯苓、泽泻、木通、滑石、茵陈 158

地柏枝 159

(二)逐水药: 159

甘遂、芫花、大戟、泽漆、牵牛子 159

七、祛风湿药(160): 160

苍耳子 160

寻骨风 160

接骨木 161

络石藤 161

豨莶草 162

菝葜 162

徐长卿 162

虎杖 163

独活、羌活、木瓜、秦艽、威灵仙 164

八、温里药(164): 164

姜 164

附子、吴茱萸、肉桂、高良姜、茴香、蜀椒 165

艾叶 166

九、理气药(166): 166

香附 166

枸桔李 167

薤白头 167

川楝子 167

野蔷薇花 168

腊梅花 168

香橼皮、广木香、桔皮、枳突、厚朴、延胡索、郁金 169

十、理血药(170): 170

(一)行血药: 170

泽兰 170

土牛膝 170

益母草 171

〔附〕童子益母草 171

月季花 171

水蛭 171

虻虫 172

马鞭草 172

急性子 172

荠菜 173

刘寄奴 173

紫金牛 173

茅苺 174

凌霄花 174

大田基黄 174

石见穿 176

紫丹参 176

川芎、赤芍、三棱、莪术、桃仁、王不留行、红花、牛膝 175

(二)止血药: 176

菊叶三七 176

仙鹤草 177

小蓟 177

蒲黄 177

墨旱莲 178

侧柏叶 178

茜草 178

铁苋菜 179

茉莉 179

瓦松 179

卷柏、血余炭、槐花、陈棕炭、白芨、地榆、灶心土 180

十一、固涩药(180): 180

(一)敛汗涩精药: 180

浮小麦 180

韭菜子 181

五味子 181

海螵蛸 181

瓦楞子 181

桑螺蛸、芡实、枫桃子、糯稻根、金樱子 182

(二)涩肠止泻药(182): 182

乌梅 182

石榴皮 182

肉豆蔻、诃子 183

十二、助消化药(183): 183

鸡内金 183

麦芽 184

谷芽 184

神曲、山楂、佛手 184

十三、止吐药(185): 185

竹茹 185

牛夏 185

十四、补养药(186): 187

(一)补气药: 187

山药 187

黄精 187

金雀根 188

枸骨叶 188

楮实子 188

人参、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人胞、大枣 189

(二)补血药: 190

生、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 190

(三)助阳药: 191

肉苁蓉、鹿角、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菟丝子、续断、补骨脂、益智仁 191

(四)补阴药: 192

黑芝麻 192

北秫米 192

百合 193

女贞子 193

麦冬 194

何首乌 194

野大豆 194

沙参、玄参、天冬、石斛、沙菀蒺藜 桑寄生、龟板、鳖甲 195

十五、安神镇惊药(196): 196

(一)安神药: 196

含羞草 196

铁落 196

合欢皮 197

酸枣仁、远志、柏子仁 198

(二)镇惊熄风药: 198

地龙干 198

磁石、龙骨、牡蛎、蜈蚣 198

天麻、钩藤、全蝎、代赭石、石决明、蛇蜕、乌稍蛇 199

十六、驱虫药(200): 200

苦楝根皮 200

大蒜 201

使君子、槟榔、鸦胆子、常山、鹤虱 201

十七、外用药(202): 202

雄黄、蛇床子、蟾皮、蜂房、壁虎 202

第三节 中医常用方剂 203

(一)解表剂(203): 203

麻黄汤 203

桂枝汤 203

双解汤 204

化饮解表汤 204

麻黄附子细辛汤 204

麻杏石甘汤 205

银翘散 205

桑菊饮 205

(二)攻下剂(206): 206

大承气汤 206

小承气汤 206

调胃承气汤 206

温脾汤 206

麻子仁丸 207

(三)和解剂(207): 207

小柴胡汤 207

四逆散 208

舒肝散 208

葛根黄芩黄连汤 208

大柴胡汤 209

(四)清热剂(209): 209

石膏知母汤 209

导赤散 210

泻肺散 210

龙胆泻肝汤 210

青蒿鳖甲汤 211

(五)祛暑剂(211): 211

香薷饮 211

生脉散 211

六一散 212

(六)祛风剂(212): 212

牵正散 212

川芎茶调散 212

独活寄生汤 213

(七)祛寒剂(213): 213

温阳化水汤 213

理中汤 213

四逆汤 214

吴茱萸汤 214

晨泻丸 214

桔核丸 215

(八)利湿剂(215): 215

五苓散 215

平胃散 216

苓桂术甘汤 216

甘姜苓术汤 216

三仁汤 217

茵陈蒿汤 217

舟车丸 217

(九)润燥剂(218): 218

炙甘草汤 218

清燥救肺汤 218

黄连阿胶汤 219

甘麦大枣汤 219

(十)理气剂(219): 219

补中益气汤 219

越鞠丸 220

牛夏厚朴汤 220

良附丸 221

苏子降气汤 221

定喘汤 221

旋复代赭汤 222

瓜蒌薤白汤 222

(十一)理血剂(222): 222

胶艾汤 222

黄土汤 223

赤豆当归散 223

咳血方 223

柏子仁丸 223

失笑散 224

桃仁承气汤 224

膈下逐瘀汤 224

归脾汤 225

(十二)补益剂(225): 225

参苓术草汤 225

小建中汤 226

参苓白术散 226

金匮肾气丸 226

(十三)消导剂(227): 227

保和丸 227

(十四)祛痰剂(227): 227

十枣汤 227

二陈汤 228

三子汤 228

千金苇茎汤 228

礞石滚痰丸 229

消瘰丸 229

(十五)固涩剂(229): 229

固汗散 229

桑螵蛸散 229

固经丸 230

(十六)痈疡剂(230): 230

消痈饮 230

阳和汤 231

大黄牡丹皮汤 231

蛇咬伤方 231

乳腺炎方 232

(十七)其它成药(232): 232

小金丹、豨莶丸、跌打丸、铁笛丸、冰硼散、青黛散、锡类散、妇科十诊片、鹭鸶涎丸、黑锡丹、南通蛇药、催乳丸、红棉散、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牛黄抱龙丸、回春丹、安神补心丸、香连丸 232

第四章 疾病诊治基本知识 234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34

一、疾病的发生(234): 235

常见致病因素及其作用 235

机体防御功能 244

二、疾病的发展和转归(249):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250

疾病的转归 254

三、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变化(256):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257

炎症 259

第二节 疾病的诊断 263

一、诊断方法(264): 264

病史的询问 264

体格检查 266

辅助检查 274

二、疾病的辨证(275): 276

八纲辨证 276

脏腑辨证 282

第三节 疾病的治疗 287

治疗原则 288

治疗方法 291

第五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 299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 299

一、呼吸道 299

二、呼吸的生理 301

三、儿童呼吸系统特点 303

四、祖国医学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304

第二节 呼吸系统检查法 306

一、问诊 306

二、望诊 308

三、触诊 311

四、叩诊 312

五、听诊 313

第三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316

一、感冒 316

二、流行性感冒 319

三、支气管炎(321): 322

急性支气管炎 322

慢性支气管炎 325

四、支气管哮喘 328

〔附〕哮喘性支气管炎 333

五、支气管扩张 334

六、肺气肿 336

七、大叶性肺炎 338

〔附〕中毒性肺炎的处理 345

八、支气管肺炎 347

九、胸膜炎 351

十、气胸 355

病例讨论一、二、三 356

第六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 361

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61

一、消化管 362

二、消化腺 364

三、腹膜 366

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66

五、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367

六、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370

七、祖国医学对消化系统的认识 370

第二节 消化系统检查法 372

一、问诊 372

二、望诊 374

三、触诊 376

四、叩诊 379

五、听诊 379

第三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380

一、急性肠胃炎 380

〔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83

二、小儿腹泻(386): 387

轻型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 387

重型腹泻(中毒性消化不良) 389

〔附〕小儿营养不良 392

〔附〕佝偻病 394

三、慢性胃病(397): 397

溃疡病 397

慢性胃炎 403

胃下垂 405

胃神经官能症 407

四、肝硬化 408

五、急腹症(416): 420

胆囊炎、胆石症 420

胆道蛔虫症 425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27

急性胰腺炎 429

急性阑尾炎 433

肠梗阻 437

肠套叠 441

急性腹膜炎 442

〔附〕各种急腹症的鉴别诊断表 444

病例讨论一、二、三、四 446

第七章 常见寄生虫病及传染病的防治 451

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 451

(一)传染过程 451

(二)流行过程 452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453

(四)传染病的诊断 454

(五)传染病的预防 455

(六)传染病的治疗 456

第二节 预防为主,大搞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456

第三节 传染病报告、疫点处理和预防接种 459

一、传染病报告 459

二、疫点处理 460

三、预防接种 461

〔附〕种痘反应 462

〔附〕主要制品年度预防接种安排参考表 464

第四节 常见寄生虫病、传染病和除害灭病知识 465

一、疟疾 465

二、丝虫病 469

三、灭蚊 473

四、蛔虫病 476

五、钩虫病 480

六、蛲虫病 483

七、姜片虫病 484

八、血吸虫病(486): 489

急性血吸虫病 489

慢性血吸虫病 490

九、粪管和灭螺(499): 499

粪便管理 499

灭螺 504

十、钩端螺旋体病 506

十一、流行性出血热 508

十二、灭鼠 515

十三、水痘 516

〔附〕天花 518

十四、麻疹 521

〔附〕风疹和幼儿急疹(527): 527

风疹 527

幼儿急疹 528

十五、猩红热 529

〔附〕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表 534

十六、白喉 535

十七、百日咳 539

十八、结核病(544): 546

肺结核 546

颈淋巴结核 553

肠结核 556

结核性脑膜炎 556

肾结核 558

十九、流行性腮腺炎 560

二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63

〔附〕化脓性脑膜炎(571): 572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 572

流感杆菌脑膜炎 573

二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574

〔附〕病毒性脑炎 578

二十二、脊髓灰质炎 580

二十三、食物中毒 585

〔附〕霍乱、副霍乱 589

二十四、细菌性痢疾 592

〔附〕阿米巴痢疾 599

二十五、伤寒与副伤寒 603

二十六、传染性肝炎 610

二十七、饮水、饮食卫生和灭蝇(619):饮水卫生 619

饮食卫生 624

灭蝇 625

二十八、灭臭虫和灭蟑螂(628):灭臭虫 628

灭蟑螂 629

病例讨论一、二、三、四 631

第八章 循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 637

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 637

一、血液循环系统(637): 637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 637

血液的循环 642

心脏的机能活动 643

心脏机能活动的调节 647

二、淋巴循环系统 649

三、祖国医学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650

第二节 循环系统检查法 651

一、问诊 651

二、望诊 653

三、触诊 654

四、叩诊 655

五、听诊 657

第三节 血液系统解剖生理 666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用 666

二、血液的生成和血量 668

三、血型和输血 669

第四节 循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670

一、风湿病及风湿性心脏病(670):风湿病 670

风湿性心脏病 672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679

〔附〕心肌炎与心包炎(680): 680

心肌炎 680

心包炎 682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683

三、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686

四、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692):心绞痛 693

心肌梗塞 695

五、先天性心脏病 698

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701

七、心律失常(708): 708

?性心律失常 708

过早搏动 710

阵发性心动过速 712

心房颤动 716

心脏传导阻滞 716

八、贫血(718): 719

缺铁性贫血 719

急性失血性贫血 721

再生障碍性贫血 722

九、白细胞减少症 724

十、紫瘢(726): 72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26

过敏性紫瘢 728

病例讨论一、二、三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