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产权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三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1155837
  • 页数:6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对著作权法、商标法及专利法有详细而全面的阐释。书中理论与法律法规相结合,有助于读者了解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框架及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第一编 知识产权总论 1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基础问题 1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及类型 3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3

1.2知识产权的范围 4

1.3知识产权的类型 5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性质 6

2.1知识产权的权利形态 6

2.2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7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12

3.1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 12

3.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13

3.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14

3.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15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根据 17

第一节 传统财产权理论 19

1.1罗马法先占理论 19

1.2财产自然权利说 22

1.3财产社会公意说 31

1.4自由意志理论 34

1.5本节结语 44

第二节 财产权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45

2.1马克思的财产权观 45

2.2财产权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46

2.3知识创造的实质 51

2.4创造性劳动的属性 55

2.5本节结语 58

第三节 财产权的经济学理论 58

3.1新经济增长理论 60

3.2产权安排理论 60

3.3比较优势理论 61

3.4本节结语 63

第三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发展 65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 67

1.1知识产权制度在西方的产生 67

1.2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的缘起 67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百年轮回 69

2.1清朝末年中国知识产权法的肇始 69

2.220世纪80年代的国门重启 73

2.3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建 77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78

3.1知识产权的基本发展趋势 78

3.2法典化的呼声渐高 79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81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83

1.1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83

1.2知识产权保护的分类 84

1.3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85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87

2.1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87

2.2行政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89

2.3行政保护的系统性 90

2.4行政保护主体 91

2.5海关保护 91

第三节 知识产权民事保护 92

3.1概念和特征 92

3.2侵权行为 93

3.3归责原则 93

3.4保护措施和手段 96

3.5审判管辖 97

3.6民事责任 97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99

4.1概念和特征 99

4.2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100

4.3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100

4.4刑事责任 103

第二编 著作权法 105

第五章 著作权法概述 105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 107

1.1著作权的概念 107

1.2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108

第二节 关于著作权的理论学说 110

2.1著作权的产权理论 110

2.2非物质财产权理论 111

2.3著作权的人身权理论 112

2.4著作权的人身—经济权理论 112

第三节 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 113

3.1特许出版时期 113

3.2著作权保护时期 114

3.3中国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 116

第六章 著作权的客体 119

第一节 作品及其保护条件 121

1.1作品的含义 121

1.2作品的构成 121

1.3作品的保护条件 125

第二节 作品的种类 126

2.1文字作品 126

2.2口述作品 126

2.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127

2.4美术、建筑作品 128

2.5摄影作品 128

2.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128

2.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129

2.8计算机软件 130

2.9演绎作品 130

2.10汇编作品 130

2.11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131

2.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133

第三节 著作权客体的排除范围 133

3.1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133

3.2不适用我国《著作权法》的作品 134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 137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139

1.1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139

1.2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139

第二节 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40

2.1作者的概念 140

2.2拟制作者 142

2.3作者的推定 142

第三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42

3.1演绎作品 142

3.2合作作品 143

3.3汇编作品 144

3.4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144

3.5职务作品 145

3.6委托作品 147

3.7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147

3.8原件转移的作品 147

3.9其他特殊作品 148

第八章 著作权的内容及行使 149

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 151

1.1著作权的原始取得 151

1.2著作权的继受取得 154

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 154

2.1发表权 155

2.2署名权 156

2.3修改权 156

2.4保护作品完整权 157

第三节 著作财产权 158

3.1复制权 159

3.2发行权 160

3.3出租权 161

3.4展览权 161

3.5表演权 162

3.6放映权 163

3.7广播权 163

3.8信息网络传播权 163

3.9摄制权 164

3.10改编权 164

3.11翻译权 165

3.12汇编权 165

3.13其他权利 165

第四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167

4.1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 167

4.2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168

第五节 著作权的行使 169

5.1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169

5.2著作权的转让 170

5.3著作权合同 171

5.4著作权的其他利用 173

第九章 邻接权 175

第一节 概述 177

1.1邻接权的概念 177

1.2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 178

1.3邻接权的发展历史 179

第二节 出版者权 181

2.1出版者权的概念 181

2.2出版者权的内容 181

2.3出版者的义务 182

第三节 表演者权 183

3.1表演者权的概念 183

3.2表演者权的内容 184

3.3表演者的义务 185

第四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185

4.1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概念 185

4.2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内容 186

4.3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义务 187

第五节 广播组织权 187

5.1广播组织权概念 187

5.2广播组织权的内容 188

5.3广播电视组织的义务 188

第十章 著作权和邻接权的限制 189

第一节 概述 191

1.1著作权和邻接权限制的概念 191

1.2著作权和邻接权限制的表现形式 191

第二节 合理使用 192

2.1合理使用的概念和条件 192

2.2合理使用的具体形式 193

2.3数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 195

第三节 法定许可 197

3.1法定许可概述 197

3.2教科书编写的法定许可 197

3.3报刊转载和摘编的法定许可 198

3.4录音制品制作的法定许可 199

3.5广播组织播放的法定许可 200

第四节 强制许可 201

4.1强制许可概述 201

4.2强制许可的适用现状 201

第十一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 203

第一节 概述 205

1.1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 205

1.2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历史 205

1.3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分类 206

第二节 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实践 207

2.1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立法模式 207

2.2国外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209

2.3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 210

第三节 中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 212

3.1制度概况 212

3.2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213

3.3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 216

3.4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217

第十二章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219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 221

1.1侵权的概念和构成 221

1.2侵权行为的种类 222

1.3侵权的损害事实 224

1.4违法行为 227

1.5因果关系 228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230

2.1民事责任 230

2.2行政责任 231

2.3刑事责任 232

第十三章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235

第一节 概述 237

1.1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发展历史 237

1.2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特征 238

第二节 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239

2.1著作权意义上的计算机程序 239

2.2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240

第三节 软件著作权的主体 241

3.1主体的类型 241

3.2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241

3.3软件著作权主体的变更 242

第四节 软件著作权的内容 243

4.1软件著作权人的人身权 243

4.2软件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244

4.3软件著作权的期限 244

第五节 软件著作权的限制 245

5.1软件作品著作权限制的概念 245

5.2软件著作权的特殊限制 245

第六节 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46

6.1认定软件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 246

6.2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248

6.3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民事责任 249

6.4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49

第十四章 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法律保护 251

第一节 概述 253

1.1数字网络技术与著作权法保护 253

1.2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界定 256

第二节 技术措施及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257

2.1技术措施 257

2.2管理信息 259

第三节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 259

3.1概述 259

3.2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合理使用 260

3.3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 264

3.4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的特殊规定 264

第四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265

4.1概述 265

4.2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责任的认定 266

第三编 专利法 269

第十五章 专利制度概述 269

第一节 专利与专利权 271

1.1专利的概念和特征 271

1.2专利权的概念和特征 272

第二节 专利法与专利制度 273

2.1专利制度的特征 273

2.2专利制度的作用 273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274

3.1自然权利论 274

3.2发明奖励论 275

3.3契约论 276

3.4发展国家经济论 276

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76

4.1初始期 276

4.2国内法阶段 277

4.3国际化阶段 278

第五节 中国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79

5.1专利制度引入中国 279

5.2民国时期的专利制度 280

5.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利制度 280

第十六章 专利权的客体 289

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 291

1.1发明 291

1.2实用新型 291

1.3外观设计 292

第二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292

2.1发明和实用新型可被专利的条件 292

2.2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298

第三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299

3.1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299

3.2依据我国《专利法》第5条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299

3.3依据我国《专利法》第25条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300

第十七章 专利权的主体 303

第一节 发明人或设计人、专利申请人与专利权人 305

1.1发明人或设计人 305

1.2专利申请人 306

1.3专利权人 308

第二节 职务、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 309

2.1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 309

2.2对我国2008年《专利法》第6条第3款的讨论 309

2.3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310

第三节 合作、委托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 310

3.1合作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 310

3.2委托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 311

第十八章 专利权的取得 313

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原则 315

1.1书面原则 315

1.2先申请原则 315

1.3单一性原则 316

1.4优先权原则 317

第二节 专利申请日 317

2.1专利申请日的确定 317

2.2优先权日的确定 317

2.3申请日与优先权日确定的法律意义 319

第三节 专利申请的提出、修改、分案及撤回 319

3.1专利申请的提出 319

3.2专利申请的修改 321

3.3专利申请的分案 322

3.4专利申请的撤回 322

第四节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323

4.1概述 323

4.2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 324

4.3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 326

4.4专利申请的复审 328

4.5专利权的授予 330

第十九章 专利权的内容及行使 331

第一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 333

1.1独占实施权 333

1.2转让权 335

1.3许可权 335

1.4标记权 335

1.5放弃权 336

1.6请求保护权 336

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义务 336

2.1缴纳专利年费 336

2.2公开发明创造 337

第三节 专利权的行使 337

3.1专利权转让 337

3.2专利实施许可 338

第二十章 专利权的限制 341

第一节 强制许可 343

1.1强制许可的概念 343

1.2强制许可的类型 343

1.3实施强制许可的程序 347

1.4强制许可的法律效力 348

第二节 发明专利的推广应用 348

第三节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349

3.1专利权用尽后的特定实施行为 349

3.2先用权人的使用 350

3.3临时过境的外国交通工具使用专利的行为 351

3.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使用专利的行为 351

3.5为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行政审批而使用专利的行为 351

第二十一章 专利权的无效与终止 353

第一节 专利权无效宣告 355

1.1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提出 355

1.2专利权无效宣告的审查和决定 356

1.3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法律后果 356

第二节 专利权的终止 357

2.1因保护期限届满而终止 357

2.2因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而终止 357

2.3因专利权人放弃专利权而终止 358

第二十二章 专利权的保护 359

第一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61

1.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61

1.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63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363

2.1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363

2.2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367

第三节 专利侵权行为 368

3.1直接侵权 368

3.2间接侵权 369

第四节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 370

4.1侵犯专利权的民事责任 370

4.2侵犯专利权的行政责任 371

4.3侵犯专利权的刑事责任 371

第四编 商标法 373

第二十三章 商标法概述 373

第一节 商标的概念和分类 375

1.1商标的概念 375

1.2商标的分类 377

第二节 商标权的概念 383

2.1商标权的概念和特征 383

2.2未注册商标 384

第三节 商标法的历史沿革 385

3.1商标的起源 385

3.2近现代商标制度 387

3.3中国商标法的发展历史 388

第二十四章 商标权客体 391

第一节 商标的构成要素 393

1.1商标标志 393

1.2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395

1.3定牌商品 395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条件 395

2.1相关法律规定 396

2.2商标禁用条款 396

2.3缺乏显著性的标志 397

2.4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的标志 399

2.5欺诈性注册 399

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主体 401

第一节 商标注册人 403

1.1个体工商业者 403

1.2法人 403

1.3自然人 403

1.4外国人 404

第二节 商标使用人 404

2.1商品生产者 404

2.2商品经营者 405

2.3服务提供者 405

2.4被许可人 405

第二十六章 商标权的取得和丧失 407

第一节 商标注册取得 409

1.1商标权取得的原则 409

1.2商标注册的原则 411

第二节 商标注册的程序 412

2.1商标注册申请的程序 412

2.2商标注册重新申请 415

2.3变更商标注册申请 416

2.4商标代理 416

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审批 417

3.1商标申请审查 417

3.2核准申请 421

第四节 注册商标的注销、撤销和终止 421

4.1注册商标的注销 421

4.2注册商标的撤销 422

4.3注册商标的终止 423

第二十七章 商标权的内容和行使 425

第一节 商标权的内容 427

1.1商标专用权 427

1.2商标续展权 427

1.3商标禁止权 427

1.4商标转让权 428

1.5商标许可使用权 429

第二节 商标权的行使 429

2.1商标权的使用 429

2.2商标权的使用许可 430

2.3商标权的转让 433

2.4商标权质押 436

第二十八章 商标权的保护 439

第一节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441

1.1商标权的保护及其意义 441

1.2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442

第二节 商标侵权的归责原则 442

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 443

3.1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 443

3.2商标侵权行为的形式 443

第四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例外 447

4.1商标合理使用 448

4.2权利穷竭 450

4.3平行进口 451

第五节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452

5.1民事责任 452

5.2行政责任 454

5.3刑事责任 455

第二十九章 驰名商标的保护 457

第一节 驰名商标概述 459

1.1驰名商标的概念 459

1.2保护驰名商标的意义 459

1.3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459

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 460

2.1认定机关 460

2.2认定方式 461

2.3认定标准 462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 463

3.1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464

3.2部分国家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制度 465

第三十章 其他商业标识 467

第一节 商号 469

1.1商号的概念 469

1.2商号权的性质和内容 469

1.3商号与商标的关系 469

第二节 域名 470

2.1域名的概念 470

2.2域名的特征 471

2.3域名与商标的比较 472

2.4域名的保护 473

2.5中国域名管理 474

第三节 地理标志 474

3.1地理标志的概念 474

3.2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 475

3.3地理标志的法律性质 476

3.4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 476

3.5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体制 481

第四节 特殊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等) 482

4.1特殊标志概论 482

4.2奥林匹克标志 483

4.3其他特殊标志 486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 487

第三十一章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保护 487

第一节 概述 489

1.1传统知识的概念 489

1.2传统知识的法律特征 490

第二节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491

2.1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现状 492

2.2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 493

2.3结语 494

第三十二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法律保护 497

第一节 概述 499

1.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概念 499

1.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特征 499

1.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方式的选择 500

1.4国际公约的规定 503

1.5中国的保护现状与前瞻 503

第二节 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取得 504

2.1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主体 504

2.2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取得 505

2.3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复审和撤销 506

第三节 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内容 507

3.1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 507

3.2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507

第四节 布图设计专有权的限制 508

4.1合理使用 508

4.2权利穷竭 509

4.3非自愿许可 510

第五节 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 511

5.1侵害布图设计专有权的行为 511

5.2布图设计侵权行为的救济 512

第三十三章 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515

第一节 概述 517

1.1植物新品种的概念 517

1.2植物新品种权 517

1.3植物新品种的法律保护 517

1.4国际社会不同的诉求 520

1.5中国的立法现状 523

第二节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524

第三节 品种权的取得 525

3.1申请 525

3.2受理 526

3.3初审 526

3.4实质审查 527

3.5授权和公告 527

第四节 品种权的内容、限制和保护 528

4.1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 528

4.2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 528

4.3植物新品种权的限制 529

4.4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认定 530

4.5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责任 531

第五节 品种权的期限、无效和终止 533

5.1品种权的期限 533

5.2品种权的无效 533

5.3品种权的终止 533

第六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535

第三十四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概述 535

第一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成因和途径 537

1.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成因 537

1.2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种类 538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540

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540

2.2世界贸易组织 543

第三十五章 巴黎公约体系 545

第一节 概述 547

1.1巴黎公约体系的概念 547

1.2巴黎公约体系的结构 547

第二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548

2.1《巴黎公约》的起源 548

2.2保护范围 549

2.3公约的基本原则 550

2.4其他规定 552

第三节 巴黎公约体系辅助条约 556

3.1知识产权保护条约 556

3.2全球保护体系条约 558

3.3知识产权分类条约 564

第三十六章 伯尔尼公约体系 567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体系概况 569

1.1对伯尔尼公约体系的评价 569

1.2伯尔尼公约体系的结构 569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 570

2.1公约的背景情况 570

2.2公约的基本原则 571

2.3最低保护标准 572

2.4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规定 576

第三节 邻接权公约 577

3.1《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罗马公约》 577

3.2《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 581

第四节 伯尔尼公约体系的新进展 583

4.1概述 583

4.2《版权条约》的基本内容 584

4.3《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的基本内容 587

4.4《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有关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义务的规定 590

第三十七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593

第一节 TRIPs协议的基本概述 595

1.1TRIPs协议的产生背景 595

1.2TRIPs协议与其他相关国际公约的关系 597

第二节 TRIPs协议的基本原则 597

2.1国民待遇原则 598

2.2最惠国待遇原则 598

2.3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599

2.4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599

第三节 TRIPs协议的保护标准 600

3.1知识产权的范围 600

3.2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 600

第四节 执法与争端解决机制 611

4.1知识产权的实施 611

4.2争端的防止和解决 614

4.3中美有关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措施的争端——DS362案 615

第七编 竞争法与知识产权 619

第三十八章 竞争法概述 619

第一节 竞争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621

1.1产业组织理论 621

1.2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评价 622

第二节 竞争与竞争法的概念 623

第三节 竞争法调整的对象 625

3.1竞争关系 625

3.2竞争管理关系 626

第四节 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626

4.1分立式 626

4.2统一式 627

4.3混合式 627

第五节 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628

5.1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局限性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作用 629

5.2知识产权的滥用与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的限制作用 630

第三十九章 知识产权与不正当竞争 633

第一节 国际公约规制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635

1.1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发展 635

1.2反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636

1.3TRIPs协议与反不正当竞争 639

1.4《巴黎公约》与反不正当竞争 640

1.5《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 641

第二节 中国法律规制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641

2.1中国法律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641

2.2不正当竞争行为 642

2.3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644

2.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646

第四十章 知识产权滥用与垄断行为 653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滥用 655

1.1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 655

1.2知识产权滥用的形式 656

1.3知识产权滥用与法律规制 656

第二节 国际条约和外国立法状况 657

2.1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 657

2.2其他国家的立法情况 659

第三节 我国现行涉及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范 663

3.1专门法和1986年《民法通则》的规定 663

3.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664

3.3《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滥用 665

后记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