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 20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25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6
第五节 个案选择 31
第二章 文献回溯和理论依托 35
第一节 文献回溯 35
第二节 几个概念的厘清 58
第三节 主体理论框架:“关系”理论 71
第三章 “关系”的嵌入及其影响路径 97
第一节 “关系”的嵌入 97
第二节 关系、身份和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 127
第三节 关系、权力配置和家族企业的决策流程 143
第四节 关系、选择性培育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152
第四章 “关系”何以“治理” 162
第一节 核心层的“家庭式”治理 163
第二节 “差序式治理” 182
第三节 纵向上的关系运作:权威治理 201
第五章 “关系”的动员、复制和再生产 213
第一节 从他者到自者:关系动员的一种路径 214
第二节 “关系的复制” 228
第三节 关系的再生产及其理性化 235
第四节 关系重组和精英重构 262
第六章 “关系”的规避和制度化矫正 276
第一节 关系治理的限度 276
第二节 “制度化矫正”:观念转变与行动选择 285
第三节 制度化变革:权威干预下的矫正 311
第四节 “制度化”变革:“关系治理”框架下的有限矫正 318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329
第一节 “关系治理”是极具本土特质的治理模式 330
第二节 实质性关系在关系治理中的功能担当 333
第三节 关系治理在于“关系”的强制性、有效性和关系共同体成员的“自我实施” 335
第四节 关系理性的优先性导致了契约理性的缺失 340
第五节 “关系治理”中的“关系”更加理性化 350
第六节 关系治理遵循的是“适应性效率”的目标模式 352
第七节 进一步的讨论 354
参考文献 359
后记 372
图1-1 文化价值观和经济组织“亲和性”关联的宏观命题及其演绎 16
图1-2 异兴集团的发展阶段 33
图1-3 异兴集团整体组织结构图 34
图1-4 异兴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图 34
图2-1 Gersick模型:家族企业的三极发展模式 37
图2-2 非家族企业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比图 39
图2-3 家族企业的控制权纬度 55
图2-4 家族企业的管理岗位纬度 55
图2-5 家族企业形态纬度 55
图2-6 家族企业三个纬度上的总体演变假设 56
图3-1 异兴集团企业结构演变图 105
图3-2 双良空调上市后股权图 140
图4-1 异兴集团核心层家庭成员 164
图4-2 家族企业中的权威(改编自张强,2003) 203
图5-1 两种不同的关系动员 228
图5-2 关系的复制 230
图5-3 关系链示意图 232
图5-4 异兴产权的明晰化 244
表1-1 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区别 8
表2-1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组织管理优点缺点对比 41
表3-1 温州农村农户兼营工业发展情况 104
表3-2 私营企业创业及生产经营资金来源 109
表3-3 私营企业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方法 135
表3-4 几大家族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137
表3-5 私营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兼职比例 144
表3-6 温州乐清家族成员在管理层情况及职位名称 144
表3-7 几大家族上市公司家族表决权与社会公众表决权成本比较 146
表3-8 目前中国几家有影响的家族企业的接班表 156
表3-9 企业继任与高管人员选择方式 157
表3-10 温州乐清家族企业主关于“代际传承”的态度 158
表5-1 家族企业双系统特征 237
图6-1 家族企业中“自家人”与“自己人”的两种关系:内聚与内耗 282
图6-2 通用公司和丰田公司的组织结构 295
图6-3 异兴仪器仪表厂的“虚拟经营” 297
图6-4 关系治理的成本曲线 300
图6-5 异兴董事局的决策流程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