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兰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7239097
  • 页数:927 页
图书介绍:作为人卫社十二五重点学术专著,以国内检验专业的著名专家为主要编写队伍,以医院检验科免疫检验专业人员及部分临床医师为读者对象,内容需一定的深度,参考国内外的新进展,打造一部兼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学术专著。

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与免疫系统 1

第一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1

一、原始免疫学时期 1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 1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2

第二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学 2

一、免疫系统 2

二、免疫细胞 3

三、免疫分子 5

四、免疫应答 7

第三节 免疫学与临床医学 8

一、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8

二、移植免疫 8

三、肿瘤免疫 8

四、感染免疫 9

第四节 免疫学与临床免疫检验 9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9

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 9

第五节 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10

一、固有免疫识别与抗感染免疫研究 10

二、免疫细胞亚群功能与自身免疫疾病研究 11

三、免疫调节机制与免疫相关疾病研究 11

四、表观遗传修饰与免疫相关疾病研究 12

本章小结 12

第二章 免疫细胞及其亚群 14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14

一、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14

二、TCR胚系基因结构及重排 15

三、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胸腺选择 16

四、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7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19

一、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 19

二、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20

三、B淋巴细胞亚群 22

四、B淋巴细胞的功能 23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 23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来源与分化成熟 23

二、单核/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23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26

四、单核/巨噬细胞与疾病 26

第四节 树突状细胞 26

一、DC的形态学特征 27

二、DC的来源与分化发育 27

三、DC的分类 28

四、DC的生物学功能 29

五、DC与人类疾病 30

第五节 自然杀伤细胞 30

一、NK细胞的来源和分化 30

二、NK细胞亚群 31

三、NK细胞的识别机制 31

四、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2

第六节 固有类淋巴细胞 32

一、NKT细胞 33

二、γδT细胞 34

三、B1细胞 35

四、边缘区B细胞 36

本章小结 36

第三章 免疫原与免疫应答 38

第一节 免疫原 38

一、免疫原的概念 38

二、免疫原的分类 38

第二节 免疫原的基本特性 41

一、免疫原性 41

二、反应原性 41

三、抗原表位 42

第三节 影响免疫原特性的因素 43

一、决定固有分子模式免疫原性的因素 43

二、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43

第四节 机体对免疫原的应答: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固有免疫 45

一、免疫应答的时相 45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过程 46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区别与相关性 49

第五节 机体对免疫原的应答: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适应性免疫 50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时相、类型及特点 50

二、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50

三、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基因的转录激活 51

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52

五、效应性淋巴细胞的功能 55

六、激活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 56

七、免疫记忆的特点及其维持机制 57

第六节 超抗原 57

一、超抗原的分类 57

二、超抗原的分子结构 58

三、超抗原与TCR和MHC分子的相互作用 58

四、超抗原的生物学作用 59

五、超抗原与临床疾病 59

第七节 免疫佐剂 60

一、佐剂的作用机制 60

二、佐剂的分类 60

三、已经批准的人用疫苗佐剂 60

四、正在研制的新型疫苗佐剂 61

本章小结 62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抗体反应 6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型 64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64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异质性 67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68

第二节 抗体的功能与特性 69

一、结合抗原 69

二、激活补体 70

三、结合Fc受体 70

四、通过胎盘或上皮细胞转运作用 71

第三节 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71

一、免疫球蛋白G 72

二、免疫球蛋白M 72

三、免疫球蛋白A 73

四、免疫球蛋白D 73

五、免疫球蛋白E 73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 73

一、多克隆抗体 73

二、单克隆抗体 74

三、基因工程抗体 75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76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76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78

第六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79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79

二、环境条件 79

本章小结 80

第五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 81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 81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82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 82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86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与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87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87

二、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 89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92

第四节 趋化因子与趋化因子受体 92

一、趋化因子的分类 92

二、趋化因子受体结构与功能 93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巨噬细胞的效应作用 96

一、不同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的类型 96

二、不同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的信号通路 97

三、炎症反应中的巨噬细胞 97

四、细胞因子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效应功能 98

第六节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与相关疾病 98

一、趋化因子与感染性疾病 98

二、趋化因子与自身免疫病 99

三、趋化因子与肿瘤 99

第七节 炎症性细胞因子/受体与相关疾病 100

一、炎性细胞因子/受体与感染性疾病 100

二、炎症性细胞因子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101

三、炎症性细胞因子/受体与肿瘤 103

四、炎性细胞因子/受体与代谢性疾病 104

本章小结 104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106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学特性 106

一、概述 106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构特点 107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免疫功能 107

一、CD分子的主要成员 107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免疫功能 114

第三节 黏附分子的结构与种类 115

一、概述 115

二、黏附分子的种类 116

第四节 黏附分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120

一、黏附分子及其受体的免疫学功能 120

二、其他生物学作用 122

第五节 黏附分子与受体的表达调节 123

一、黏附分子构象变化对黏附作用的调节 123

二、黏附分子表达数量变化对黏附作用的调节 123

第六节 可溶性黏附分子的生物学及医学意义 123

一、可溶性黏附分子特点 123

二、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医学意义 123

第七节 CD分子及黏附分子与临床医学 124

一、CD分子与疾病发生 124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5

三、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125

本章小结 126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28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述 128

一、小鼠H-2复合体 128

二、HLA复合体 130

第二节 HL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134

一、HLA分子结构 134

二、HLA分子的组织分布 135

三、可溶性HLA分子 135

四、HLA分子的功能 136

第三节 HLA分子的基因表达调控 137

一、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137

二、HLA-Ⅰ类基因的表达特点 140

三、HLA-Ⅱ类基因的表达特点 140

四、HLA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调控 140

五、HLA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非DNA结合蛋白 141

第四节 HLA与器官移植 141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遗传学基础 141

二、HLA配型 141

三、受者HLA特异性抗体检测 142

四、肾移植 142

五、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42

第五节 HLA与其他的临床疾病 142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43

二、传染性疾病 144

三、过敏性疾病 145

四、HLA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145

第六节 HLA-G的研究进展 146

一、HLA-G的分子特性 146

二、HLA-G的生物学功能 146

三、HLA-G的免疫调节功能 146

四、HLA-G与肿瘤免疫 148

五、外周血sHLA-G水平的临床意义 148

本章小结 149

第八章 参与固有免疫的免疫原与免疫应答 150

第一节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150

一、病原体的种类及其免疫原的特点 150

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150

第二节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153

一、DAMP的产生与组成 153

二、主要的DAMP分子 153

第三节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 156

一、阻止病原体入侵的固有免疫屏障 156

二、现存抗菌因子及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157

第四节 模式识别吞噬性受体及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162

一、吞噬细胞 162

二、吞噬性模式识别受体 163

三、胞吞和吞噬 164

四、吞噬相关的分子结构及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杀伤 165

第五节 模式识别信号受体及其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166

一、膜结合的模式识别信号受体与炎症细胞的激活 166

二、胞质内模式识别信号受体——NOD样受体 168

三、胞质内模式识别信号受体——RIG样受体 171

第六节 黏膜免疫与固有免疫应答 171

一、黏膜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172

二、黏膜免疫中的固有免疫应答 173

第七节 炎症介质和炎症反应 176

一、炎症介质 176

二、炎症反应 177

本章小结 179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的抗原识别 181

第一节 抗原呈递细胞 181

一、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181

二、非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183

第二节 T-APC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分子 183

一、T-APC相互作用中的免疫分子 183

二、T-APC相互作用中的免疫突触 185

第三节 外源性抗原与MHC-Ⅱ类分子参与的加工呈递途径 186

一、外源性抗原在APC中降解 186

二、MHC-Ⅱ类分子在内质网中合成、组装、转运和呈递 186

第四节 内源性抗原与MHC-Ⅰ类分子参与的加工呈递途径 187

一、内源性抗原肽的加工 187

二、内源性抗原肽的合成与转运 188

三、抗原肽-MHC-Ⅰ类复合物的呈递 188

第五节 其他抗原加工呈递途径 188

一、交叉呈递 188

二、CD1呈递抗原 189

三、MR1途径呈递抗原 189

第六节 抗原肽与MH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89

一、pMHC的特征 189

二、pMHC的生物学意义 190

第七节 抗原呈递细胞的研究进展 190

一、DC与CD4和CD8的分化 191

二、DC和Treg 191

三、DC和Th17 191

四、DC和Tfh 192

五、调节性DC 192

六、DC与疾病 192

本章小结 193

第十章 T细胞活化与免疫应答 194

第一节 T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 194

第二节 T细胞的激活与功能性亚群的分化 196

一、T细胞的激活 197

二、T细胞功能性亚群的分化 197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效应功能与细胞死亡 202

一、T细胞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202

二、T细胞相关的细胞死亡事件 205

第四节 T淋巴细胞死亡调控研究进展与相关疾病 212

一、T细胞死亡与感染性疾病 212

二、T细胞死亡与炎性疾病 213

三、T细胞死亡与恶性肿瘤 213

四、T细胞死亡与免疫耐受 214

第五节 辅助性T细胞研究进展与相关疾病 214

一、Th细胞与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14

二、Th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215

三、Th细胞与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216

第六节 T细胞免疫识别研究进展与相关疾病 217

本章小结 218

第十一章 B细胞活化与免疫应答 220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220

一、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与识别 220

二、B细胞的抗原识别结构 220

三、B细胞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 223

第二节 T-B细胞相互作用与B细胞激活 225

一、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225

二、T-B细胞的相互作用 225

三、B细胞的活化 227

第三节 B细胞增殖分化与生发中心形成 227

一、生发中心中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27

二、生发中心反应 229

第四节 浆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 232

一、浆细胞 232

二、记忆性B细胞 233

三、调节性B细胞 233

第五节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 233

一、TI抗原的分类与主要特性 234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234

第六节 B细胞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235

一、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36

二、B细胞与病原体感染 237

三、B细胞与肿瘤 238

四、B细胞与其他疾病 239

本章小结 240

第十二章 共刺激分子及其调节网络与免疫应答 242

第一节 共刺激分子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 242

一、共刺激分子的分类 242

二、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特性 247

第二节 共刺激分子的调节网络 247

一、T细胞初始活化CD40L表达的重要性 247

二、CD28-B7介导的免疫调节网络 247

第三节 临床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共刺激分子 248

一、负性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治疗 248

二、B7-H3 248

三、B7-H4 249

四、ICOSL/ICOS 250

五、TIM家族 252

六、BTLA/HVEM/LIGHT 254

第四节 共刺激分子信号异常与免疫应答 255

一、共刺激分子信号与免疫突触 256

二、共刺激分子信号与T细胞活化 256

三、共刺激分子信号与B细胞活化 257

第五节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特性 257

一、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257

二、几种可溶性共刺激分子与临床疾病 257

第六节 共刺激分子网络调控研究进展与相关疾病 258

一、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58

二、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 258

三、共刺激分子与移植免疫 259

本章小结 260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262

第一节 TLR相关信号参与的免疫调节 262

一、TLRs参与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 262

二、TLRs参与的特异性免疫调节 263

三、TLRs信号通路的自身调节 264

四、TLRs调节异常与疾病 264

第二节 免疫细胞抑制性受体与反馈调节 266

一、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特点 266

二、免疫抑制性受体的类型及其反馈调节 267

第三节 活化性免疫细胞死亡参与的负向调控 270

一、活化免疫细胞死亡发生的机制 271

二、活化免疫细胞死亡的调节 272

三、活化免疫细胞死亡与临床疾病 273

第四节 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控与相关疾病 274

一、调节性T细胞负相免疫调节的机制 275

二、调节性T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275

第五节 天然免疫识别和免疫调控分子与相关疾病 276

一、NLRs家族分子与天然免疫识别 277

二、RNA的天然免疫识别 278

三、DNA的天然免疫识别 280

本章小结 281

第十四章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83

第一节 凝集反应特点 283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283

一、直接凝集反应 283

二、间接凝集反应 283

三、间接血凝试验 284

四、胶乳凝集试验 286

五、明胶凝集试验 286

第三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286

一、直接Coombs试验 286

二、间接Coombs试验 287

第四节 微柱凝集试验 287

第五节 沉淀反应特点 288

第六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和凝胶内沉淀试验 288

一、液体内沉淀试验 288

二、凝胶内沉淀试验 290

第七节 免疫电泳技术 292

一、对流免疫电泳 293

二、火箭免疫电泳 293

三、免疫电泳 293

四、免疫固定电泳 294

五、自动化免疫电泳 296

第八节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应用 296

一、凝集反应的临床应用 297

二、沉淀反应的临床应用 297

本章小结 297

第十五章 放射免疫技术 299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与放射性标记物 299

一、放射性核素 299

二、放射性核素“碘” 299

三、放射性标记物 300

四、放射性标记物性能参数 301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302

一、分析原理 302

二、抗原-抗体反应 303

三、液相分离技术 304

四、放射性测量 304

五、数据处理 305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方法 306

一、分析原理 306

二、固相分离技术 307

三、数据处理 308

四、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比较 309

第四节 影响放射免疫技术的关键因素 309

一、检测试剂 309

二、操作过程 310

三、测量仪器 310

四、曲线拟合 310

第五节 放射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 310

本章小结 310

第十六章 荧光免疫技术 312

第一节 光与荧光 312

一、光 312

二、荧光 312

三、荧光物质 313

第二节 荧光免疫技术 317

一、荧光抗体的制备与保存 318

二、荧光显微技术 319

三、荧光免疫测定 321

四、荧光免疫分析仪的进展 327

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 327

一、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28

二、荧光显微镜的结构 328

第四节 荧光免疫技术的应用 329

一、荧光显微技术的应用 329

二、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 331

本章小结 332

第十七章 酶免疫技术 333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 333

一、酶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 333

二、酶和酶作用的底物 333

三、酶标记抗体或抗原 335

四、固相载体 335

五、免疫吸附剂 336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336

一、标记的免疫技术 337

二、酶免疫技术分类 337

第三节 酶免疫分析 337

一、均相酶免疫分析 338

二、异相酶免疫分析 338

三、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339

四、酶免疫分析方法的评价 339

第四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40

一、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340

二、常见问题及原因 343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343

本章小结 344

第十八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一、发光的分类 346

二、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 346

三、化学发光的反应动力学 347

四、化学发光和荧光发光的比较 348

五、化学发光效率 348

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类 348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 350

一、化学发光剂 350

二、发光剂的标记技术 356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357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358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358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358

四、光激化学发光分析和鲁米诺通道免疫分析 360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临床应用 361

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 361

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临床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361

本章小结 362

第十九章 生物素和亲和素标记技术 363

第一节 生物素和生物素标记物 363

一、生物素 363

二、活化生物素 363

三、生物素标记物 365

第二节 亲和素和亲和素标记物 365

一、亲和素 365

二、链霉亲和素 366

第三节 生物素-亲和素结合反应的特点 366

一、特异性 366

二、敏感性 366

三、稳定性 366

四、通用性 366

第四节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实际应用 367

一、在固相吸附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 367

二、在示踪信号放大方面的应用 368

本章小结 370

第二十章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372

第一节 胶体金免疫技术 372

一、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 372

二、胶体金免疫技术的方法学种类与原理 375

第二节 固相膜酶免疫分析技术 379

一、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379

二、免疫印迹试验 380

第三节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382

一、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382

二、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 383

本章小结 384

第二十一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86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要点 386

一、免疫标记物的制备 386

二、标本的处理 387

三、抗原的暴露与修复 388

四、抗体的处理保存 388

五、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判断 389

六、质量控制 390

七、免疫组织化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391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91

一、标本的处理 392

二、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92

三、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92

四、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常用的酶及显色底物 394

五、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判断及注意事项 394

第三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94

一、组织处理 395

二、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 395

第四节 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396

一、生物素-亲和素/链霉亲和素技术 396

二、葡萄球菌蛋白A法 398

三、凝集素法 398

四、Envision法 399

第五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399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取材和固定要求 400

二、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染色方法 400

三、影响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因素 400

四、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 401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 402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402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 403

本章小结 406

第二十二章 免疫细胞分离与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 408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 408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408

二、淋巴细胞的分离 409

三、T、B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分离 410

第二节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 411

一、T细胞表面标志及亚群 412

二、B细胞表面标志 414

三、NK细胞表面标志 414

第三节 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 414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414

二、树突状细胞 415

第四节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415

一、T细胞功能检测 415

二、B细胞功能检测 418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418

第五节 其他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419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419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420

第六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420

本章小结 421

第二十三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检测及应用 423

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423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与作用方式 423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共同特性与作用方式 424

三、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功能 424

第二节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427

一、趋化因子的特性及其功能 427

二、趋化因子受体特性及其功能 427

三、趋化因子与疾病 428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黏附分子受体的特性与功能 429

一、细胞黏附分子的特性 430

二、细胞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30

三、可溶性黏附分子 432

四、细胞黏附分子与疾病 432

第四节 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433

一、生物活性检测法 433

二、免疫学检测法 434

三、免疫学检测方法学评价 438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 438

一、临床应用原则 438

二、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439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440

本章小结 440

第二十四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442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 442

一、工作原理 442

二、散射光的测定 443

三、荧光测量 445

四、细胞分选 446

第二节 数据的显示与分析 447

一、参数 447

二、数据显示方式 448

三、设门分析技术 450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 450

一、免疫检测样品制备 450

二、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 451

三、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 457

第四节 流式细胞技术的新进展 459

一、流式微球阵列技术 459

二、流式细胞仪多重RNA表达分析技术 460

三、流式细胞仪“全息”技术 460

四、全光谱流式细胞仪 461

第五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 462

一、免疫功能监测 462

二、白血病免疫分型 463

三、肿瘤中的应用 463

四、艾滋病检测中的应用 464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抗原分析 465

六、移植免疫中的应用 465

本章小结 466

第二十五章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检测及应用 468

第一节 循环肿瘤细胞概述 468

一、循环肿瘤细胞的基本概念 468

二、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469

第二节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470

一、CTC的富集 471

二、CTC的鉴定 475

三、CTC临床应用 478

第三节 循环肿瘤DNA概述 478

一、ctDNA的基本概念 479

二、ctDNA的生物学特性 479

第四节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480

一、ctDNA的检测 480

二、ctDNA临床应用 487

本章小结 489

第二十六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491

第一节 体液中IgG、IgA、IgM检测的临床应用 491

一、基本特点 491

二、临床意义 492

三、血清中IgG、IgA、IgM检测的临床应用 492

四、脑脊液中IgG、IgA、IgM检测的临床应用 493

五、尿液中IgG、IgA、IgM检测的临床应用 493

六、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494

第二节 IgE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495

一、IgE的生物学特点 495

二、总IgE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96

三、特异性IgE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97

四、血清IgE检测的应用评价 498

第三节 血液IgG亚类检测及临床意义 499

一、IgG亚类的定义和分类 499

二、IgG4亚类检测的临床应用 500

第四节 血液IgA亚类检测及临床意义 500

第五节 Ig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01

一、免疫球蛋白IgD的生物学特点 501

二、血清IgD检测的临床意义 502

三、血清IgD含量的检测方法 502

第六节 M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503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503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503

三、免疫电泳 503

四、免疫固定电泳 504

第七节 游离轻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04

一、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定义和分类 504

二、游离轻链在临床上的应用 505

三、游离轻链的检测 506

第八节 冷球蛋白测定 508

本章小结 508

第二十七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510

第一节 补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510

一、补体的理化性质 510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510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513

第二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513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试验原理 514

二、CH50测定方法要点及结果判断 514

三、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 515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 515

一、试验原理 515

二、结果判断 515

三、方法评价 515

第四节 单个补体成分检测 515

一、免疫溶血法 516

二、免疫化学法 517

三、临床意义 517

第五节 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518

本章小结 518

第二十八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及应用 520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 520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521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 521

三、胶乳颗粒增强比浊法 523

四、检测系统组成 524

五、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 524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525

一、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 526

二、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527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529

四、检测系统组成 529

五、化学发光分析的质量控制 530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530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 531

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 532

三、液体芯片技术 533

第四节 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534

一、检测原理 534

二、检测系统组成 535

三、方法学评价 535

四、质量控制 536

第五节 全自动免疫自动化分析 536

一、自动化发展起源 536

二、自动化发展的优势及应用 537

三、实验室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 538

第六节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选择与应用 539

一、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选择原则 539

二、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应用 539

第七节 免疫学技术进展与临床免疫诊断 540

本章小结 541

第二十九章 分子免疫学技术及应用 543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 543

一、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543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546

第二节 核酸扩增技术与临床应用 547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547

二、其他核酸扩增技术 557

第三节 核酸杂交技术与临床应用 560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要点 560

二、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方法 562

三、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临床应用 563

第四节 核酸测序技术与临床应用 566

一、第一代测序技术 566

二、第二代测序技术 570

三、第三代测序技术 577

本章小结 579

第三十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581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581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582

二、患者准备 582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582

四、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584

第二节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584

一、工作人员培训 584

二、检测系统性能的确认 585

三、定性免疫学检测的性能验证 585

四、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 586

五、室内质量控制 587

六、室间质量控制 592

七、实验室间比对和人员比对 594

八、非分析因素的质量控制 594

第三节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594

一、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放 594

二、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595

三、咨询服务 596

本章小结 596

第三十一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598

第一节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感染免疫诊断 598

一、降钙素原 598

二、C-反应蛋白 600

三、血清淀粉样蛋白A 600

四、补体系统 600

五、其他急性期蛋白 601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601

一、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1

二、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1

三、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2

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2

五、军团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4

六、布鲁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4

七、艰难梭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5

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6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606

一、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07

二、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07

三、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07

四、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08

五、埃博拉出血热的免疫检测 608

六、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免疫检测 608

第四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 609

一、念珠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09

二、隐球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10

三、曲霉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10

四、类真菌感染的免疫检测 611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1

一、疟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1

二、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2

三、丝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2

四、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2

五、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检测 612

六、棘球蚴感染的免疫检测 612

七、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免疫检测 613

八、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3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检测 613

一、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检测 613

二、淋病奈瑟菌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免疫检测 615

第七节 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 615

一、弓形虫感染的免疫检测 615

二、风疹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16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16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16

第八节 其他病原感染的免疫检测 617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检测 617

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检测 618

三、脲原体属感染的免疫检测 618

四、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检测 618

本章小结 618

第三十二章 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620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20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620

二、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623

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2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27

一、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627

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630

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检测 632

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639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44

一、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644

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特点 647

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 649

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55

一、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55

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免疫检测 659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进展与精准医疗 663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 664

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价值 665

本章小结 668

第三十三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免疫检测 670

第一节 HIV的生物学特点 670

一、HIV起源和传播 670

二、基因分型和结构 671

三、病毒嗜性 671

四、病毒储存库 672

第二节 HIV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672

一、HIV感染者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672

二、HIV疾病进展相关免疫学特点 677

第三节 HIV感染血清学检测与分析 678

一、HIV抗原和抗体检测 678

二、HIV核酸检测 680

三、基因型耐药检测 681

四、病毒储存库检测及临床意义 682

第四节 HIV感染的免疫细胞检测与分析 683

一、T细胞绝对计数、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683

二、B细胞绝对计数、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684

三、NK细胞绝对计数、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685

四、DC绝对计数、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685

五、Treg细胞绝对计数、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685

六、组学检测 686

第五节 HIV感染的免疫研究发展方向与疾病防治 686

一、早期抗病毒治疗 686

二、干细胞移植与艾滋病治愈 687

三、CCR5靶向治疗 687

四、HIV储存库与艾滋病治愈 687

五、树突状细胞与治疗性疫苗 687

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688

本章小结 688

第三十四章 过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690

第一节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690

一、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690

二、过敏反应发生过程 691

第二节 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692

一、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自身放大机制 693

二、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激活后的信号转导 694

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694

第三节 常见过敏反应性疾病 696

一、药物性皮炎 696

二、接触性皮炎 696

三、过敏性鼻炎 697

四、过敏性哮喘 698

五、特应性皮炎 698

六、荨麻疹 699

七、血管性水肿 700

八、过敏反应性休克 701

第四节 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702

一、皮肤试验 702

二、血清IgE的检测 702

三、相关细胞的测定 704

本章小结 704

第三十五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706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概念与分类 706

一、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706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 706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损伤特点 707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 707

二、免疫系统的异常 708

三、遗传因素 708

四、环境因素 708

五、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708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特点 709

一、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 709

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 726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测与自身免疫病的诊断 736

一、自身抗体检测 736

二、自身免疫病的诊断 738

第五节 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744

一、新的自身抗体 744

二、自身免疫病诊断相关的基因 746

三、自身免疫病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及伴随诊断研究进展 746

本章小结 747

第三十六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与免疫检测 749

第一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749

一、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 749

二、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分类 749

第二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特点 750

一、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750

二、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特点 751

第三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752

一、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752

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754

第四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758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58

二、浆细胞瘤/骨髓瘤 759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765

第五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检测的研究进展 766

一、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进展 766

二、调节性T细胞与多发性骨髓瘤 766

三、差异蛋白质组学在免疫增殖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767

四、microRNA与多发性骨髓瘤 767

本章小结 768

第三十七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769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分类和特点 769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分类 769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的特点 769

第二节 联合免疫缺陷病 770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770

二、X-连锁高IgM血症 772

第三节 抗体缺陷相关疾病 772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773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773

三、非X-连锁高IgM血症 774

第四节 已明确定义的免疫缺陷综合征 774

一、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774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 775

三、高IgE综合征 776

第五节 吞噬细胞缺陷病 776

一、慢性肉芽肿病 776

二、孟德尔式易感分枝杆菌疾病 777

第六节 固有免疫缺陷病 777

第七节 补体缺陷病 778

一、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778

二、补体调控蛋白缺陷 778

第八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 778

一、B细胞免疫缺陷的检测 779

二、T细胞免疫缺陷的检测 779

三、吞噬功能缺陷的检测 780

四、补体缺陷的检测 780

五、基因检测 780

本章小结 780

第三十八章 肿瘤免疫与免疫检测 782

第一节 肿瘤抗原 782

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782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 783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784

一、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784

二、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786

第三节 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787

一、肿瘤标志物概述 787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787

三、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789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799

一、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 799

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800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801

四、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802

第五节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与临床应用 803

一、T细胞及其亚群测定 803

二、NK细胞活性测定 804

三、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804

第六节 肿瘤免疫研究进展与相关疾病 804

一、主要免疫细胞与相关肿瘤 805

二、促炎症细胞因子与相关肿瘤 805

三、肿瘤的免疫治疗 806

本章小结 807

第三十九章 移植免疫与免疫检测 809

第一节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 809

一、固有免疫与效应分子 809

二、适应性免疫与T细胞活化 811

三、同种识别的机制 812

四、T细胞的共刺激信号 813

五、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 814

六、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815

第二节 HLA配型的应用 816

一、HLA分型方法 816

二、HLA分型方法的应用 818

第三节 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820

一、肾脏移植 820

二、肝脏移植 820

三、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 821

四、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821

第四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822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822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824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824

一、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824

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826

三、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826

第六节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及其血药浓度监测 826

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827

二、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829

三、免疫抑制剂体内浓度监测 829

第七节 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831

本章小结 831

第四十章 非编码RNA与免疫应答和免疫疾病 833

第一节 非编码RNA的合成及作用机制 833

一、miRNA的命名原则 833

二、miRNA的合成过程 834

三、miRNA的作用机制 834

四、其他非编码RNA的合成及作用机制 835

第二节 非编码RNA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35

一、miRNA在造血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35

二、miRNA在固有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36

三、miRNA在T淋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38

四、miRNA在B淋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41

五、其他非编码RNA在免疫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842

第三节 非编码RNA与固有免疫应答 843

一、miRNA与固有免疫细胞 843

二、miRNA与模式识别受体 845

三、miRNA与病毒感染 847

四、其他非编码RNA与固有免疫 849

第四节 非编码RNA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850

一、miRNA与T淋巴细胞 850

二、miRNA与B淋巴细胞 851

三、其他非编码RNA与获得性免疫 852

第五节 非编码RNA与免疫系统疾病 852

一、miRNA与免疫系统疾病 853

二、其他非编码RNA与免疫系统疾病 859

本章小结 861

第四十一章 抗体药物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863

第一节 抗体药物研究简史 863

第二节 抗体药物在各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67

一、抗体药物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867

二、抗体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70

三、抗体药物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74

四、抗体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74

五、抗体药物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875

六、抗体药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76

第三节 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 876

一、抗体药物本身的药物浓度监测 876

二、抗药物抗体的产生情况 877

三、反映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指标监测 877

本章小结 877

第四十二章 精准医疗与免疫靶向治疗监测的研究进展 879

第一节 药物基因学研究进展与免疫抑制药物基因检测 879

一、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 879

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特点 880

三、药物基因组学与血药浓度检测 880

四、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 881

第二节 精准医疗与靶向治疗监测 886

一、个体化医疗与伴随诊断 886

二、靶向治疗与监测 893

第三节 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901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901

二、肿瘤免疫治疗 903

本章小结 912

中英文索引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