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外循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欣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7245814
  • 页数:864 页
图书介绍:内容:全书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体外循环的发展史;第二部分描述了体外循环有关病理生理;第三部分展示了体外循环各种用品的性能特点和临床应用;第四部分介绍了体外循环的基本技术,如血气管理,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血流抗凝和拮抗技术等;第五部分包括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处不仅介绍了与心脏手术有关的体外循环技术,还介绍了体外循环在肝移植,急诊抢救等方面的应用;第六部分主要涉及体外循环的安全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该书主要适于灌注医师,心脏外科医师麻醉医师,icu医师等阅读。

第一篇 体外循环发展简史 3

第一章 体外循环的产生 3

第一节 心脏对医学的挑战 3

一、对心脏的初步认知 3

二、对心脏的科学理性认知 4

三、心脏对外科的挑战 4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诞生 5

一、早期体外循环的探索 5

二、体外循环的完善 8

第二章 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 11

第一节 中国体外循环编年大事记 11

第二节 中国体外循环发展史 22

一、探索期(1949~1976年) 23

二、成长期(1976~2000年) 24

三、壮大期(2001~2015年) 24

四、人才战略 27

五、学术交流 27

六、技术规范化培训 27

七、统计资料 28

第二篇 体外循环材料与设备 33

第三章 体外循环生物医用材料 33

第一节 生物医用材料 33

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 33

二、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34

三、血液相容性 34

四、生物相容性评价 35

第二节 体外循环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 36

一、人工泵 36

二、人工肺 37

三、插管、管道和接头 38

四、滤器 38

五、超滤器 39

六、其他 39

第三节 材料表面涂层技术 39

一、肝素涂层 40

二、非肝素涂层 42

三、小结 43

第四章 体外循环机 45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机 45

一、滚压泵 45

二、离心泵 49

三、重力皮囊滚压泵 53

四、涡流泵 53

第二节 变温水箱 54

一、常用变温水箱 54

二、未来变温系统的发展方向 56

第五章 体外循环管道、插管和滤器 58

第一节 体外循环管道 58

一、体外循环管道的功能和材料 58

二、体外循环管道的规格和类型 59

三、体外循环管道连接、安装和管理 60

第二节 体外循环插管 62

一、动脉插管 62

二、静脉插管 64

三、左心减压管及术野吸引管 67

四、心脏停搏液灌注管 68

第三节 滤器 68

一、体外循环中微栓来源 69

二、微栓滤除的机制 70

三、体外循环临床常用的各类滤器 71

第六章 氧合器 75

第一节 鼓泡式氧合器 75

一、鼓泡式氧合器简史 75

二、鼓泡式氧合器设计原理 76

三、鼓泡式氧合器临床应用 77

第二节 膜式氧合器 78

一、膜式氧合器(膜肺)的简史 78

二、膜肺的气体交换 78

三、膜式氧合器的设计原理 80

四、膜式氧合器的评价 82

五、膜式氧合器临床应用 83

六、膜式氧合器的进展 83

七、临床常用膜式氧合器 85

第七章 体外循环监测设备 86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机整合监测模块 86

一、压力监测 86

二、温度监测 87

三、流量监测 88

四、气泡监测 88

五、液平面监测 88

六、停跳液灌注监测 89

七、时间监测 89

第二节 气体调节装置 89

第三节 抗凝监测 90

第四节 血气电解质与氧代谢监测 92

一、连续血氧饱和度与血细胞比容监测仪 92

二、连续动态血气分析仪 93

三、脑氧饱和度监测 93

第五节 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 95

第六节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监测 95

第八章 体外循环的其他装置 97

第一节 血液超滤装置 97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 97

二、超滤器的类型 98

三、滤出液成分 98

四、适应证 99

五、应用时注意事项 99

六、超滤方式 99

七、存在的问题 102

第二节 血液回收机 102

一、自体血液回收的意义 102

二、非洗涤式血液回收机 102

三、洗涤式血液回收机 103

第三节 辅助静脉引流装置 108

一、辅助静脉引流技术的分类 108

二、设备及操作方法 109

三、临床应用 111

四、注意事项 112

第九章 辅助循环装置 114

第一节 心室辅助的发展史 114

第二节 辅助循环装置的分类 117

一、按用途分类 117

二、按应用时间分类 117

三、按安装部位分类 117

四、按驱动方式分类 117

五、按动脉波型分类 117

六、按植入路径分类 118

七、按提供能量分类 118

第三节 经皮循环辅助装置 118

一、主动脉球囊反搏 118

二、TandemHeart 120

三、Hemopump泵 120

第四节 经胸心室机械辅助装置 121

一、Heart Mate LVAS 121

二、Novacor LVAS 122

三、Thoratec VAD 123

四、BVS5000 123

五、Berlin Heart 124

六、Jarvik 2000 124

七、DuraHeart LVAS 125

八、HeartWare HVAD 126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 126

一、Cardiowest TAH 126

二、Abiocor TAH 127

第三篇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 131

第十章 体外循环中的体温变化与调控 131

第一节 体温的生理 131

一、正常体温和调节 131

二、心脏手术对体温的影响 133

三、心脏手术的体温监测 135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低温的调控 136

一、低温的病理生理变化 136

二、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138

三、α稳态和pH稳态 141

第三节 不同手术类型、不同人群的体温管理策略 142

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142

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142

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43

四、大血管手术 143

五、老年人心血管手术 144

第四节 围术期正常体温的维持 144

一、低温对机体正常代谢的影响 144

二、常温心脏手术 145

三、保温技术措施 146

第十一章 体外循环中氧代谢的变化和调节 149

第一节 机体正常氧代谢 149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肺、血液和组织中的压力 149

二、氧在血液中的转运 150

三、氧在细胞中的代谢 150

四、氧供给和氧消耗的平衡 151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氧代谢监测指标 152

一、传统氧代谢监测参数 152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损伤 155

一、缺氧导致的细胞损伤 155

二、缺氧对机体各脏器的损伤 156

三、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57

第四节 体外循环氧代谢障碍机制和原因 157

一、全身氧供/氧耗失衡的机制 158

二、常规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状态发生氧代谢障碍的原因 159

第五节 关于高浓度氧对机体损伤作用简介 161

一、高浓度氧对机体损伤作用机制 161

二、高浓度氧对机体的危害 161

第六节 总结 161

第十二章 体外循环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变化 163

第一节 CPB中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 163

一、心肺转流过程中的药物治疗 163

二、婴幼儿患者的特殊考虑 165

三、年龄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差异 165

四、疾病相关的药效学差异 166

五、年龄相关的体外循环技术差异 167

第二节 特定药物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168

一、麻醉药物 168

二、阿片类镇痛药物 172

三、神经肌肉阻断剂 175

四、抗生素 176

五、其他药物 178

六、讨论和结论 180

第十三章 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82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的脑生理学 182

一、脑血流(CBF)和代谢的生理特性 182

二、体外循环期间影响脑血流量的因素 182

第二节 体外循环围术期神经精神评价 184

一、术前早期监测 184

二、术中监测 185

三、术后评价 189

第三节 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192

一、缺血后损伤机制 192

二、炎性因素 194

第四节 神经系统保护的措施 196

一、药物保护 196

二、低温 199

三、选择性脑灌注 200

四、血气管理方式 200

五、脑保护液 200

第五节 脊髓损伤与保护 201

一、脊髓的血液循环系统 201

二、病理生理改变 202

三、脊髓保护的方法与研究进展 204

第十四章 体外循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1

第一节 心肌保护基础知识 211

一、心肌血供和氧代谢 211

二、心肌细胞电机械生理 213

三、心肌物质及能量代谢 214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心脏的影响 217

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损伤 217

二、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217

三、心肌损伤的转归 225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28

一、体循环的变化 228

二、肺循环的变化 229

三、微循环的变化 229

四、脑循环 229

五、肾脏血流 230

第十五章 体外循环相关肺损伤与肺保护 232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期间呼吸病理生理 232

一、气道和肺组织气体流体力学 232

二、肺的气体交换 235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急性肺损伤 236

一、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肺损伤相关因素 236

二、急性肺损伤与体外循环相关程度 237

三、急性肺损伤与体外循环相关机制研究 237

第三节 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围术期急性肺损伤的防治 240

一、体外循环系统的改进与肺保护 241

二、体外循环中药物介入与肺保护 243

三、其他肺保护措施 244

第十六章 体外循环对肾脏的影响 247

第一节 肾脏的生理学 247

第二节 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 248

一、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危害 248

二、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测评分系统 250

三、体外循环后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251

四、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分期标准 255

五、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评估指标 257

六、体外循环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预防及处理 259

第十七章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63

第一节 体外循环消化系统并发症的病因 263

一、发病机制 263

二、危险因素 264

三、体外循环中消化系统临床特点 265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65

一、肝脏 265

二、胆囊 266

三、胰腺 267

四、胃肠道 268

五、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保护的防治措施 270

第十八章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与预充 272

第一节 血液稀释 272

一、体外循环血液稀释的目的 272

二、血液稀释的安全范围 274

三、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 275

四、机体血液稀释的代偿机制 277

五、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原则及分级 277

第二节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方法 278

一、体外循环预充概念 278

二、有关体外循环中预充和血液稀释的理论计算 278

三、血液稀释和预充方法 279

四、预充和血液稀释的基本原则 280

第三节 体外循环预充液 280

一、理想的体外循环预充液标准 280

二、预充液的分类 280

三、预充液的效应 281

四、临床常用预充液 281

第十九章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87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287

一、内分泌腺及其生理功能 287

二、分泌功能的调节 289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内分泌 290

一、概述 290

二、体外循环期间内分泌的变化 290

第三节 合并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外循环期处理 298

一、糖尿病 298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299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 299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99

五、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300

第二十章 体外循环免疫与炎症反应 301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01

一、体外循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01

二、体外循环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机制 306

三、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 307

第二节 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308

一、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 308

二、体外循环中血液的激活与炎症介质的产生 308

三、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313

四、体外循环炎症反应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314

五、减轻CPB炎症反应的方法 316

第四篇 围体外循环期管理 323

第二十一章 术前准备 323

第一节 概述 323

一、术前准备的基本任务 323

二、一般术前准备 323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326

一、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准备 326

二、先天性复杂性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准备 327

三、重症小婴儿和新生儿的术前处理 328

四、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准备 328

第三节 瓣膜性心脏病 329

一、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329

二、术前评估 331

三、病变性质和程度的评估 332

四、术前处理 332

第四节 冠状血管外科疾病 332

一、诊断相关检查 332

二、术前评估 332

三、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332

四、术前处理 334

第五节 大血管外科疾病 334

一、诊断 334

二、病情评估和手术时机选择 335

三、术前处理 336

第二十二章 体外循环术前准备 338

第一节 体外循环术前病情访视 338

一、概述 338

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评估 339

三、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评估 339

四、冠状血管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评估 340

五、大血管疾病患者术前评估 340

第二节 体外循环前的设备及物品的准备 340

一、仪器设备 340

二、物品与消耗品 344

三、药品 346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术前预充 347

一、常规准备 347

二、特殊体外循环手术的准备与管理 347

三、制订预充计划和选择体外循环方法 348

四、预充排气与滚压泵松紧度调整 349

五、其他 349

第四节 预充液的选择 350

一、预充液的分类 350

二、预充液种类及容量选择原则 350

第二十三章 心脏手术的合理用血 352

第一节 输血的意义和危害 352

一、输血的危害 352

二、输血对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影响 352

第二节 心脏手术中的出血原因和预防 353

一、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出血原因 353

二、心脏手术出血的预防 355

第三节 科学用血 359

一、加强科学用血的观念、意识 359

二、成分输血 359

三、建立输血管理体系 361

第二十四章 心血管手术麻醉要点 363

第一节 术前访视与评估 363

一、手术和麻醉风险评估 363

二、心脏风险评估 363

三、呼吸系统评估 364

四、肾脏功能 364

五、其他相关疾病 364

第二节 术前准备 365

一、术前药 365

二、急救药物准备 365

三、术中监测 365

第三节 各类手术的麻醉管理 366

一、冠心病 366

二、瓣膜病 367

三、大血管手术 369

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370

五、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373

第四节 血液保护 374

一、减轻应激反应 374

二、血液保护药物 374

三、促进凝血药物 374

四、超滤 374

五、血液回收 375

第二十五章 围体外循环期监测 376

第一节 体温监测 376

一、体温监测设备和部位 376

二、围体外循环期温度监测 376

三、温度监测并发症 377

第二节 心电图监测 377

一、标准心电图导联和监测电极的放置 378

二、围体外循环期ECG监测 378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379

一、动脉血压 379

二、中心静脉压 380

三、左房压 382

四、肺动脉导管 383

五、心排血量 387

第四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389

一、TEE用于瓣膜外科 390

二、TEE用于CABG 390

三、TEE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 390

四、心功能评价 391

五、指导术中排气 391

六、插管定位 391

七、术后并发症监测 392

第五节 体外循环系统监测 392

一、安全性监测 392

二、动脉灌注流量监测 393

三、氧合器性能监测 393

四、血液超滤器的监测 393

五、使用心脏停搏液的监测 394

六、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灌注时的监测 394

第六节 出凝血的监测 394

一、肝素浓度 394

二、肝素化效果 395

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399

一、脑电图监测 399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 401

三、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 403

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 403

第八节 冠状循环和组织灌注监测 405

一、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监测 405

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406

三、胃肠黏膜内pH监测 407

第二十六章 体外循环管理要点 409

第一节 前并行的管理 409

一、并行前的准备工作 409

二、前并行的操作要点 409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的运行管理 412

一、保障患者安全 412

二、为外科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416

第三节 后并行的管理 417

一、后并行的基本任务 417

二、心脏准备 417

三、肺的准备 419

四、实验室数据检查 420

五、温度控制 420

六、其他 420

第四节 停止体外循环 420

一、停止体外循环的标准 420

二、体外循环停机流程 422

三、停机困难常见的原因 422

四、停机后的注意事项 423

第二十七章 体外循环期间水、电解质的管理 425

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425

一、水、钠代谢 425

二、钾代谢紊乱 430

三、镁代谢紊乱 433

四、钙磷代谢紊乱 434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水、电解质紊乱影响因素 436

一、心脏外科疾病围术期各脏器功能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36

二、体外循环预充液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38

三、体外循环灌注压、灌注流量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39

四、炎性介质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0

五、体外循环中酸碱平衡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0

六、激素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1

七、温度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2

八、药物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2

九、血液超滤技术对水、电解质的影响 443

十、血清值与血浆值的测定有差别 443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水、电解质管理 443

一、水、钠代谢管理 444

二、体外循环中电解质管理 445

三、预充液的管理 447

四、灌注压、灌注流量的管理 447

五、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 447

六、酸碱平衡管理 447

七、体外循环中激素的应用与水电解质管理 448

八、体外循环中低温时水、电解质的管理 448

九、药物影响与水、电解质的管理 449

第二十八章 酸碱平衡和血气管理 450

第一节 酸碱平衡 450

一、酸碱平衡的定义 450

二、酸碱来源 450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451

第二节 血气分析 452

一、血气分析中各指标的意义 452

二、酸碱失衡类型的辨别 455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中的酸碱平衡紊乱 455

一、体外循环时酸碱失调特点 455

二、代谢性酸中毒 456

三、代谢性碱中毒 457

四、呼吸性酸中毒 458

五、呼吸性碱中毒 459

六、混合性酸碱紊乱 459

第四节 低温体外循环中的pH稳态和α稳态 459

一、应用低温的理论依据 459

二、低温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460

三、体外循环中的血气管理 460

第二十九章 抗凝与拮抗 463

第一节 凝血机制 463

一、初期止血 463

二、凝血因子的激活 464

三、生理性抗凝 465

四、纤维蛋白溶解 467

五、凝血过程小结 468

第二节 凝血监测 468

一、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检测 468

二、全血肝素浓度监测 469

三、血栓弹力图 469

四、Sonoclot标记曲线图 470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期间的抗凝药物 472

一、肝素 472

二、普通肝素的替代药物 475

第四节 抗凝治疗的拮抗 476

一、鱼精蛋白 476

二、拮抗肝素的其他药物 478

第五节 体外循环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 478

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478

二、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 479

三、肝素中和不全 479

四、低体温症 479

五、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79

六、凝血因子消耗 479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80

第三十章 搏动灌注 481

第一节 生理性搏动的重要意义 481

一、血液循环的发现 481

二、心血管系统 481

三、血液循环的能量 481

四、搏动血流 481

五、搏动血流理论 482

六、体外循环搏动灌注的历史发展 483

第二节 搏动灌注方法荟萃 483

一、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 483

二、离心泵 484

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484

四、心室辅助装置 486

五、挤压泵 486

六、搏动辅助装置 486

七、其他新型的搏动辅助装置 487

第三节 搏动灌注对机体的影响 487

一、对微循环的影响 487

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87

三、对血液学的影响 488

四、对体液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88

五、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488

第四节 搏动灌注的相关研究及未来 489

一、搏动有效性监测的复杂性 489

二、长期辅助装置平流灌注的远期存活率优于搏动辅助装置 490

三、搏动灌注的发展方向 490

第三十一章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 491

第一节 心血管外科心肌保护概论 491

一、简史 491

二、发展动态 492

第二节 心脏停搏前的心肌保护 492

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肌保护 492

二、前并行阶段的心肌保护 493

第三节 心脏停跳阶段的心肌保护 494

一、停搏液的基本原理和配方 495

二、晶体停搏液和含血停搏液 497

三、停搏液灌注期间的管理 499

第四节 后并行阶段的心肌保护 503

一、冠状动脉循环恢复后的管理 503

二、心肌顿抑 504

第五节 老年和新生儿的心肌保护 505

一、老年心肌保护 505

二、新生儿心肌保护 507

第六节 增强心肌保护的其他策略 510

一、增强心肌保护的其他方法 510

二、心肌缺血预处理 510

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 511

四、停跳液的完善 511

五、室颤 513

六、非体外循环技术中的心肌保护 513

七、非去极化停跳液 514

第三十二章 体外循环常见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516

第一节 仪器设备故障引起的意外 516

一、电源故障 516

二、动脉泵故障 516

三、氧合器意外 517

四、变温水箱控制失灵 518

五、管道意外 518

六、动脉微栓滤器意外 518

第二节 体外循环管理导致的意外 519

一、动脉系统进气 519

二、氧合不良 520

三、抗凝意外 520

四、泵压过高 521

五、氧合器回流罐液平面下降 522

六、动脉供血不足 522

七、动静脉阻断不完全 523

八、心肌保护不良 523

九、体外循环中氧合器液面过低 524

十、体外循环中氧合器液面过高 524

十一、微创心脏手术中静脉引流不充分 524

第三节 患者因素导致的意外 525

一、过敏 525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 526

第四节 体外循环意外的防范 526

一、体外循环前意外的防范 526

二、体外循环中意外的防范 527

三、停止体外循环时注意事项 527

四、氧合血灌注注意事项 528

第五节 外科手术操作失误导致的意外 528

一、主动脉插管意外 528

二、腔静脉插管意外 529

三、动静脉阻断不完全 529

四、左心引流不当 529

五、心脏大血管损伤 529

六、手术人员安全问题 530

第三十三章 体外循环与外科的配合 531

第一节 术前评估 531

一、动脉插管 531

二、静脉插管 532

三、左心减压引流管 532

四、停搏液灌注插管 532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期间与外科医师的配合 533

一、建立体外循环 533

二、前并行、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肌保护的配合 537

三、体外循环转流期间的配合 538

四、开放升主动脉、后并行期间的配合 539

五、动脉空气栓塞的预防 540

六、几种特殊形式的体外循环配合 540

第三节 体外循环后的配合 541

一、改良超滤 541

二、鱼精蛋白过敏反应 541

三、体外循环意外情况的处理 541

第三十四章 婴幼儿术后ICU的管理 542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手术后脏器功能的潜在影响 542

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542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542

三、对肺功能的影响 542

四、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543

五、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543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器官功能的评估与监测 543

一、初始评估 543

二、基本监测及评估 543

三、综合评估 546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术后机体内环境及器官功能的调整 547

一、水、电解质管理 547

二、循环管理 548

三、呼吸管理 550

四、脑损伤的处理 552

五、肾功能的维护 552

六、肝功能的处理 553

第四节 体外循环术后特殊问题的ICU处理 554

一、肺动脉高压 554

二、单心室 555

第三十五章 成人体外循环术后ICU的管理 558

第一节 术后ICU初始评估 558

一、可预见的体外循环影响 558

二、初入ICU的病情评估 559

三、初始评估内容重点 559

第二节 术后ICU监护和重要脏器功能调整 560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560

二、呼吸功能监测与机械通气 562

三、液体和电解质管理 563

四、特殊生化指标 564

五、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的策略 565

六、术后镇痛镇静 566

第三节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566

一、低心排综合征 566

二、心律失常 568

三、肺动脉高压 568

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69

五、急性肾衰竭 569

六、脑部并发症 570

七、栓塞和出血 571

八、多脏器功能不全 571

第三十六章 辅助循环的临床管理 573

第一节 辅助循环装置的临床应用 573

一、患者的选择 573

二、循环辅助装置的选择原则 573

三、心室机械辅助的临床应用 573

第二节 心室辅助装置安装期间的管理 576

一、麻醉的配合 576

二、体外循环配合 576

三、泵流量的调整 577

第三节 心室辅助装置安装后的管理 577

一、心脏衰竭治疗 577

二、血压监测与控制目标 578

三、心律失常的治疗 578

第四节 并发症防治 580

一、出血 580

二、气栓 580

三、左心室辅助时诱发右心功能衰竭 580

四、感染 581

五、血栓栓塞 581

六、辅助装置机械故障 582

第五篇 临床体外循环各论 587

第三十七章 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 587

第一节 概述 587

第二节 婴幼儿正常生理特点 587

一、呼吸系统 587

二、心血管系统 588

三、消化系统 588

四、泌尿系统 588

五、运动系统 589

六、神经系统 589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生理的影响 590

一、婴幼儿体外循环相关生理特点 590

二、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生理的影响 590

第四节 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普遍特点 591

一、左向右分流(非发绀型) 591

二、单心室 592

三、左室流出道梗阻 592

四、右室流出道梗阻 593

五、再次手术 593

第五节 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特点 594

一、术前访视患者 594

二、物品准备 594

三、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 596

四、体外循环中的监测 597

五、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几个热点 599

第六节 特殊病种的体外循环管理 600

一、右室肺动脉连接手术 600

二、主动脉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术 600

三、重症法洛四联症 600

四、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601

五、杂交手术 601

第三十八章 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管理 603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和外科治疗 603

一、概述 603

二、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 603

三、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604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 605

一、术前心肺功能调节 605

二、体外循环物品准备 606

三、预充液 606

四、体外循环管理 606

五、心肌保护 608

六、复苏困难的处理 608

第三节 各种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609

一、主动脉瓣狭窄 609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10

三、二尖瓣狭窄 612

四、二尖瓣关闭不全 613

五、心脏联合瓣膜病 614

第四节 重症瓣膜病 615

一、术前准备 615

二、体外循环管理 616

三、巨大左心室 617

四、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618

五、再次心脏瓣膜手术 619

六、经皮/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619

第三十九章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 621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解剖 621

一、左冠状动脉 621

二、前降支 621

三、回旋支 622

四、右冠状动脉 622

五、冠状动脉循环解剖特点 622

第二节 冠心病的治疗及手术方法 623

一、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623

二、冠脉搭桥手术 623

第三节 冠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 624

一、准备 624

二、前并行 624

三、体外循环期间的管理 625

四、体外循环期间重要脏器的保护 626

五、血糖管理 630

六、心脏复苏 631

七、后并行 631

八、血液回收 632

第四节 特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 632

一、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632

二、急诊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632

三、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转为体外循环 633

四、微型体外循环辅助下的OPCABG 633

五、二次冠脉搭桥手术 634

六、冠脉架桥手术同期行瓣膜手术 634

七、小结 634

第四十章 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 635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635

一、病因 635

二、分类 635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 638

一、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638

二、中度、中深低温体外循环 638

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 639

四、深低温分段停循环 640

五、股(髂)静-动脉部分转流 640

六、血泵法血液回输 641

七、主动脉弓部杂交手术的体外循环 642

八、其他体外循环方法 643

第三节 脑、脊髓及血液保护 643

一、脑保护 643

二、脊髓保护 648

三、血液保护 649

第四十一章 新生儿体外循环 651

第一节 新生儿生理特点 651

一、呼吸和脉搏 651

二、体温与皮肤 651

三、排泄 651

四、睡眠 652

五、运动 652

六、抵抗力 652

七、新生儿黄疸 652

第二节 新生儿心肌保护 652

一、未成熟心肌特点 652

二、新生儿心肌保护策略 653

第三节 新生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要点 655

一、新生儿心脏手术 655

二、体外循环系统预充 655

三、超滤技术 658

四、肺保护 659

五、神经系统的保护 659

第四十二章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 662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662

一、呼吸系统 662

二、循环系统 662

三、神经系统 663

四、肝功能 663

五、肾功能 664

六、内分泌系统 664

七、凝血系统 664

八、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665

第二节 老年人的药理学特点 665

一、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665

二、吸入麻醉药 665

三、静脉麻醉药 665

第三节 老年体外循环管理特点 665

一、体外循环术前准备 665

二、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中的肺脏保护 666

三、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667

四、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中的神经系统保护 667

五、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中的肾保护 668

六、体外循环中的血糖监测 669

七、老年患者在体外循环中的血液保护 669

八、温度 669

第四十三章 妊娠妇女和胎儿的体外循环 671

第一节 妊娠妇女体外循环 671

一、妊娠期妊娠妇女心血管生理改变 671

二、妊娠妇女心脏外科手术 671

三、妊娠妇女体外循环对妊娠妇女和胎儿的影响 672

四、妊娠妇女体外循环的管理 673

五、小结 674

第二节 胎儿体外循环 674

一、概况 674

二、胎儿体外循环的时机 675

三、胎儿麻醉 675

四、胎儿体外循环设备 675

五、胎儿体外循环插管和转流方式 675

六、胎儿体外循环对胎盘功能的影响 676

七、胎儿体外循环对胎儿的影响 677

八、胎儿体外循环对母体的影响 678

九、小结 678

第三节 人工胎盘 678

一、人工胎盘发展史 678

二、人工胎盘与新生儿ECMO的区别 678

三、人工胎盘装置 679

四、插管 679

五、人工胎盘对胎儿的影响 679

六、小结 680

第四十四章 急诊体外循环 681

第一节 急诊体外循环概述 681

一、急诊体外循环概念 681

二、急诊体外循环应用范围 681

第二节 急诊体外循环管理 683

一、急诊体外循环装备 683

二、急诊体外循环转流方法 684

三、急诊体外循环的建立 684

四、转流管理 685

第四十五章 心脏肿瘤的体外循环 688

第一节 心脏肿瘤概况 688

一、概述 688

二、常见心脏肿瘤 689

三、检查方法 690

四、外科手术 690

五、预后评价 691

第二节 心脏肿瘤的体外循环 691

一、体外循环准备 691

二、插管部位的选择 692

三、体外循环管理 692

四、特殊处理 693

第四十六章 肺栓塞的体外循环 696

第一节 肺栓塞的诊断 696

一、分类 696

二、诊断 696

三、病理生理 697

第二节 肺栓塞的手术治疗 698

一、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 698

二、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的影像学评估 698

三、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699

第四节 肺栓塞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及器官保护 702

一、肺栓塞手术治疗的体外循环方法 702

二、DHCA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 702

三、深低温停循环过程中肺保护 704

四、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 704

五、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血糖的变化及控制 705

第四十七章 心脏移植和体外循环管理 707

第一节 心脏移植的外科简介 707

一、心脏移植的简史 707

二、心脏移植适应证、禁忌证 707

三、心脏移植术式选择 708

四、受体筛选和移植前管理 709

第二节 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 710

一、供体心脏的选择和管理 710

二、供体心脏的保护 711

第三节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特点 713

一、成人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713

二、儿童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 715

第四十八章 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 718

第一节 微创心脏手术概述 718

一、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 718

二、远程操控机器人心脏手术 719

三、右前胸壁切口 719

四、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小切口心脏手术 719

五、胸骨上段部分切开微创心脏手术技术 719

六、下胸段小切口胸骨全程切开的微创手术 721

七、胸骨下段部分切开 721

八、左前胸壁小切口心脏手术 721

九、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心脏手术技术 722

第二节 术前准备与麻醉 722

一、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 722

二、麻醉技术 723

第三节 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 724

一、插管 724

二、主动脉阻闭 727

三、心脏停搏液灌注 729

四、体外循环管理 729

五、结语 732

第四十九章 特殊病种的体外循环 733

第一节 Morrow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733

一、解剖异常及病理生理学 733

二、临床表现 733

三、外科治疗方法 734

四、体外循环管理特点 734

五、外科治疗效果 735

第二节 地中海贫血的体外循环 735

一、血红蛋白的结构 735

二、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和临床类型 736

三、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心功能异常表现 736

四、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体外循环转流技术特点 736

五、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手术预后 737

第三节 冷凝集素综合征与体外循环 737

一、冷凝集反应的机制 737

二、实验室检查特点 738

三、体外循环期间的处理 738

四、常温期间的心肌保护 738

五、常温体外循环应该注意的问题 739

第四节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与体外循环 739

一、定义 739

二、临床特点 740

三、检测诊断 740

四、HIT的治疗 741

五、HIT患者的体外循环 741

六、总结 743

第五节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 743

一、主动脉瓣二瓣化 743

二、房间隔缺损 746

三、主动脉缩窄 746

四、法洛四联症 747

五、动脉导管未闭 748

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再次手术 749

第五十章 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 750

第一节 机器人心脏外科的发展简史 750

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 750

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工作原理 751

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特点 752

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 752

第二节 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 753

一、机器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 753

二、机器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 759

第五十一章 体外膜肺氧合 764

第一节 ECMO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764

一、V-V ECMO 764

二、V-A ECMO 767

三、体外二氧化碳排除技术 770

第二节 ECMO监测与管理 771

一、ECMO患者的监测 771

二、ECMO患者的管理 771

第三节 并发症的防治 775

一、机械并发症 775

二、与患者相关的并发症 775

第五十二章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777

第一节 肝移植手术 777

一、肝移植术中病理生理学改变 777

二、CPB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 778

第二节 布加氏综合征 782

一、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782

二、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 782

三、治疗 782

四、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的CPB方法及管理 783

第三节 胸外科和气管外科 784

一、胸部难治性肿瘤 784

二、气管、隆突肿瘤切除及气管、隆突重建术 785

第四节 中毒的救治 786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 786

二、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救治 787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 788

第五节 肿瘤热疗 789

一、肿瘤热疗的概念和机制 789

二、肿瘤热疗的三种形式 790

第六节 CPB在其他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792

一、对低温和高温的救治 792

二、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793

第六篇 体外循环的质量控制与教育教学 797

第五十三章 计算机与体外循环 797

第一节 计算机与体外循环设备 797

一、实时监测 797

二、体外循环设备的智能化 797

第二节 计算机与体外循环数据管理 799

一、术中记录 800

二、数据管理 800

三、质量控制 801

第三节 计算机与体外循环展望 802

一、“互联网+”体外循环 802

二、智能手机与体外循环 802

三、大数据和体外循环 803

第五十四章 体外循环质量管理 805

第一节 体外循环的人员管理 805

一、概念和范围 805

二、国内外的概况 805

三、纳入麻醉管理的必要性 806

四、灌注师和体外循环专科医师 807

第二节 体外循环技术管理规范 808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808

二、人员的基本要求 808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808

四、体外循环工作流程 809

五、体外循环技术培训 810

第三节 体外循环专业质量控制检查标准 810

一、人员和资质(10分) 810

二、规章制度(20分) 810

三、设施设备(30分) 810

四、临床操作(30分) 811

五、观看手术(10分) 811

第四节 体外循环台账 812

一、工作总则 812

二、体外循环各级人员职责(按职称) 813

三、当班人员职责 813

四、值班人员职责 814

五、主管医生职责 814

六、总住院医师职责 814

七、急诊值班(夜班)制度 814

八、库房工作职责 814

九、记录单 815

第五十五章 体外循环与教育 818

第一节 国际体外循环教育 818

一、美国体外循环教育介绍 818

二、欧洲体外循环教育 821

第二节 我国体外循环教育 822

一、我国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822

二、我国体外循环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 822

第三节 新形势下我国体外循环教育的探讨 823

一、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思路 823

二、体外循环专科医师培养的可能模式 824

第五十六章 体外循环和模拟教学 826

第一节 为什么要搞模拟教学 826

一、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826

二、体外循环工作特点 826

三、传统教学的不足 827

四、模拟教学的历史 827

五、模拟教学的优势 828

第二节 什么是模拟教学 828

一、模拟教学的概念 828

二、模拟教学的目的 828

三、模拟教学的特点 829

第三节 模拟教学有什么 830

一、模拟教学基本组成 830

二、体外循环模拟的硬件 831

三、体外循环模拟的软件 831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831

第四节 模拟教学要什么 832

一、PBL教学 832

二、学员主体教学 832

三、规范化操作 833

第五十七章 体外循环的团队建设 835

第一节 学习团队 835

一、什么是学习团队 835

二、学习型团队的真谛 835

第二节 学习团队的核心和特点 837

一、学习团队的核心 837

二、学习型团队的特点 838

第三节 系统思考 839

一、建立共同愿景 839

二、改善心智模式 840

三、系统思考 840

四、团结学习 841

附录一 临床常用膜式氧合器 842

附录二 体外循环常用药物简表 843

附录三 体外循环常用用品技术参数 851

附录四 常用人体检查正常值和体外循环纪录单 858

索引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