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入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廉杨,费良生编著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4123820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为新闻业务探讨专论辑,对当今新闻广播的理论与实践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内容有新义、语言流畅。本书是沈阳电台节目创优研讨会论文集。

第一章 广播起源 1

第一节 无线电波的发现 1

第二节 语言传播的突现 2

第三节 广播电台的出现 3

一、世界上早期广播电台 3

二、世界上人民广播电台 4

三、中国早期广播电台 5

四、中国人民广播电台 6

五、沈阳早期广播电台 8

六、沈阳人民广播电台 11

第四节 广播趋势的显现 15

一、频率专业化 17

二、广电集团化 19

三、技术现代化 24

四、制播分离化 31

五、节目商品化 33

六、广播国际化 35

第二章 广播性质 38

第一节 广播的概念 38

一、广播 38

二、广播电台 38

三、无线广播 39

四、有线广播 39

五、卫星广播 39

六、中波广播 39

七、短波广播 40

八、超短波广播 40

九、调幅广播 40

十、调频广播 40

第二节 广播的属性 41

一、广播的经济属性 41

二、广播的政治属性 43

三、广播的文化属性 45

第三节 广播的功能 47

一、舆论功能 47

二、告知功能 48

三、监督功能 49

四、教育功能 50

五、娱乐功能 51

六、服务功能 51

第四节 广播的优势 52

一、收听方便 52

二、流动灵活 52

三、指向专业 53

四、互动性强 53

五、声音传真 53

六、穿透力强 54

七、整合信息 54

八、费用低廉 54

第五节 广播的劣势 55

一、形象单一 55

二、线性收听 55

三、随意被动 56

四、信息变异 56

五、不便查证 56

第三章 广播听众 57

第一节 广播听众的地位 57

一、主人翁地位 58

二、受益者地位 58

三、参与者地位 59

四、监督者地位 60

第二节 广播听众的分类 60

一、性别分类 61

二、文化分类 61

三、地域分类 61

四、职业分类 61

五、年龄分类 61

第三节 广播听众的收听需求 62

一、求新的需求 62

二、求多的需求 63

三、求尊的需求 63

四、求大的需求 63

五、求高的需求 63

第四节 广播听众的收听规律一、时间规律 64

二、心理规律 65

第五节 广播听众的调查 68

一、听众调查的意义 68

二、调查计划的编制 69

三、抽样调查的实施 70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72

五、调查数据的分析 73

六、调查报告的撰写 75

第四章 广播节目 78

第一节 新闻节目 78

一、新闻节目的特征 79

二、新闻节目的种类 82

三、新闻节目的原则 82

四、新闻节目的编排 87

五、新闻节目的提要 93

第二节 文艺节目 96

一、文艺节目的作用 96

二、文艺节目的特征 98

三、文艺节目的种类 100

四、文艺节目的编排 106

五、文艺节目的编创 112

六、文艺节目的创作 118

第三节 社教节目 130

一、社教节目的任务 131

二、社教节目的种类 132

三、社教节目的原则 139

四、社教节目的编排 141

第四节 服务节目 144

一、服务节目的种类 145

二、服务节目的要求 153

三、服务节目的编排 157

第五节 广告节目 160

一、广播广告的特点 160

二、广播广告的品格 165

三、广播广告的类型 166

四、广播广告的艺术 174

五、“卖药节目”的合理性 186

第五章 广播语言 191

第一节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 191

一、挑选词语 192

二、抓住细节 195

三、运用比拟 199

第二节 广播语言的适听化 201

一、平易近人 201

二、准确无误 203

三、丰富多彩 207

第三节 广播语言的口语化 210

一、口语化句式 210

二、大众化词语 210

第四节 广播语言的音乐化 214

一、字音响亮 214

二、抑扬顿挫 215

三、声音回环 216

四、音响和谐 217

第六章 广播记者 219

第一节 广播记者的重要作用 219

第二节 广播记者的不同称谓 222

第三节 广播记者的采访艺术 222

一、广播记者采访的特点 223

二、广播记者采访的任务 224

三、广播记者采访的类别 225

四、广播记者采访的方法 227

五、广播记者采访的录音 233

第四节 广播记者的写作艺术 239

一、广播消息的写作 239

(一)广播消息的特点 239

(二)广播消息的结构 241

(三)广播消息的样式 243

(四)广播消息的技巧 255

二、广播专稿的写作 266

(一)广播专稿的概念 266

(二)广播专稿的特点 267

(三)广播专稿的种类 270

(四)广播专稿的手法 305

(五)广播专稿的标题 311

三、广播评论的写作 314

(一)广播评论的地位 314

(二)广播评论的种类 317

(三)广播评论的特点 333

(四)广播评论的技巧 335

第五节 广播记者的新闻敏感 337

一、新闻敏感 337

二、新闻线索 341

三、新闻嗅觉 343

第七章 广播编辑 348

第一节 广播编辑的工作称呼 348

一、总编辑 349

二、总监制 349

三、节目监制 350

四、责任编辑 350

五、专业编辑 350

六、节目导播 351

第三节 广播编辑的工作任务 353

一、把握方向 353

二、管理节目 353

三、组织报道 354

四、组稿约稿 354

五、选择稿件 354

六、校正稿件 354

七、改编稿件 354

八、撰写稿件 355

九、编排节目 355

十、录制节目 355

十一、培养通讯员 355

十二、通联工作 355

第四节 广播编辑的选稿改稿 356

一、选稿的标准 356

二、改稿的要求 358

三、改稿的方法 362

第五节 广播编辑的节目制作 366

一、节目录音 366

二、节目合成 371

第六节 广播节目的编排原则 374

一、正确导向原则 375

二、节目方针原则 375

三、注重整体原则 375

四、突出重点原则 375

五、新闻价值原则 376

六、综合兼顾原则 376

七、信息适量原则 376

八、接近听众原则 376

九、适当平衡原则 376

十、相互和谐原则 377

第八章 广播主持人 378

第一节 广播主持人的产生 378

一、国际节目主持人的出现 378

二、我国节目主持人的产生 379

第二节 广播主持人的类型 384

一、“一对一”交谈型 385

二、“面对面”侃谈型 386

三、“采编播”合一型 387

四、“记编主”合作型 387

五、“特色化”主播型 387

六、“串联性”报幕型 387

第三节 广播主持人的素质 388

第四节 节目主持人节目的优势 392

一、节目内容的兼容化 392

二、节目传输的双向化 393

三、节目个性的形象化 394

四、节目制作的一体化 395

五、节目语言的口语化 395

第五节 主持人节目的编写 396

一、写好“我”的形象 396

二、增强“谈”的味道 397

三、掌握“串”的艺术 399

第六节 主持人播新闻 400

一、播新闻的特点 400

二、播新闻的原则 401

三、播新闻的方法 403

第七节 主持人说新闻 407

一、说新闻的客观性 407

二、说新闻的局限性 410

三、说新闻的前瞻性 412

第九章 广播技术 415

第一节 节目制作 415

一、节目制作中的硬技术 415

二、节目制作中的软技术 420

第二节 节目播出 421

一、广播节目播出系统 422

二、广播节目播出方式 426

第三节 节目传送 427

一、近距离节目传送系统 427

二、远距离节目传送系统 428

三、沈阳电台节目传输系统 428

第四节 节目发射 430

一、发射台 430

二、发射机 431

三、天馈线 434

第五节 节目接收 437

第六节 广播与计算机 438

一、因特网 438

二、新闻网站 440

三、网上广播 442

四、电子邮件 443

五、电子资料 445

六、音频工作站 447

七、文稿工作站 448

第十章 广播管理 449

第一节 广播管理机关 449

一、广播电影电视局 449

二、广播电视集团 450

三、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450

四、新闻出版署(局) 451

第二节 广播学术机构 451

一、广播电视学会 452

二、广播电视学刊 453

三、广播电视评奖 454

第三节 广播管理法规 45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条例 458

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468

三、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472

四、沈阳人民广播电台自律公约 474

五、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宣传管理的若干规定 476

六、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开展节目考评工作的实施方案 484

七、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优秀节目(稿件)的奖惩办法 487

后记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