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引言 1
1.2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3
1.3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8
1.4本章小结 17
第2章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 18
2.1雷达原理 18
2.2 InSAR测量的工作模式 23
2.3 InSAR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25
2.4 InSAR数据处理流程 27
2.5本章小结 29
第3章 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 30
3.1概述 30
3.2基线估算 31
3.3相干斑去除 33
3.4图像配准 36
3.5干涉图计算 39
3.6平地相位去除 41
3.7目标高程计算 42
3.8地理编码 42
3.9 InSAR中的其他有关问题 49
3.10本章小结 53
第4章 相位解缠 54
4.1概述 54
4.2相位解缠的数学模型 55
4.3路径跟踪法 56
4.4基于特征提取的解缠方法 60
4.5最小二乘解缠方法 60
4.6基于最优估计的解缠方法 62
4.7相位解缠开放源代码软件介绍 67
4.8本章小结 68
第5章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69
5.1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 69
5.2差分干涉测量的应用 74
5.3本章小结 77
第6章CRInSAR与PSInSAR技术 78
6.1角反射器对雷达信号的散射特性 78
6.2 CRInSAR技术 79
6.3 PSInSAR技术 82
6.4 CRInSAR与PSInSAR技术的联合 89
6.5本章小结 90
第7章 多模式干涉测量 91
7.1概述 91
7.2聚束SAR模式 92
7.3宽幅SAR模式 96
7.4宽幅SAR的应用 102
7.5多模式干涉测量 103
7.6本章小结 105
第8章D-InSAR技术应用于形变监测的实例 106
8.1巴姆地区概况及数据信息 106
8.2 GTOPO30 DEM与SRTM DEM 108
8.3巴姆地区DEM生成 110
8.4巴姆地区地震形变分析 112
8.5 GPS-InSAR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116
8.6本章小结 121
参考文献 122
附录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