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简 1
致陈海滨——关于语文教学“守正”及其他 3
致游容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0
致詹衡宇——关于“三维目标” 12
致徐江——关于“学情”与“体式” 14
致郭惠榕——关于教与学双主体的互动 15
致谢贵荣——关于“教什么”与“怎么教” 20
致陈曦——关于把握教学“落差”及其他 22
致杨桦——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25
致廖秋娣——关于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 26
致游容华——关于“个性化”教学经验及其他 28
致李都明——关于语文课堂的“得法” 32
致石焘——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34
致刘菊春——关于散文的读法 35
致方惠华——关于文本解读 36
致刘菊春——关于文本解读 38
致游容华——关于文本解读 39
致游容华——关于文本解读 40
致苏宁锋——关于文本解读 41
致姚丹——关于文本解读的时代精神与生发 42
致郁何之——关于“以意逆志” 43
致李唐坦——关于作文审题 44
致施清杯——关于说理文逻辑思维训练 46
致章熊——关于实用作文教学的研究 48
致赖子萱——关于议论文写作 49
致符孤松——关于作文复习课 51
致黄山——关于一篇作文的命题意图 54
致伍红霞——关于作文批改、文言文教学等 56
致陈玉琴——关于高考作文的“有文采” 58
致某编辑——关于一次国庆征文的评价 60
致石修银——关于作文通用批语 62
致王进——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68
致胡为乎——关于《沁园春·长沙》 70
致胡为乎——关于《沁园春·长沙》 72
致陈义准——关于《沁园春·长沙》 75
致刘淑芳——关于《雨巷》 78
致穆欣欣——关于《雨巷》 83
致孟全波——关于《再别康桥》 87
致邓东皋——关于《荆轲刺秦王》 91
致全涓涓——关于《纪念刘和珍君》 95
致苏宁锋——关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97
致雷贤平——关于《故都的秋》 99
致陈秀燕——关于《孔雀东南飞》 101
致傅奚疑——关于《孔雀东南飞》 103
致隽然——关于《孔雀东南飞》 106
致邓东皋——关于《涉江采芙蓉》 111
致钱老师——关于《赤壁赋》 114
致周遥遥——关于《我有一个梦想》 116
致支易安——关于《咏怀古迹》(其三) 118
致于西畴等——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20
致支易安——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 122
致怀良辰——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 128
致潘文渊——关于《归去来兮辞》 131
致乐琴书——关于《归去来兮辞》 133
致胡为乎——关于《陈情表》 140
致陈玉琴——关于《咬文嚼字》 144
致周遥遥——关于杜甫《登岳阳楼》和李贺《梦天》 146
致穆欣欣——关于《庖丁解牛》 149
致任去留——关于《项羽之死》 150
致陈颖彦——关于《种树郭橐驼传》 155
致刘建稳——关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60
致郁何之——关于《长恨歌》 163
致吴东芳——关于《马》 165
致刘菊春——关于《芦花荡》 168
致伊轻扬 林清流——关于《故宫博物院》 170
致刘菊春——关于《生物入侵者》 173
致陈红华——关于《泥人张》 175
致池至恩——关于李白《行路难》(其一) 180
致史有为——关于刘航军教《声声慢》 185
致石修银——关于《叶笛》 188
致钱理群——关于《我即语文》 191
致钱理群——关于《我即语文》 194
零札 197
附录: 256
语文阅读教学历史经验的两个基本总结——读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钱理群 256
发明幽微 识解通达——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之我读&成知辛 273
杂花生树群莺飞——读陈日亮《救忘录》断想&赖登维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