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易学研究之机遇 1
第一节 易学之现状 1
第二节 易学之困惑 4
第三节 现代科学与易学 7
第四节 易学研究之出路 9
第二章 太极二元论——宇宙之本质 12
第一节 太极图物理意义 12
第二节 宇宙本质属性——阴与阳 15
第三节 阴阳之定义 17
第四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 19
第三章 河图与洛书 21
第一节 河图与洛书 21
第二节 河图、洛书与太极、八卦 23
第四章 五行与阴阳 24
第一节 五行之定义 24
第二节 五行性质与相互关系 25
第三节 阴阳五行理论 28
第四节 五行理论之现代意义 30
第五章 天干与地支 33
第一节 天干地支之定义 33
第二节 多层时空螺旋——六十花甲子 36
第三节 时空扭曲之表达 39
第六章 阴阳平衡 44
第一节 宇宙物质之可分性 44
第二节 阴阳量变到质变 47
第三节 阴阳五行平衡 48
第七章 时空八卦——易学之核心 50
第一节 易学之时空观 50
第二节 八卦之数学模型 51
第三节 矢量空间之表达 52
第四节 矢量空间之旋转 53
第五节 矢量时间之旋转 57
第六节 八卦序列比较 59
第八章 六十四卦数学模型 63
第一节 时间、空间之阴阳 63
第二节 认识三维时间 64
第三节 易经之六维时空——64卦象时空模型 68
第九章 六十四卦象之意义 73
第一节 64卦象阴阳之对称性 73
第二节 64卦象之反对称性 74
第三节 64卦“天、地、人”二爻之时空对称性 75
第四节 64卦卦象之大小——卦象之数 79
第五节 现代科学之“遗憾” 84
第十章 六十四卦象之应用 88
第一节 纳甲与十二辟卦 88
第二节 64卦指导意义与应用 91
第十一章 变换与转化——易学之精髓 95
第一节 能量和质量 95
第二节 质能和阴阳 98
第三节 能量与质量相互作用 99
第十二章 质能转化——宇宙大“道” 102
第一节 太极二元论之指导意义 102
第二节 质量与能量之转化 103
第三节 质量子和能量子 104
第四节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106
第五节 宇宙运动形式 107
第六节 “大道”之共性 108
第十三章 自然之规律 110
第一节 宇宙之属性 110
第二节 阴阳、时空、质能 111
第三节 时空与质能 112
第四节 卦、彖、象、爻中之时空与质能 116
第十四章 宇宙基本要素 117
第一节15-1 时间与空间 117
第一节 能量与质量 118
第二节 温度与散度(熵) 119
第三节 易学之光 121
第四节 光量子 123
第五节 其他微粒 125
第六节 易之微粒 128
第十五章 宇宙规模与运动层次 132
第一节 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 132
第二节 宇宙规律的普适性与特殊性 138
第三节 宇宙运动层次 140
第四节 人类社会运动 141
第十六章 宇宙起源之秘 144
第一节 古老易学之假设 144
第二节 现代科学之假设 146
第十七章 易学之大厦 149
第一节 易学哲学大厦 149
第二节 宇宙普适定理 151
第三节 构成易学之概念 152
第十八章 易学思想之特征 155
第一节 易学宇宙定位思想 155
第二节 易学宇宙变通思想 156
第三节 易学宇宙分类思想 157
第四节 易学宇宙无为思想 157
第五节 易学尚道抑器之思想 158
第六节 易学抑阴扶阳之思想 159
第十九章 易学之科学性 161
第一节 易学与天文 161
第二节 易学之指导意义 165
第二十章 暂时结束语 169
第一节21-1 科学或迷信? 169
第二节22-2 精华或糟粕? 170
第三节22-3 继承或扬弃? 172
让易学从“迷信”走向科学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