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影像医学发展史 3
第二节 临床中影像医学的作用 4
第三节 正确运用影像诊断方法 5
第二章 X线成像 6
第一节 X线成像原理 6
第二节 X线成像设备工作原理 10
第三节 X线摄影条件 17
第四节 X线检查方法 20
第五节 X线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23
第三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 33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 33
第二节 CT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0
第三节 CT检查前准备与检出步骤 41
第四节 CT检查方法 44
第五节 CT图像的特点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54
第六节 CT图像的后处理 59
第四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65
第一节 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5
第二节 DSA检查技术 65
第三节 DSA的临床应用 66
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 67
第一节 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67
第二节 磁共振的基本设备 79
第三节 磁共振检查方法及适应证 85
第四节 磁共振对比剂Gd-DTPA 90
第五节 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 98
第六章 超声成像 106
第一节 人体组织超声成像 106
第二节 超声成像的基本要求 112
第三节 超声显示方式及其意义 114
第四节 超声诊断检查方法 118
第五节 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120
第七章 介入放射学 128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基本技术 128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设备与器材 129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与操作技术 133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148
第八章 核医学成像 154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54
第二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技术 162
下篇 各论 175
第九章 骨骼与肌肉 175
第一节 骨关节测量与应用 175
第二节 骨关节发育畸形与发育障碍 194
第三节 骨与关节创伤 201
第四节 骨关节结核 205
第五节 骨肿瘤 208
第六节 骨肿瘤样病变 230
第十章 肺与纵隔 238
第一节 胸部外伤 238
第二节 肺部炎症 239
第三节 肺部结核 245
第四节 肺部肿瘤 251
第五节 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256
第六节 胸膜疾病 261
第七节 纵隔疾病 262
第八节 膈肌疾病 266
第十一章 心脏与大血管 269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 269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75
第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 277
第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280
第五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 281
第六节 原发性心肌病 282
第七节 心包疾病 285
第八节 心脏黏液瘤 287
第九节 大血管疾病 288
第十二章 乳腺 292
第一节 乳腺感染性疾病 292
第二节 乳腺增生症 295
第三节 乳腺良性肿瘤 299
第四节 乳腺癌 306
第五节 乳腺叶状囊肉瘤 308
第十三章 食管与胃肠道 311
第一节 消化道发育畸形 311
第二节 食管疾病 314
第三节 胃肠道疾病 320
第十四章 肝脏、胆系、胰腺、脾脏 330
第一节 肝脏疾病 330
第二节 胆管疾病 339
第三节 胰腺疾病 346
第四节 脾脏疾病 349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353
第一节 肾脏疾病 353
第二节 膀胱疾病 369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371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377
第一节 子宫颈癌 377
第二节 子宫肌瘤 378
第三节 卵巢囊肿和肿瘤 379
第十七章 男性生殖系统 384
第一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384
第二节 前列腺癌 385
第三节 睾丸肿瘤 387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 391
第一节 颅脑先天性疾病 391
第二节 颅脑外伤 395
第三节 脊髓外伤 401
第四节 脑血管病 402
第五节 颅内感染 411
第六节 颅内肿瘤 417
第七节 脱髓鞘疾病 422
参考文献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