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乳制品 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芬)萨丽娜著;张国农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968930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功能性乳制品》(第二卷)这本书主要给读者该领域几个简明概念。它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功能性乳制品的保健功能(如,减肥、婴儿健康、肠保健)、功能性乳成分(益生菌和益生元、低变应原的水解物、植物固醇和植物酮)和产品研究进展(如,生物标记、实验模式、染色体、工艺、安全和产品)。

第一篇 功能性乳制品的保健功能 1

1 乳品成分减肥:前景广阔 1

1.1 引言 1

1.2 脱脂乳成分与减肥 1

1.3 肥胖诱发疾病,减肥和低脂乳制品 4

1.4 增强减肥效果的精制成分 6

1.5 结论 8

1.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8

1.7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2 乳品成分对食物摄入和饱腹感的影响 14

2.1 引言 14

2.2 乳品消费、能量摄入和体重 14

2.3 进食规律 15

2.4 乳成分与食物的摄入/饱腹 18

2.5 结论 27

2.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28

参考文献 28

3 乳制品、益生菌及婴幼儿健康 36

3.1 引言 36

3.2 乳制品与幼童疾病中的益生菌 36

3.3 提高婴儿健康的其它乳制品 43

3.4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44

参考文献 44

4 功能性乳制品对消化道感染和功能障碍的影响 50

4.1 引言 50

4.2 幽门螺杆菌感染 50

4.3 急性腹泻 53

4.4 肠易激并发症 58

4.5 便秘 60

4. 6未来趋势 61

4.7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61

参考文献 62

5 益生菌、益生元和肠道疾病 72

5.1 引言 72

5.2 肠内宿主-微生物界面 72

5.3 IBD的发病机理 74

5.4 肠内微生态系统的调节 76

5.5 未来发展趋势 83

5.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84

参考文献 86

6 乳制品和艾滋病 93

6.1 引言 93

6.2 艾滋病——对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民族生存的威胁 93

6.3 益生菌和益生元之间作用的科学及临床理论 95

6.4 益生菌在配方乳制品销售中面临的挑战 100

6.5 “西方带领东方”——一个真实的案例 100

6.6 展望 101

6.7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102

参考文献 102

7 乳制品与口腔健康 107

7.1 引言 107

7.2 口腔疾病与致龋性 107

7.3 乳制品在预防龋齿上的作用 111

7.4 展望 121

7.5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121

参考文献 121

第二篇 功能性乳成分 130

8 作为益生菌的乳丙酸杆菌 130

8.1 丙酸杆菌相关的有益特性 130

8.2 丙酸杆菌的应激耐受性和成活性 135

8.3 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137

8.4 丙酸杆菌和肠道 138

8.5 丙酸杆菌和免疫系统 140

8.6 丙酸杆菌和癌症 141

8.7 未来发展趋势 143

参考文献 144

9 合生元:融合益生菌与益生元的优点 153

9.1 引言 153

9.2 新型合生元的开发及其功效检测 153

9.3 合生元的安全评价 157

9.4 合生元功能性作用 158

9.5 合生元用于功能性乳制品 161

9.6 未来发展趋势 162

9.7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162

参考文献 162

10 防治牛乳过敏的低过敏原水解物 168

10.1 引言 168

10.2 低过敏原婴儿配方乳的安全和功效的确定 169

10.3 生产低过敏原水解物的新方法 178

10.4 未来发展趋势 187

10.5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188

参考文献 188

11 应用于乳制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植物甾醇和甾烷醇 200

11.1 引言 200

11.2 用甾醇和甾烷醇强化乳制品的范围 200

11.3 植物甾醇和甾烷醇在功能性乳制品中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01

11.4 未来发展趋势 203

参考文献 203

第三篇 产品的开发 205

12 功能性乳制品的相关法规 205

12.1 引言 205

12.2 当前的法规框架 206

12.3 关于保健要求的法规现状 209

12.4 特别案例——益生菌 211

12.5 结论和展望 212

12.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213

参考文献 213

13 利用生物标记与其它指示器对功能性乳制品健康功效的验证 214

13.1 引言:生物标记在验证健康功效中的重要性 214

13.2 用于评价健康功效生物标记的范围 215

13.3 利用生物标记验证健康功效 216

13.4 展望 217

13.5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218

13.6 致谢 218

参考文献 218

14 研究功能性乳制品生理功效的实验模型:结肠癌 220

14.1 引言 220

14.2 结肠癌的发病机理 220

14.3 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221

14.4 研究营养物抑制结肠癌的实验模型 222

14.5 遗传模型 225

14.6 结肠黏膜的增生活性 225

14.7 结肠黏膜细胞的死亡 226

14.8 结肠内的镇静剂 227

14.9 结直肠癌实验模型中的益生菌和功能性乳制品 227

14.10 致谢 229

参考文献 229

15 评价人体肠道内共生及膳食摄入的双歧杆菌活力和功能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234

15.1 引言 234

15.2 肠道双歧杆菌的发展及益处 236

15.3 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分类和种类 238

15.4 人体肠道双歧杆菌示踪实例 240

15.5 双歧杆菌原位活性 247

15.6 功能基因组学 248

15.7 展望 250

15.8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252

15.9 致谢 252

参考文献 252

16 益生菌的遗传学和功能性基因组:从转化到应用 262

16.1 引言及背景 262

16.2 益生菌的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 263

16.3 大分子的功能基因和营养代谢 265

16.4 细菌的功能性基因组:环境间的交互作用 267

16.5 益生菌在食品和保健方面的应用:转化方面 268

16.6 结论和未来发展趋势 271

16.7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272

参考文献 272

17 表征益生菌 278

17.1 引言 278

17.2 定义 278

17.3 传统方法 279

17.4 基于核酸技术的双歧杆菌识别 281

17.5 基于核酸技术的双歧杆菌分型 286

17.6 基于核酸技术的双歧杆菌种群特征 292

17.7 未来发展趋势 293

17.8 结论 294

参考文献 295

18 提高益生菌存活率和稳定性的方法 301

18.1 引言——提高益生菌存活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性 301

18.2 益生菌活力测定 302

18.3 改善益生菌活力和稳定性的新方法 302

18.4 扩大益生菌食品的应用范围 306

18.5 未来发展趋势 306

18.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307

参考文献 307

19 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包埋益生菌和其它成分的微包埋技术 312

19.1 引言 312

19.2 在乳制品中添加益生菌和生物活性成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13

19.3 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包埋益生菌和其它成分的微包埋技术 313

19.4 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包埋益生菌和其它成分的微包埋技术应用 318

19.5 未来发展趋势 324

19.6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325

参考文献 325

20 从抗生素的抗性评价益生菌的安全性 330

20.1 引言 330

20.2 抗生素的抗性问题 330

20.3 益生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 334

20.4 非肠球菌乳酸菌的抗生素抗性 335

20.5 与药敏试验有关的益生菌的安全检测 336

20.6 未来发展趋势 337

20.7 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338

参考文献 338

21 富含共轭亚油酸(尤其是瘤胃酸)的乳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342

21.1 引言 342

21.2 CLA的保健作用 343

21.3 泌乳反刍动物以及微生物发酵的CLA产生机理 344

21.4 利用饲料调整和管理控制方法在乳中强化共轭亚麻酸 346

21.5 乳品工业中重要的产共轭亚麻酸微生物 355

21.6 强化瘤胃酸乳制品的生产 364

21.7 强化CLA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370

21.8 结论 371

21.9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371

参考文献 372

22 减肥乳制品的发展现状——以产品Valio ProFeel?为例来论述 385

22.1 引言:发展减肥乳制品的重要性 385

22.2 乳制品中脂肪和热量的减少 385

22.3 乳制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添加 385

22.4 蛋白质的作用 386

22.5 对血糖的控制作用 387

22.6 新减肥乳制品保健功效的评估 387

22.7 超低热量乳——一个实例 387

22.8 结论与展望 389

22.9 更多的信息与建议 390

参考文献 390

23 一种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示例:从瑞士乳杆菌的研究到Cardi-04TM在新型抗高血压酸乳饮料中的工业化应用 393

23.1 引言 393

23.2 功能性乳制品Cardi-04TM:从研制到工业化应用 395

23.3 产品开发 400

23.4 展望 401

23.5 结论 401

参考文献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