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界说 1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 4
第三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目的性问题 7
第二章 问题与方法 10
第一节 “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10
第二节 方法及其层次 16
第三节 传统方法与新方法 20
第三章 西学东渐与观念方法的更新 26
第一节 时代的追求——中外“会通” 26
第二节 进化论的影响与文学史观的更新 29
第三节 经验论和逻辑学的输入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33
第四节 西方美学的引进与文学研究主体意识的哟化 38
第五节 外国文学的译介与比较方法的兴起 41
第四章 民国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建设与方法探讨 47
第一节 对古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思考 47
第二节 小说研究 55
第三节 戏曲研究 60
第四节 诗词研究 63
第五节 神话传说研究 74
第五章 “二十七年”古代文学研究留下的思考 81
第一节 “十七年”的曲折历程 81
第二节 反“左”的努力 84
第三节 “文革十年”中的厄运 93
第六章 “方法热”的前后 99
第一节 走出新经学的迷雾 99
第二节 “方法热”的兴起 104
第三节 “方法热”的反思 108
第七章 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方法 112
第一节 文献学方法的世界性及其研究路向 112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采集 115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鉴别 125
第四节 文学文本的解读 132
第五节 文学文本的整序 140
第六节 文献学方法与现代意识与其他 146
第八章 二重证据法与三重证据法 157
第一节 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157
第二节 二重证据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161
第三节 三重证据法 166
第九章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鉴赏批评 172
第一节 鉴赏批评理论探源 173
第二节 鉴赏批评方法述略 180
第三节 鉴赏批评实践例说 183
第十章 社会历史学方法与古代文学研究 190
第一节 社会历史学方法的缘起与流变 190
第二节 传记研究法 196
第三节 经典的社会历史研究法 205
第四节 庸俗社会学方法 212
第五节 实用的文学社会学方法 215
第六节 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 220
第十一章 比较文学与古代文学研究 227
第一节 比较文学透视 228
第二节 研究成果例说 241
第三节 若干问题的思考 254
第十二章 注重作家心理的理论模式 266
第一节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 267
第二节 精神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 269
第三节 精神分析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引起的反响 273
第四节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276
第五节 原型理论与文学批评 281
第六节 在古代文学中寻找原型的尝试 285
第十三章 注重作品本体的理论模式 291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292
第二节 英美新批评 295
第三节 结构主义批评 302
第四节 结构主义叙事学 307
第五节 本体批评模式的启示 313
第十四章 注重读者接受的理论模式 319
第一节 西方阐释学的缘起与发展 320
第二节 哲学阐释学:伽达默尔对阐释学的独特阐释 324
第三节 接受理论: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330
第四节 古代文学的阐释传统与接受新论 336
第十五章 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史 343
第一节 研究史与学术史 344
第二节 古代文学研究史述略 347
第三节 古代文学研究综述概观 351
第十六章 结语 355
第一节 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指导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356
第二节 把握特点,兼通并用 362
第三节 古代文学研究的学风问题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