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俊昌编
  • 出 版 社:海口:三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564148X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4

四、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发展概况 11

一、社会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 12

二、社会心理学在日本的发展 12

三、社会心理学在苏联的发展 13

四、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4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 16

一、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一般原则 16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18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第二编 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 25

第二章 个体的社会化 25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述 25

一、社会化的概念 25

二、社会化的特点 26

三、社会化的意义 28

四、社会化的条件 29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 31

一、传授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和技能 31

二、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32

三、指点生活目标和培养价值观念 32

四、培养社会角色 33

五、政治社会化 34

第三节 社会化的途径 36

一、社会教化 36

二、个体内化 41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 44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44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45

三、社会角色差距 46

四、社会角色调适 47

第三章 自我意识 49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49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49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50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52

四、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54

五、自我意识的发展 56

第二节 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57

一、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 57

二、自我认知的方式 59

三、自我评价的方式 62

第三节 自我表现 64

一、制约自我表现的因素 65

二、自我表现的方式 66

第四章 社会认知 75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述 75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75

二、社会认知的特点 76

三、社会认知的结构 77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要素 83

一、认知主体 83

二、认知客体 86

三、认知情境 87

第三节 社会认知中的偏见 88

一、社会认知偏见的特征 88

二、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 89

三、社会认知偏见的消除 96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 97

一、归因的概念 97

二、归因的复杂性 99

三、归因的类型 100

四、社会认知归因偏差 102

五、社会认知归因的依据 104

第五章 社会动机 106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106

一、动机的概念 106

二、动机的分类 108

三、动机的强度 110

四、制约动机的心理因素 112

五、动机理论 114

第二节 需要、目标、行为与动机 117

一、需要与动机 118

二、目标与动机 119

三、行为与动机 120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 122

一、劳动和交往动机 123

二、亲和、赞许和成就动机 124

三、利他和侵犯动机 128

第六章 社会情感 131

第一节 社会情感的概述 131

一、社会情感的概念 131

二、社会情感与社会需要 132

三、社会情感的两极性 133

四、社会情感的作用 135

第二节 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 136

一、与他人有关的社会情感 136

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139

第三节 社会情感的调节 143

一、培养健康的情感 143

二、不良情感的调节 145

第七章 社会态度 150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述 150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 150

二、社会态度的特征 152

三、社会态度的功能 153

四、社会态度与效率 155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156

一、制约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 157

二、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 161

三、社会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164

第三节 社会态度改变的方法 169

一、参与活动 169

二、集体影响 170

三、信息沟通 171

四、说服 173

第三编 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心理 179

第八章 人际交往 179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概述 179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179

二、需要是人际交往的动力源泉 180

三、人际交往的结构 181

四、人际交往的种类 183

五、人际交往的作用 186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准则 190

一、真诚 190

二、平等 190

三、尊重 191

四、求同存异 192

五、互助互利 193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障碍 193

一、文化系统方面的障碍 193

二、社会系统方面的障碍 196

三、社会心理障碍 198

第九章 人际沟通 202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概述 202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202

二、人际沟通过程 203

三、人际沟通的特点 204

四、人际沟通的功能 206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类型和网络 208

一、人际沟通的类型 208

二、沟通网络 212

三、人际沟通中的信息失真 215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217

一、人际沟通的语言工具 217

二、人际沟通的非语言工具 220

第十章 人际影响 225

第一节 他人在场效应 225

一、人际促进和人际干扰现象 225

二、对人际促进和人际干扰的解释 228

三、袖手旁观效应 230

第二节 人际影响的方式 231

一、模仿 231

二、暗示 235

三、感染 240

第三节 从众、顺从和服从 244

一、从众 244

二、顺从 250

三、服从 251

第十一章 人际合作、竞争和冲突 254

第一节 人际合作 254

一、人际合作的概念 254

二、人际合作的种类 256

三、影响人际合作的因素 257

第二节 人际竞争 259

一、人际竞争的概念 259

二、人际竞争的作用 260

三、竞争对群体的影响 261

四、竞争、合作与效率 263

第三节 人际冲突 268

一、人际冲突的概念 268

二、人际冲突的种类 269

三、人际冲突的结果 275

四、对冲突的两种观点 276

五、人际冲突的处理 276

第十二章 大众心理 280

第一节 舆论、流言和时尚 280

一、舆论 280

二、流言 284

三、时尚 287

第二节 集群行为 294

一、集群行为的概念 294

二、集群行为的特点 294

三、集群行为过程 296

四、集群中的人员构成 297

五、集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299

第三节 去个性化 301

一、去个性化的概念 301

二、去个性化实验 302

三、去个性化现象的原因 303

第十三章 人际吸引 306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概述 306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306

二、人际吸引的心理基础 307

三、人际吸引的理论 308

第二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 310

一、个人的吸引力 310

二、相互的吸引力 313

第三节 影响人际吸引的个性品质 317

一、对他人有吸引力的个性品质 317

二、妨碍吸引力的个性品质 319

第四节 友谊 323

一、友谊的特征 324

二、友谊发展的趋势 325

三、友谊的心理障碍 329

第十四章 人际关系 337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337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337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340

三、人际关系类型 343

四、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347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 349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49

二、人际关系的稳定 354

三、人际关系的恶化 355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 358

一、人际关系的测量 358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艺术 361

第四编 群体及领导心理 365

第十五章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65

第一节 群体的概述 365

一、群体的概念 365

二、群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66

三、群体的分类 367

第二节 正式群体 372

一、正式群体的功能 372

二、正式群体的结构 375

三、正式群体成员的类型 377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 382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382

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382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84

四、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386

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388

第十六章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机制 391

第一节 群体规范 392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392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392

三、群体规范的种类 393

四、群体规范的功能 395

五、群体规范的意义 396

第二节 群体压力 397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397

二、群体压力产生的过程 397

三、群体压力的意义 399

四、个体对群体压力的对抗 400

第三节 群体凝聚力 401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401

二、群体凝聚力与人际关系 402

三、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402

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404

第四节 群体心理气氛和士气 406

一、群体心理气氛 406

二、群体士气 409

第十七章 群体领导和群体决策 415

第一节 领导的概述 415

一、领导和领导者的概念 415

二、领导功能 417

第二节 领导权力 421

一、权力的概念 421

二、领导权力的特征 422

三、领导权力的作用 423

四、领导权力的基础和构成 424

第三节 领导者威信 427

一、领导者威信的概念 427

二、领导者威信的作用 428

三、领导者威信的基础和构成 431

四、领导者威信的形成 435

第四节 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439

一、领导者的特性理论 439

二、领导作风理论 441

三、领导行为理论 445

四、领导应变理论 448

第五节 群体决策 453

一、群体决策的过程 453

二、群体决策的利弊 454

三、妨碍群体正确决策的主要因素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