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1.1 本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6
第二章 产业体系演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分析 10
2.1 全球产业分工变迁与产业体系动态演化的代表性观点 10
2.2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演化研究的代表性观点 14
2.3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产业体系发展的主要影响及作用机制 21
2.4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体系发展的影响 26
第三章 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总体判断 31
3.1 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31
3.2 传统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45
3.3 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55
第四章 中国产业体系与结构的问题及原因 80
4.1 中国产业体系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80
4.2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 87
4.3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 92
4.4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问题 101
4.5 中国现行产业体系的结构问题成因 109
第五章 中国现行产业体系的供需衔接:流通产业分析 113
5.1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3
5.2 中国流通产业与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的比较分析 120
5.3 中国流通产业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33
5.4 新常态条件下中国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37
第六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143
6.1 高新技术产业界定 143
6.2 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146
6.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49
6.4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基于面板数据SFA方法 157
6.5 分析结论 170
第七章 中国现行产业体系的区域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172
7.1 长三角经济社会总体态势 172
7.2 上海产业体系与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174
7.3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90
7.4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94
7.5 小结 205
第八章 “再工业化”的本质及中国的应对 206
8.1 “去工业化”的负面性 206
8.2 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思想 209
8.3 中国对“再工业化”的应对之策 214
第九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展示的产业变革趋势 223
9.1 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了吗? 223
9.2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两条途径 227
9.3 可能的三大革命方向 234
第十章 “工业4.0”与生产服务智能互联系统 244
10.1 “工业4.0”的本质 244
10.2 生产服务智能互联系统的定义 249
10.3 生产服务智能互联系统的层次、本质与发展路径 256
10.4 生产服务智能互联系统的发展现状:德国与美国的经验 262
10.5 生产服务智能互联系统的发展战略 269
第十一章 影响中国产业体系动态演化的中长期要素 272
11.1 影响产业体系的消费需求分析 272
11.2 影响产业体系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创新 294
11.3 产业体系约束性外生因素分析 305
第十二章 现代产业体系的动态演化模型:分工演进与价值网络重构 314
12.1 问题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阻碍 314
12.2 “瀑布效应”的成因:一个价值网络的分工模型解释 315
12.3 依托新比较优势实现产品分工,构建自主发展型价值网络 320
第十三章 中国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326
13.1 新工业革命时代构建中国新型产业体系的挑战 326
13.2 中国未来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 332
13.3 建立中国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路径 339
13.4 中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路径与重点 342
第十四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 349
1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 349
1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356
14.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367
第十五章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379
15.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工互动 379
15.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385
15.3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成长的模式与路径 387
第十六章 中国流通产业在未来产业体系中发展的战略 397
16.1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97
16.2 中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400
16.3 中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产业升级 408
16.4 培育现代流通的市场主体——“链主”企业 414
16.5 推进中国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演化的战略路径 418
第十七章 中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战略对策 424
17.1 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政府角色定位 425
17.2 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429
17.3 “互联网+”助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435
17.4 企业发展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对策 437
参考文献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