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0.1 关于“重叠动词” 1
0.2 短时体AA萌芽于绵延体AA 1
0.3 重叠动词属表体范畴 1
0.4 单双音动词重叠的差异 2
0.5 动词重叠与动词义项 4
0.6 重叠动词与生动化的表达功能 4
0.7 重叠动词与语用 4
0.8 重叠动词与主语 5
0.9 多个动词重叠的层次性 6
0.10 “AA”在四字格中 6
0.11 不是重叠动词 6
0.12 功能发生变化的动词重叠 8
0.13 少量绵延体AA 9
0.14 关于AAB 10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13
1.1 上古时代 13
1.2 汉魏六朝时期 14
1.3 唐代 15
1.4 宋元及以后 18
1.5 关于“看看” 19
1.6 重叠动词“儿”化 21
1.7 重叠动词带“看” 23
第二章 重叠动词和“V一V”的关系 25
2.1 “V一V”的产生及其发展 25
2.2 “V一V”及其变化形式在《红楼梦》里的充分表现 27
2.3 “VV”渊源于“V一V”说 30
2.4 “VV”非渊源于“V一V”说 32
2.5 一点看法 33
第三章 语义分析 36
3.1 不同的认识 36
3.2 时量短 38
3.3 动量小 40
3.4 时量和动量结合 42
3.5 长时和多量 43
3.6 关于“尝试义” 44
3.7 关于“委婉” 48
第四章 哪些动词能够重叠 50
4.1 概述 50
4.2 动作动词 50
4.3 单音动词 51
4.4 双音动词 54
4.5 有条件重叠 59
4.6 X巴X巴 62
4.7 最常用的重叠动词 63
第五章 句法功能(一)——作谓语及作其他句子成分 65
5.1 概述 65
5.2 作谓语 65
5.3 简单形式作谓语 67
5.4 复杂形式作谓语 73
5.5 重叠动词作主语和宾语 74
5.6 重叠动词作定语和状语 77
5.7 重叠动词作补语的问题 78
第六章 句法功能(二)——后带宾语 79
6.1 概述 79
6.2 必须带宾语 79
6.3 原动词不能带宾,重叠后则可以带宾 80
6.4 重叠动词带宾的分布情况 81
6.5 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 83
6.6 致使宾语 84
6.7 处所宾语 86
6.8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 86
6.9 谓词性宾语 87
6.10 双宾语 91
6.11 宾语的有定和无定 92
6.12 宾语的宽和窄 94
第七章 句法功能(三)——前加状语 96
7.1 概述 96
7.2 形容词等作状语 96
7.3 副词 98
7.4 几个常用的副词 102
7.5 介词结构 108
7.6 介词结构的连用 111
7.7 介词或介词宾语的省略 111
第八章 句法功能(四)——和原动词比较 113
8.1 概说 113
8.2 带宾比较 113
8.3 前加副词比较 117
8.4 带补语比较 118
8.5 带动态助词比较 119
8.6 呢、来着、着呢 121
8.7 准谓宾动词 121
8.8 被字句 122
第九章 助动词+重叠动词 124
9.1 概述 124
9.2 助动词的范围 125
9.3 助动词本身的重叠问题 126
9.4 四种组合形式 127
9.5 “助+重”的语义结构 132
9.6 动词重叠的延伸 134
9.7 想、要、得;许、准;可能;能够;配;甭 134
第十章 连动结构 138
10.1 概述 138
10.2 V1是重叠动词 138
10.3 V着/了/过+重叠动词 141
10.4 V1是述补结构 143
10.5 V1是述宾结构 144
10.6 趋向动词 148
10.7 其他由重叠动词参与构成的连动结构 150
第十一章 递系结构 152
11.1 概述 152
11.2 前动词是重叠动词 152
11.3 前动词是“给” 153
11.4 兼语的人称形式 155
11.5 双兼语 157
11.6 兼语省略 159
11.7 重叠动词表未然动作或不表动作 159
11.8 重叠动词连用 160
11.9 多重递系结构 160
11.10 递系结构后带后续的谓词性成分 162
11.11 递系结构在谓语以外的位置上 163
第十二章 否定式 165
12.1 否定式受限 165
12.2 不 166
12.3 没(没有) 167
12.4 也不 170
12.5 还不 170
12.6 就不 171
12.7 干吗不 172
12.8 怎么不 173
12.9 不X不 173
12.10 不……不 174
12.11 不……没 175
12.12 没有……不 175
12.13 不……就 176
12.14 不……还 176
12.15 不……怎么 176
12.16 非……不 177
12.17 不……么(吗) 178
12.18 不……啦 178
12.19 余论 178
第十三章 复句 180
13.1 概述 180
13.2 重叠动词可参与构成多种复句 181
13.3 并列联合 182
13.4 列举 184
13.5 加合 185
13.6 对举 186
13.7 先后 187
13.8 相承 188
13.9 估量 189
13.10 提示句 189
13.11 紧缩句 191
第十四章 几个理论问题 194
14.1 重叠动词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194
14.2 是词还是词组 196
14.3 是构词还是构形 197
14.4 重叠动词的“向” 198
第十五章 AABB重叠动词(上) 204
15.1 综述 204
15.2 多样的AABB 204
15.3 AABB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205
15.4 构成方式 205
15.5 语法意义 207
15.6 语用上的生动化 209
15.7 AABB构成被动式 211
15.8 AABB带“的” 212
15.9 否定式 214
第十六章 AABB重叠动词(下) 216
16.1 关于AABB的语法功能 216
16.2 作状语 216
16.3 作谓语 220
16.4 作定语和中心语 221
16.5 作主、宾语 224
16.6 作补语和带补语 225
16.7 AABB是词还是词组 226
16.8 A和B同类问题 228
第十七章 汉语多种多样的重叠形式 229
17.1 概述 229
17.2 词组的重叠 230
17.3 句子的重叠 232
17.4 名词 233
17.5 动词 235
17.6 形容词 236
17.7 象声词 239
17.8 数词 242
17.9 量词 242
17.10 方位词 243
17.11 代词 244
17.12 副词 244
17.13 叹词 246
17.14 小结 247
引用书目 249
参考文献 252
论文索引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