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印度和中国思想史(1939/1940年稿) 9
[Ⅰ.]印度和中国思想中神秘主义的产生 10
[Ⅱ.]印度思想 21
[Ⅲ.]中国思想 30
[1.发端,古代的源头] 30
[2.孔子] 46
[3.]道家神秘主义[老子,庄子,列子] 56
[4.墨子] 68
[5.经典时代的批判性的思想家、诡辩家,杨朱] 71
[6.孟子] 76
[7.]草稿:佛教在中国[和西藏] 82
[8.孔子学说的革新者] 87
[9.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93
[10.中国思想被欧洲认识] 98
[11.民间伦理(《感应篇》),新时期的道士伦理] 100
[12.中国思想同印度及欧洲思想的比较] 102
[13.自19世纪中期开始的危机] 105
[14.欧洲对中国思想新的兴趣] 108
中国思想(1937年第一稿,第一部分) 111
[关于中文的前言] 112
[古老的传统文献] 112
[膜拜祖先] 114
[焚书] 114
[老子、列子、庄子那里的新的繁荣] 115
[道家神秘主义] 117
[忘我的颠狂状态] 118
[婆罗门的忘我颠狂体验、道家的无为] 119
[不使用暴力的原则] 124
[道家思想的意义] 125
[孔子] 126
[老子和孔子的相遇可能只是“传奇色彩的传说”] 132
[墨子] 134
[与孔子的对比] 136
[孟子] 138
[辩论家(批判的思想家),诡辩家] 145
[王充] 145
[惠子,公孙龙,荀子] 146
[卫鞅,鬼谷子,韩非子] 147
[杨朱] 147
附录(草稿1937年) 153
人类思想,中国思想,1937年第一稿,第二部分。[节选] 154
计划 154
[老子,邓析子] 155
道家神秘主义和忘我颠狂 157
[关于道家学说] 161
[道家思想和伦理学] 163
关于道家思想的最后一段的草稿 164
内在化的对生命及世界的肯定观 165
孔子 165
草稿 165
墨翟(墨子) 167
国家学说 167
个人的伦理 167
关于墨子的论断 167
墨者 168
关于孟子的章节的计划 168
杨朱 169
佛教在中国,孔子学说的复兴 169
[孔子学说的革新和在蒙古统治时期] 173
[宋朝的哲学家] 176
[书摘的注释] 176
[王阳明] 177
中国思想中的人和创造物 180
《感应篇》中的劝诫 183
回顾的草稿[Ⅰ] 183
[回顾的草稿]Ⅱ 184
关于中国思想发端的章节的重新修改的草稿 187
关于中国思想最古老的世界观的章节的草稿 187
民间世界观 187
去掉的继续的新稿 191
(中断的文字的)继续 192
[对中国思想的]最后肯定 195
[关于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的关系的章节的新稿] 195
有关古代中国哲学的伦理思想的草稿[的文字] 199
[和古代印度伦理的比较] 200
[与古希腊伦理思想的比较] 201
[和查拉图斯特拉伦理的比较] 202
[和犹太教和基督教伦理的比较] 202
[古代中国伦理] 203
[中国思想中的人和生灵(1933)的草稿页标注为1937] 205
[卷宗8,第7号更多的注释(1936年和1937年)] 205
关于中国思想1939/1940年的草稿(节选) 207
关于道家神秘主义的章节的计划 208
计划:无为 208
[文章] 208
道家神秘主义的结语的草稿 211
中国思想的进程 213
后记 215
阿尔伯特·史怀哲关于中国思想,一个汉学家的评论,海因内·洛兹 216
参考文献 229
本书来源目录 231
索引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