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弘扬传统种稻经验 3
第一部分 粮食问题及其增产措施与理论 3
一、粮食危言一论 3
二、对作物若干增产措施的讨论 9
三、对作物若干增产理论的讨论 15
第二部分 对水稻特性的科学阐明 28
一、论栽培稻的分类 28
二、论水稻的半水生性 33
三、论稻田水层的生态及生理作用 41
四、论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47
五、论水稻叶色变化及促控结合 51
六、论水稻的源、库、流关系 57
七、盐碱地种稻的四大降盐措施 66
第三部分 对开发和改制问题的讨论 72
一、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 72
二、长江流域改制问题(1) 79
三、长江流域改制问题(2) 85
四、长江流域改制问题(3) 89
五、南方稻区发展绿肥问题 95
第四部分 栽培专题讨论 105
一、论平原稻区的重新规划 105
二、论稻田的整地质量 114
三、水稻育苗中的若干理性知识 116
四、论东北地区水稻育苗技术的演变 125
五、水稻群体问题讨论 130
六、论水稻合理密植的辩证性 139
七、论水稻施肥的根据 150
八、评水稻“V”字形施肥法 159
九、论水稻施肥技术的改革 163
十、论水稻分蘖的作用 166
十一、论控制理论在水稻栽培上的应用 170
十二、论水稻要有一个较长的长粗时期 173
十三、动辄伤根论 175
十四、水稻培育大穗要点 178
十五、对水稻高产栽培上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 182
中编 开拓水稻育种新领域 195
第五部分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基础研究 195
一、籼粳稻杂交问题之研究 195
二、对经过籼粳稻杂交的水稻高光效常规育种的讨论 216
三、A DISCUSSION ON THECONV-ENTIONAL BREEDING OF RICE FOR HIGH EFFICIENCY IN SUN-LICHT UTILIZATION THROUGH HYBRIDIZATION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220
四、籼粳稻杂交育种的进展及前景 227
五、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关键 233
六、1951~1986年三十六年来,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及发展 237
七、RESEARCH ON RICE BREED-ING THROUGH CROSSING IN-DICA AND JAPONICA AND ITS EVOLUTION IN THE PAST THITRY SIX YEARS 248
第六部分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基础研究 266
一、株形育种 266
二、水稻株形问题讨论 272
三、水稻株形研究的进展 287
四、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297
五、水稻理想株形育种向何处去 328
六、关于水稻理想株形的若干经验性结论 338
七、对各家关于水稻理想株形看法的讨论 351
八、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基础研究及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354
九、BASIC RESEARCH ON RICE BRE-EDING FOR IDEAL PLANT MORP-HOLOGY AND A COMPARISON OF ACHIEVEMENTS WITH THOSE OF PARALLEL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363
第七部分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研究 377
一、对优势理论的讨论 377
二、优化性状组配论 379
三、水稻超高产的可能模式 381
四、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动向 385
五、水稻超高产育种问题讨论 390
六、优化水稻性状组配中“三好理论”的验证及评价 400
七、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411
八、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ICE BREEDING FOR MAXIMUM YIELD 424
九、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一文的说明 444
十、一则令人鼓舞的重大信息的评注 449
十一、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提问 450
十二、水稻超高产育种要在协调矛盾中求发展 454
十三、在第二次“超级稻”研讨会上的发言 461
下编 当前有关学术问题私议 471
第八部分 籼稻改粳稻的议论 471
一、籼稻与粳稻的比较 471
二、对筹建长江流域粳稻开发中心的拟议 475
三、对“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的评注 478
四、对江苏省丹阳市近年稻种演变的评议 480
第九部分 常规稻与杂交稻的争议 485
一、致农业部科技司费开伟司长的信——论理想株形与优势利用相结合 485
二、复江苏省丹阳市农业局黄崇德同志的信——论高产优质的粳稻等问题 486
三、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邹江石先生的信——论“三好”的选择标准 487
四、致江苏农业科学院汤玉庚先生的信(1)——论两系法杂交粳稻及广亲和基因 488
五、致江苏农业科学院汤玉庚先生的信(2)——论直立穗及超高产育种理论 490
六、复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发松副所长——论由杂交稻选育常规稻 492
七、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成果”的评审意见 495
第十部分 其他重要学术观点 496
一、读“迎接21世纪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496
二、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熊振民所长书——论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重要性等 498
三、对“中国优质稻米气候生态区划”的评审意见 501
四、植物生理学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502
五、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蒋彭炎先生的信——论带蘖壮秧等 509
六、“超级稻”已诞生于中国的沈阳 511
七、SUPER RICE HAS COME INTO BEING IN SHENYANG OF CHINA 513
第十一部分 书评及书序 517
书评 517
一、对《江苏稻作科学》的评议 517
二、读《中国水稻》 518
三、读《中国稻种资源》 520
四、对《稻作史论集》的评议 522
五、读《水稻高产高效益灌溉原理与方法》 523
书序 525
一、《稻的生物学》译校说明 525
二、为《吉林稻作》所写的序 525
三、《顾慰连论文选集》序 527
四、《作物生态学》序 527
五、《水稻研究四十周年论文集》前言 529
六、《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序 530
附录 535
第十二部分 生物统计方面的创新 535
一、田间试验缺区估算的新方法 535
二、提高对照品种与其他品种间的试验精确度的方法 540
第十三部分 一些追忆 544
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44
二、一生主要事迹和几点自我思考 554
三、杨守仁传略 565
编后记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