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和谐观念论 1
第一章 和谐观念总论 2
一、关于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 2
二、关于辩证法的积极和谐观 4
三、我们所倡导和奉行的和谐观 6
第二章 和谐观念的辐射 8
一、关于“和而不同” 8
二、关于“和而不流” 9
三、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11
四、关于和谐与法治 21
五、对西方“和谐——冲突”思潮的借鉴和扬弃 33
第二编 和谐价值论 35
第一章 和谐价值总论 36
一、和谐的社会价值 36
二、和谐的审美价值 37
三、横贯东西的理念 38
四、生灵良知的期盼 44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4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57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历史超越 58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61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63
一、我国古代圣贤的理想追求 63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71
三、新时期的战略部署 72
第三编 和谐方法论 79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 8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 8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8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系统 90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95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100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衡量标准 102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06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106
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08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12
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113
五、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115
六、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18
第三章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121
一、民主法治 121
二、公平正义 124
三、诚信友爱 128
四、充满活力 132
五、安定有序 133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6
第四章 努力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45
一、必须重视物质生产 145
二、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46
三、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48
第五章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152
一、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52
二、民主政治的内容 153
三、民主政治面临的难题 155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 156
第六章 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159
一、精神支撑及其提出的背景 159
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61
三、发展先进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163
第七章 突出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165
一、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165
二、教育和谐的内在要求 166
三、教育和谐的基本特征 167
四、教育和谐是我们时代的大命题 170
五、在当代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73
第八章 注意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1
一、协调发展的含义 181
二、协调发展的基础 182
三、协调发展的思路 185
四、协调发展的向度 186
五、协调发展的标准 193
六、协调发展的措施 197
七、完善建设项目就业影响评价体系 203
第九章 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 213
一、尽量做到还社会于民 213
二、探索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特点 220
三、建立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224
第十章 加强社会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240
一、何谓社会建设 240
二、为什么要提出社会建设 241
三、怎样着力改善民生 244
四、改善民生视域下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 251
第四编 和谐关系论 253
第一章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基本关系 254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25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5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263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关系 265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267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69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270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72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系 274
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系 276
第二章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 279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轨迹 280
二、生态环境难题 285
三、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绿色GDP 296
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301
第三章 关于人与经济和谐 307
一、摆脱发展惯性 307
二、兼顾效率公平 311
三、整合社会资源 314
四、增加人文因素 321
五、争取互利共赢 329
第四章 关于人与社会和谐 333
一、重视人的权利 333
二、注意社会公平 338
三、优化社会结构 343
四、缩小贫富差距 351
五、编织保障网络 354
六、创建和谐社区 359
第五章 关于人际和谐 363
一、营造和谐氛围 363
二、消除伦理困惑 366
三、建设信用体系 373
四、呼唤人的爱心 377
五、构建道德大厦 384
六、实现社会善德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