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峰文集 7 美学史论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向峰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
  • 页数:727 页
图书介绍:

《手稿》的美学解读 3

对《〈手稿〉的美学解读》之评语&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委员会 3

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王充闾 4

贴近前沿 求真求新(节录)&范咏戈 10

关于《〈手稿〉的美学解读》&王向峰 12

第一章 《手稿》写作与“历史之谜”的解答 24

一、《手稿》的发现与出版 24

二、《手稿》的文本构成 25

三、“历史之谜”的解答 27

四、马克思的理论探求之路 29

五、《手稿》面世所遇之评价 32

第二章 《手稿》美学问题引论 36

一、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 36

二、人与社会的互制关系 39

三、人以全面方式占有自己全面本质 44

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8

五、人与“人化的自然界” 52

六、工业历史的心理对象价值 57

第三章 美与劳动创造和劳动异化 61

一、劳动创造的意义 61

二、劳动创造了美 64

三、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 70

四、劳动异化与劳动创造 80

第四章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 84

一、物质生产条件对艺术生产的形态制约 85

二、社会分工对艺术的推动作用 96

三、生产关系对艺术生产态式的影响 107

第五章 劳动产品与艺术产品 118

一、生产劳动创造了审美主体 118

二、生产劳动创造了美的对象 121

三、劳动产品与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127

第六章 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 133

一、作为劳动者的人与生产对象 134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属性比较 137

三、艺术生产的主体的特殊性 141

四、艺术生产的对象的特殊性 143

五、艺术生产的特殊方式 144

第七章 “人化的自然界”与自然美 148

一、自然界与人化自然界 149

二、人的人化自然界 151

三、自然美与自然界的人化 154

四、人化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创造 157

五、人化自然界与自然异化 162

第八章 “人化的自然界”与艺术创造 166

一、“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历史性 166

二、“人化的自然界”与人的条件 171

三、“人化的自然界”与“环境人化” 173

四、“人化的自然界”与“移情论” 176

五、“人化的自然界”与艺术创造 181

第九章 美的规律与艺术规律 185

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195

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92

三、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96

四、美的规律与艺术规律 203

第十章 美的规律的实践形式 206

一、劳动实践与美的规律 207

二、内在固有尺度与美的规律 210

三、异化劳动与美的规律 213

四、自然美与美的规律 217

五、文艺创作与美的规律 220

第十一章 艺术创作的审美对象化 224

一、劳动对象化与审美对象化 224

二、艺术创作审美对象化的特点 234

三、艺术创作审美对象化的条件 249

第十二章 形式美的构成与感受 265

一、表层缀饰形式 266

二、外部直接表现形式 268

三、内部结构形式 275

四、形式美与艺术形式 283

第十三章 艺术享受与艺术修养 289

一、艺术享受与物质享受 289

二、艺术享受经艺术欣赏而实现 290

三、实现艺术欣赏和享受的主体条件 297

四、艺术对象与主体享受的实现 307

第十四章 社会器官与美感的生成 314

一、生理器官与社会器官 314

二、美感是社会器官的特有功能 318

三、社会器官与人的“双重肯定” 321

第十五章 感觉的丰富性与美感的深化 325

一、人对自身全面本质的占有 326

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329

三、创造与对象世界丰富性相应的感觉 331

第十六章 生活实践的充分美感 335

一、《手稿》提出美感问题的出发点 336

二、快乐与实践行为关系中的美感 339

三、快乐感受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 344

第十七章 美感的实现与人性复归 348

一、自然人化中的人的实现 349

二、19世纪工业历史的心理观照 353

三、艺术审美对象化的人的确证 355

四、感觉异化与人性的复归 356

第十八章 《手稿》摘录和词语标示 359

本书专业名词术语索引 398

《〈手稿〉的美学解读》参考书目 408

《〈手稿〉的美学解读》附录: 411

1.获鲁迅文学奖感言 411

2.荣誉属于昨天 414

3.明天从这里开始 416

4.答《文艺报》记者问 418

5.答《辽宁日报》记者问 421

后记 425

再版后记 427

西方美学讲稿 431

《西方美学讲稿》前言 431

第一编 黎明前闪烁的美学之光 436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的美学 436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436

二、赫拉克利特 437

三、德谟克利特 438

四、智者学派 438

五、苏格拉底 438

第二章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440

一、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区别 440

二、美是理式 440

三、现实美与艺术美 441

四、灵感说 442

五、对文艺的取舍原则 443

第三章 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 444

一、艺术模仿说 444

二、悲剧理论 446

三、悲剧情节与性格 449

第四章 贺拉斯的美学思想 452

一、《诗艺》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453

二、文艺的真实性 455

三、“合适”或叫做妥贴得体 457

四、“寓教于乐” 459

五、天才与艺术的关系 460

第五章 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462

一、崇高范畴作为风格价值的标准 463

二、崇高的来源 465

三、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崇高 466

四、创造性的模仿自然 468

五、天资与人力 468

第六章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 470

一、美与“太一”的流溢 470

二、此岸美与彼岸美 471

三、“分有说” 472

四、心灵的综合功能 475

第七章 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476

一、代表世俗美学的奥古斯丁 476

二、走向宗教美学的奥古斯丁 478

三、面对实际艺术的奥古斯丁 479

第二编 元美学时代的经验与沉思 484

第八章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 484

一、文艺复兴时代 484

二、艺术面前的两种摹本 488

三、艺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490

四、对美的基本看法 491

五、诗与画的比较 492

第九章 笛卡尔的美学思想 494

一、张扬理性的“我思故我在” 494

二、美在于愉快 496

三、美感的差异性 498

第十章 布瓦洛的美学思想 500

一、艺术的理性遵循 500

二、类型化的人物论 501

三、崇尚古典范式 503

四、艺术功能与艺术家的修养 505

第十一章 荷加斯的美学思想 507

一、建立在经验上的基本理论 507

二、形式美的规则 509

三、蛇形线 511

第十二章 休谟的美学思想 513

一、美在观赏者的心里 513

二、美为什么会产生于心? 515

三、快感与美感 517

四、对象与感官和美感 518

五、想象与趣味 520

第十三章 博克的美学思想 524

一、审美趣味 524

二、崇高与美 526

三、崇高和美的客观性 530

第十四章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533

一、“美在关系” 533

二、许多精到的艺术见解 536

三、《演员的矛盾》 536

第三编 足可撑起美学盔甲的德国人 539

第十五章 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 539

一、美学学科的命名 539

二、美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541

三、关于美学的作用 544

第十六章 莱辛的美学思想 545

一、《拉奥孔》的诗画比较 545

二、《汉堡剧评》的艺术宗旨 547

三、关于悲剧的争论 548

第十七章 康德的美学思想 551

一、关于美的分析 552

二、关于崇高的分析 559

三、艺术与天才 563

四、审美意象 569

五、艺术分类 572

第十八章 歌德的美学思想 575

一、美与艺术美 575

二、艺术与自然 576

三、一般与特殊 579

四、古典与浪漫 580

五、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581

第十九章 席勒的美学思想 585

一、美育的乌托邦 586

二、“人性复归”的模式 589

三、三种“冲动”的终极指向 591

第二十章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598

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599

二、自然美与艺术美 604

三、艺术美 620

四、艺术美的创造 636

五、动作与性格 642

六、艺术的历史过程与分类 645

七、悲剧与喜剧观念 648

第四编 在美学的思辩中寻找人的原本 655

第二十一章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655

一、生命意志的哲学思想 655

二、审美直观论 658

三、艺术与天才 661

四、美及其表现形态 663

五、艺术的分类 664

第二十二章 尼采的美学思想 668

一、世界就是意志的哲学思想 669

二、艺术的价值论 671

三、非功利的“非道德论” 674

四、日神和酒神精神 677

五、悲剧的诞生 680

第二十三章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685

一、存在主义的早期形态 685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美学 689

三、艺术的真理性的自行置入 696

四、人诗意地安居 703

第二十四章 萨特的美学思想 709

一、存在先于本质 710

二、美是非现实的想象价值 712

三、审美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 713

四、审美者的位置意识 715

五、艺术作品是对自由的召唤 716

六、文学的介入原则 717

第二十五章 德里达的美学思想 720

一、传统结构主义的特点 720

二、解构主义的解构 722

三、解构的广泛颠覆性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