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目标 1
体例 6
鸣谢 7
一 时代背景 8
春秋末年的政治混乱与经济繁荣 8
鲁国的历史、政治与文化 10
二 孔子生平 21
孔子简历 21
孔子与其年代——评论式的详细年表 27
三 孔门弟子 112
孔门重要弟子介绍 112
孔门弟子年份、出身、籍贯、仕途分析表格 138
孔门的教学课程与教育方式 148
六艺的教学材料与工具、兼论弟子的出身与出路 152
四 孔子所承传的文化与思想 159
一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以“礼”的眼睛看世界 159
婚礼与以之而来的父系社会所构成的“文明的焦虑不安” 165
论《道德经》中母系社会的价值观 169
论伏羲八卦与文王易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 175
从缺乏神话到《易》卦变化程序的探讨 181
五 孔子的思想 189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仁”作概念性的探讨 189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礼”作概念性的探讨 210
孔子的伦理美学观——礼乐作为美的观赏对象 219
从“天生我德/斯文”看孔子的“天命观” 222
从“自我价值观”看君子 230
附录 234
一 论孔父孔母的野合与孔母的家世 234
二 孔子不知其父与不知其父墓之辩 239
三 孔子周游十四年中的时间坐标 241
四 孔子的先世的介绍 245
五 孔子在六艺中射御数的成就 248
六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看孔子问礼于藏室史 254
七 青少年孔子佃猎之乐的构思 257
八 孔子时的雅言 259
九 孔子的衣食住行 261
十 有新兴国味道的卫国与以郊礼迎孔子的卫灵公 263
十一 弑君年表、简论春秋的特色与孔子言责的履行 266
十二 论孔子晚年的忙碌与胜利 268
十三 书中重要人物介绍 271
十四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人名 283
十五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地名 295
十六 本书中的《论语》引文 300
参考书目 315
索引 323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