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谢天振) 1
绪论 1
第一章 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15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15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19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28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34
第二章 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46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46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54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67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74
第三章 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88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88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100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105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110
第四章 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120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120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125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131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139
第五章 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153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153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160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171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176
第六章 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186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186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194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204
第七章 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210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210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216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228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239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