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辑 文学史论 3
现代文学多维结构的富繁性 3
文学史的核心理念 7
“新民文学”与“人的文学” 12
“左翼文学”也是人本文学 17
“人民文学”的人学内涵 25
文学史书写之魂 34
“文学史学” 38
文学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40
文学史的研究方法 44
文学史研究的发现逻辑机制 52
科学文学史观的构想 6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界说 66
“重写文学史”的主客观条件 71
发散型思维的辐射机制 76
发散型思维的特异效能 81
发散型思维的品格威力 92
合围式收敛思维的优势 102
选择式收敛思维的功能 110
独立的探索 116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123
不认同这三种说法 126
对“学科”的三点反思 130
文学运动形态 132
文学理论形态 139
文学创作形态 146
重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 154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功能特点 158
新学科理念的两点优长 161
重构文学史 163
第二辑 思潮流派论 169
五四文学观的深层意识 169
五四生命文学观 172
五四文学主张的生命哲学底蕴 175
五四文学观念的层次结构 180
五四作家的创作心态 184
山水文化意识与纪游文学流变 188
现代纪游文学的审美价值 196
理性精神是文学的灵魂 203
文学理性精神的多元性与主体思维范式 204
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文理性精神 208
现代文学流派的生成 220
文学流派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227
文学流派是集体主体意识的创造物 232
新文学流派的现代性特征 241
世界化与中国文学 245
质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英雄理念” 258
革命“英雄理念”并非现实主义美学范畴 262
革命“英雄理念”囿于二元极端对立框架 264
知识分子英雄何以严重缺席 268
革命“英雄理念”与革命文学创作 273
辩证地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275
附文:五四文学革命指导思想商兑 282
博导档案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