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来华英商及其团体 5
一 来华英商群体与广州贸易 6
二 来华英商派别与团体 17
第二章 英国在华治外法权之酝酿与尝试 62
一 问题的起源 63
二 英人寻求在华治外法权的舆论准备 78
三 清政府的涉外执法透视 86
四 30年代的立法酝酿 99
五 义律与在华实施治外法权的尝试 119
六 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初步建立 137
第三章 粤海关税费问题与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则谈判 143
一 粤海关税费问题之起源与演变 143
二 鸦片战争前夕粤海关税费征收情况 150
三 清政府解决海关税费问题的尝试 202
四 关于战后税则谈判的几个问题 214
第四章 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 235
一 兴泰行商欠案始末 236
二 兴泰行商欠案之历史背景 249
三 连带赔偿责任制度与兴泰行商欠的赔偿 296
四 兴泰行商欠案与中英关系 324
第五章 鸦片问题及其在19世纪30年代的演变 336
一1821—1839年鸦片输入数量与价值 338
二 白银外流问题的考察 362
三 英美商人共同的“事业” 373
四 邓廷桢与广东的禁烟问题 387
第六章 权力与体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与中英关系演变 431
一 东印度公司特选委员会的遗产 432
二 从律劳卑到罗便臣 451
三 突破体制的努力:义律和邓廷桢的主张与措施 470
四 义律与鸦片问题 494
五 义律与中英关系的决裂 527
结语 555
参考书目 560
人名索引 580
后记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