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0.1 财政与财政学 1
0.1.1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1
0.1.2 财政学 7
0.2 金融与金融学 8
0.2.1 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8
0.2.2 金融学 16
0.3 《财政与金融》的内容和方法 17
0.3.1 《财政与金融》的内容 17
0.3.2 学习研究《财政与金融》的意义与方法 20
复习与思考 21
第1章 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22
1.1 政府与市场 22
1.1.1 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22
1.1.2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25
1.1.3 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公共需要 27
1.2 财政的职能 31
1.2.1 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31
1.2.2 财政的基本经济职能 31
1.2.3 财政职能的矛盾与协调 36
1.3 财政的作用与财政分配体系 37
1.3.1 财政职能与作用的关系 37
1.3.2 财政的作用 38
1.3.3 财政分配体系 39
复习与思考 40
第2章 财政支出概述 41
2.1 财政支出的原则 41
2.1.1 财政支出的重要性 41
2.1.2 财政支出的原则 42
2.2 财政支出的形式和分类 47
2.2.1 财政支出的形式 47
2.2.2 财政支出的分类 48
2.2.3 财政支出资金运用的重要形式——政府采购 51
2.3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优化 53
2.3.1 财政支出的规模 53
2.3.2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 56
复习与思考 58
第3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59
3.1 财政投资支出 59
3.1.1 财政投资支出及其重要性 59
3.1.2 基础产业投资支出 60
3.1.3 扶持与发展农业支出 62
3.1.4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66
3.2 社会消费支出 67
3.2.1 行政管理支出 68
3.2.2 国防支出 70
3.2.3 科学、文教、卫生支出 72
3.3 转移支出 75
3.3.1 社会保障支出 75
3.3.2 财政补贴 79
复习与思考 81
第4章 财政收入概述 82
4.1 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分类 82
4.1.1 财政收入及其作用 82
4.1.2 财政收入的形式 82
4.1.3 财政收入的分类 86
4.2 财政收入的原则 89
4.2.1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89
4.2.2 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91
4.2.3 兼顾效率与公平 92
4.2.4 内部积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 94
4.3 财政收入的规模 95
4.3.1 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95
4.3.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96
4.3.3 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99
复习与思考 100
第5章 税收 101
5.1 税收概论 101
5.1.1 税收的内涵 101
5.1.2 税收的作用 102
5.1.3 税收的原则 103
5.1.4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104
5.2 税收制度 106
5.2.1 税收制度概述 106
5.2.2 中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 108
5.2.3 中国税收制度变化趋势 116
5.3 国际税收 120
5.3.1 国际税收的产生 120
5.3.2 国际税收关系的内容 121
5.3.3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免除 125
复习与思考 129
第6章 非税收入 130
6.1 非税收入概述 130
6.1.1 非税收入的内涵 130
6.1.2 非税收入的分类 131
6.1.3 非税收入的功能 132
6.2 国有资产收入 133
6.2.1 国有资产的来源与分类 133
6.2.2 国有资产收入分配 134
6.2.3 国有资产的管理 138
6.3 国有资源的收入 141
6.3.1 国有资源的内涵 141
6.3.2 国有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方式 142
6.3.3 国有资源收入的内容与形式 143
6.3.4 国有资源的管理 144
6.4 政府收费 146
6.4.1 政府收费基本知识 146
6.4.2 我国政府收费改革的必要性 148
6.4.3 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 150
复习与思考 152
第七章 国债 153
7.1 国债概述 153
7.1.1 国债的内涵 153
7.1.2 国债的功能与作用 157
7.1.3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159
7.2 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161
7.2.1 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161
7.2.2 国债市场 165
7.3 国债资金的运用 169
7.3.1 国债资金运用的原则 169
7.3.2 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 170
复习与思考 172
第8章 国家预算及其管理体制 173
8.1 国家预算概述 173
8.1.1 国家预算的含义与特征 173
8.1.2 国家预算的分类 174
8.1.3 部门预算制度 176
8.1.4 国家预算的构成 177
8.1.5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程序 178
8.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79
8.2.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 179
8.2.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181
8.2.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184
8.3 国家预算及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87
8.3.1 国家预算的改革与完善 187
8.3.2 改革与完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88
8.3.3 国家预算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 190
复习与思考 191
第9章 金融概论 192
9.1 货币与货币制度 192
9.1.1 货币的职能与形式 192
9.1.2 货币制度 194
9.1.3 货币流通 196
9.2 信用与信用工具 198
9.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98
9.2.2 信用工具 201
9.2.3 利息与利息率 203
9.3 金融体系 206
9.3.1 金融体系的种类 206
9.3.2 我国的金融体系 207
9.3.3 金融体系的发展 207
复习与思考 208
第10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209
10.1 中央银行 209
10.1.1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 209
10.1.2 中央银行的职能 211
10.1.3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214
10.2 政策性银行 218
10.2.1 政策性银行的含义及其特征 218
10.2.2 政策性银行的种类及其职能 219
10.2.3 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221
10.2.4 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与经营 221
10.3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223
10.3.1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建立 223
10.3.2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构成 224
10.3.3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226
复习与思考 228
第11章 商业银行 229
11.1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229
11.1.1 商业银行概述 229
11.1.2 商业银行的职能 231
11.1.3 商业银行与信用货币的创造 233
11.2 商业银行的业务 235
11.2.1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235
11.2.2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40
11.2.3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244
11.3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247
11.3.1 商业银行的经营 247
11.3.2 商业银行的管理 254
复习与思考 257
第12章 证券 258
12.1 证券及证券投资工具 258
12.1.1 证券及其种类 258
12.1.2 股票 260
12.1.3 债券 263
12.1.4 证券投资基金 265
12.2 证券市场 267
12.2.1 证券市场概述 267
12.2.2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者 269
12.2.3 证券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270
12.2.4 证券市场构成与运行 271
12.3 上市公司 275
12.3.1 上市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275
12.3.2 上市公司的治理 275
12.3.3 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及其规范 279
12.3.4 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 280
复习思考题 282
第十三章 保险 283
13.1 保险概述 283
13.1.1 保险的含义 283
13.1.2 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284
13.1.3 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288
13.2 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291
13.2.1 保险的种类 291
13.2.2 保险合同 294
13.3 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 299
13.3.1 保险企业经营的基本环节 299
13.3.2 保险企业经营的原则 300
13.3.3 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301
13.3.4 保险企业的管理 304
复习与思考 307
第14章 国际金融 308
14.1 外汇与汇率 308
14.1.1 外汇及其作用 308
14.1.2 汇率与汇率变动 310
14.1.3 汇率的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12
14.2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315
14.2.1 国际收支 315
14.2.2 国际储备 320
14.3 国际结算 323
14.3.1 国际结算概述 323
14.3.2 国际结算方式 325
复习与思考 332
第15章 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333
15.1 金融风险 333
15.1.1 金融风险的内涵 333
15.1.2 金融风险的分类 334
15.1.3 规避或减轻损害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 337
15.1.4 金融风险的评估 341
15.2 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342
15.2.1 政府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342
15.2.2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344
15.2.3 金融监管的体制 345
15.2.4 金融监管内容 348
复习与思考 357
第16章 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 358
16.1 市场经济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358
16.1.1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358
16.1.2 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 361
16.1.3 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 363
16.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64
16.2.1 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64
16.2.2 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69
16.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376
16.3.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然性 376
16.3.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类型 377
16.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方式 377
复习与思考 378
参考文献 379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