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律失常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才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6708922
  • 页数:7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临床心电学基础 3

第一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5

第三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病理学 11

第二章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学 13

第一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组成 13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3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8

第四节 植物神经对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22

第三章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23

第一节 激动起源异常 23

第二节 激动传导异常和折返 31

第三节 激动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35

第四节 临床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41

第四章 心律失常的临床病理联系 47

第一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7

第二节 房内传导阻滞 48

第三节 房室传导阻滞 48

第四节 束支传导阻滞 52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 53

第六节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54

第七节 室性心律失常 55

第五章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 57

第一节 概述 57

第二节 心脏节律和频率的生理效应 57

第三节 心动过缓的血液动力学 58

第四节 心动过速的血液动力学 59

第二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方法 67

第六章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原则 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分类 67

第三节 临床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评价 69

第四节 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原则 74

第七章 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 75

第一节 历史性回顾 75

第二节 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原理 78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的关系 83

第四节 正常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 85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90

第八章 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 105

第一节 概述 105

第二节 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技术 107

第三节 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的并发症 111

第四节 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112

第九章 体表电位标测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第二节 体表心电图标测的方法 125

第三节 正常体表心电标测图 131

第四节 体表心电标测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136

第五节 展望 137

第十章 动态心电监测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第二节 检查方法 142

第三节 质量控制 148

第四节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与分类 151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检查 153

第六节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 154

第七节 意识丧失和心悸症状的评价 156

第八节 起搏器功能评价 157

第十一章 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 158

第一节 信号平均技术原理 158

第二节 体表希氏束电图 161

第三节 心室晚电位检查 162

第四节 限制和展望 168

第十二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 169

第一节 心脏电刺激的历史性回顾 169

第二节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方法 171

第三节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 177

第四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检查 189

第五节 心脏程序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 198

第六节 心室程序电刺激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206

第七节 心电生理检查的安全性 210

第十三章 心电活动标测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内膜电极导管标测 213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外膜手执式电极标测 216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外膜计算机标测 228

第五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内膜导管电极标测 233

第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术中手执式电极标测 242

第七节 室性心动过速心内、外膜计算机标测 248

第十四章 在体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第二节 MAP记录设备和操作方法 258

第三节 MAP的产生原理和测量 261

第四节 MAP记录技术的临床应用 263

第十五章 诊断临床心律失常的激发试验 265

第一节 运动试验 265

第二节 阿托品试验 267

第三节 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268

第三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73

第十六章 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273

第一节 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学评价 273

第二节 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316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药理学 32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20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324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328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理学 329

第十八章 临床经验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错法 343

第一节 概述 343

第二节 试错法的原理 344

第三节 试错法的前提 346

第四节 试错法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351

第五节 试错法实践中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353

第十九章 治疗药物监测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54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354

第二节 血药浓度监测在给药方案个体化中的地位 354

第三节 血药浓度监测的指征 356

第四节 如何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合理用药 357

第五节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359

第六节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360

第七节 常用的血药浓度检测技术 362

第二十章 系列电药理试验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67

第一节 概述 367

第二节 程序电刺激对室速的诱发率及其影响因素 367

第三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 371

第四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的临床应用 373

第五节 系列电药理试验的问题与展望 387

第二十一章 短期药物试验方法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90

第一节 短期药物试验方法 390

第二节 短期药物试验的有效性 395

第三节 无创性指导方法在短期药物试验中的限制 396

第四节 有创性指导方法在短期药物试验中的限制 397

第五节 有创性和无创性短期药物试验方法的比较 398

第二十二章 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指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99

第一节 大系列简单随机临床试验简介 399

第二节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的特别报告(CAST) 402

第三节 巴塞尔抗心肌梗塞存活者心律失常的研究(BASIS)介绍 413

第四节 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对抗心律失常性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 418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422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分类 422

第二节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联用 425

第三节 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联用 426

第四节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 428

第五节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 429

第六节 洋地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 429

第七节 结论 430

第二十四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432

第一节 概述 43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分类 433

第三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现形式 438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率和病因 442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原因 447

第六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病机理 451

第七节 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危险因素 456

第八节 用电生理检查评价致心律失常作用 460

第九节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防治 462

第二十五章 阵发性室上速的药物治疗 465

第一节 阵发性室上速的急性处理 465

第二节 阵发性室上速的长期治疗 466

第二十六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468

第一节 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 468

第二节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70

第四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 477

第二十七章 直流电复律和除颤 477

第一节 历史性回顾 477

第二节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机理 477

第三节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种类 478

第四节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82

第五节 体外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487

第六节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能量选择 489

第七节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490

第八节 其它特殊问题 492

第二十八章 抗心动过缓性起搏治疗 494

第一节 概述 494

第二节 心脏起搏器的各种电参数 494

第三节 心脏起搏器的种类及识别代码 497

第四节 心脏起搏的适应症及起搏器的选择 500

第五节 程控式起搏和生理性起搏 503

第六节 心脏起搏器的埋植手术及术后护理 504

第七节 心脏起搏后的并发症、故障及随诊 507

第八节 心脏起搏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509

第二十九章 抗心动过速性起搏治疗 520

第一节 概述 520

第二节 抗心动过速起搏方式及治疗机理 520

第三节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适应症 523

第四节 埋藏式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524

第三十章 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 532

第一节 理论基础 532

第二节 早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模型 532

第三节 AICD的发展 533

第四节 AICD的适应症 533

第五节 AICD植入技术 534

第六节 AICD阈值测定 534

第七节 并发症 535

第八节 功效评价与随诊 535

第三十一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 538

第一节 概述 538

第二节 临床应用原理及适应症 538

第三节 直流电消融术 539

第四节 射频消融术 545

第五节 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562

第三十二章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心动过速 565

第一节 概述 565

第二节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566

第三节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阻断房室传导 567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568

第三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性外科治疗 569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569

第二节 顽固性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 579

第三节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585

第四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 590

第五节 自发性(异位)房性心动过速的外科治疗 591

第五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各论 597

第三十四章 过缓性心律失常 597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缓 597

第二节 窦性停搏 597

第三节 窦房传导阻滞 598

第四节 房内传导阻滞 599

第五节 心房静止 600

第六节 房室传导阻滞 601

第七节 室内传导阻滞 605

第八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11

第三十五章 期前收缩或早搏 618

第一节 室性早搏 618

第二节 房性早搏 623

第三节 交界区早搏 625

第四节 并行心律 625

第三十六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627

第一节 起源于心房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627

第二节 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631

第三十七章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635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 635

第二节 预激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639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和房颤 646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电位的记录方法及其特征 648

第三十八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652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 652

第二节 分支型(或分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 663

第三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669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677

第五节 心室扑动和颤动 680

第三十九章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682

第一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682

第二节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 685

第三节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688

第四十章 心律失常性猝死 693

第一节 定义和发病率 693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 693

第三节 猝死存活者的电生理检查 695

第四节 猝死的临床过程及预报因子 695

第五节 心律失常性猝死的防治 698

第六部分 临床心律失常学培训 703

第四十一章 临床心脏病学培训 703

第一节 概述 703

第二节 临床心脏病学培训环境 704

第三节 临床心脏病学培训内容 704

第四节 临床心脏病学特殊培训内容 705

第五节 成绩考核和评估 706

第四十二章 临床心电图学培训 707

第一节 普通心电图培训 707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培训 707

第三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培训 708

第四节 临床心电图培训的基本内容 709

第四十三章 临床心导管培训 713

第一节 概述 713

第二节 培训内容 713

第三节 培训方法 713

第四节 心导管操作科研能力培训 714

第五节 培训效果评价 714

第四十四章 临床心脏起搏治疗培训 715

第一节 概述 715

第二节 培训目标和条件 715

第三节 临床心脏起搏培训计划 715

第四节 成绩考核 716

第四十五章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培训 717

第一节 培训目标 717

第二节 特殊培训内容 717

第三节 培训条件 717

第四节 成绩考核 718

第四十六章 临床心血管科研能力培训 719

第一节 概述 719

第二节 培训条件 719

第三节 培训计划及内容 719

第四节 成绩考核 720

第七部分 附录 723

附录一 常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比较 723

附录二 根据对动作电位的主要效应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分类 724

附录三 常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指征、副作用和毒性 725

附录四 常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成人用药剂量和治疗血清浓度 727

附录五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指南 728

附录六 预激综合征病人的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指南 742

附录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工程委员会推荐的埋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动过速器的临床指南 747

附录八 美国心脏病协会和大学心脏病学会推荐的植入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设备指南 757

附录九 检测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测指南 770

附录十 临床心律失常诊疗设备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