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明,梁慧社,蔺心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6061487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大地构造学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大地构造学 1

一、大地构造学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

二、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三、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任务 3

第二节 区域地质学 4

一、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地质学的关系 4

二、区域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5

第三节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简史与研究现状 6

第二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 10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10

一、固体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 10

二、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 11

第二节 上地幔软流圈 12

第三节 岩石圈 13

一、岩石圈的概念 13

二、岩石圈的变形机制与强度 14

三、岩石圈的厚度变化 15

第四节 核—幔边界 19

第三章 板块构造学 21

第一节 大陆漂移说 21

一、大陆漂移说的产生和发展 21

二、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 22

第二节 海底扩张说 24

一、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证据 24

二、海底扩张说的基本论点 28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 29

一、板块构造学说的概念 29

二、板块边界类型和板块运动 29

三、三联点 32

四、板块的划分 33

五、板块绝对运动的推断方法 36

六、威尔逊旋回 36

七、板块俯冲和板块碰撞 38

八、古板块边界的确定 40

九、显生宙的板块运动 42

第四节 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44

一、地幔对流模式假说 44

二、热-重力地幔对流推-拉模式 46

三、地幔柱构造说 46

第四章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 51

第一节 离散型板块边界与地质作用 51

一、离散型板块边界的沉积作用 51

二、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 52

三、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变质作用 53

四、离散型板块边界的成矿作用 53

五、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 54

第二节 转换型板块边界与地质作用 56

一、转换型板块边界的沉积作用 56

二、转换型板块边界的变质作用 56

三、转换型板块边界的成矿作用 56

四、转换型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 57

第三节 汇聚型板块边界与地质作用 57

一、沟-弧-盆系构造单元的概念 57

二、汇聚型板块边界的沉积作用 59

三、汇聚型板块边界的岩浆活动 59

四、汇聚型板块边界的变质作用 61

五、汇聚型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 62

六、汇聚型板块边界的成矿作用 62

第五章 几种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67

第一节 地槽地台说 67

一、地槽、地台的基本概念 67

二、地槽、地台的基本特征 67

三、地槽、地台的内部构造 69

四、地槽、地台的发展模式 70

第二节 地质力学 71

一、构造体系的研究 71

二、构造级序与构造复合的研究 72

三、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 73

第三节 地洼构造说 74

第四节 断块构造说 75

一、断块构造的主要内容 75

二、断块构造的驱动力 75

第五节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 76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说的基本内容 76

二、镶嵌构造的形成机制 77

第二篇 中国区域构造学 78

第六章 中国板块构造 78

第一节 中国板块的基本格局 78

第二节 西伯利亚板块(Ⅰ) 80

一、准噶尔-兴安活动带(Ⅰ1) 81

二、锡霍特褶皱带(Ⅰ2)(完达山板片) 81

第三节 塔里木—华北板块(Ⅱ) 82

一、天山-赤峰活动带(Ⅱ1) 83

二、塔里木陆块(Ⅱ2) 83

三、华北陆块(Ⅱ3) 86

四、昆仑-秦岭北活动带(Ⅱ4) 88

第四节 华南板块(Ⅲ) 89

一、昆仑-秦岭南活动带(Ⅲ1) 89

二、扬子陆块(Ⅲ2) 89

三、南华活动带(Ⅲ3) 89

四、琼南微陆块(Ⅲ4) 91

五、台湾活动带(Ⅲ5) 91

六、松潘-甘孜活动带(Ⅲ6) 91

七、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Ⅲ7) 91

第五节 藏滇板块(Ⅳ) 92

一、羌中南-唐古拉-保山陆块(Ⅳ1) 92

二、冈底斯-腾冲活动带(Ⅳ2) 93

第六节 印度板块(Ⅴ)与菲律宾板块(Ⅵ) 93

一、印度板块(V) 93

二、菲律宾板块(Ⅵ) 93

第七章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95

第一节 中元古代一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板块的运移 95

第二节 中国大陆各阶段板内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96

一、印支期(257~205Ma)构造演化及板内变形特征 96

二、燕山期(205~135Ma)构造演化及板内变形特征 98

三、四川期(135~52Ma)构造演化及板内变形特征 100

四、华北期(52~23.5Ma)构造演化及变形特征 102

五、喜马拉雅期(23.5~0.78Ma)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 103

六、新构造期(0.78Ma以来)构造演化及变形特征 106

第三节 中国板内构造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机制 108

一、影响因素 108

二、动力学机制 110

第八章 中国造山带构造 113

第一节 中国各陆缘、陆间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框架 113

一、天山-兴蒙褶皱造山带 113

二、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 120

三、南华褶皱造山带 124

四、青藏-川西-滇西造山带 127

第二节 中国陆内造山带的地质构造 130

一、克拉通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陆内(板内)造山带特征——以燕山陆内造山带为例 131

二、陆缘、陆间造山带基础上形成的中新生代陆内(板内)造山带特征——以兴蒙陆内造山带为例 133

第九章 中国的沉积盆地 134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分类 134

一、基本概念 134

二、沉积盆地分类 135

第二节 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特点 139

第三节 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 140

一、华北克拉通盆地演化 140

二、扬子克拉通盆地演化 141

三、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演化 141

第四节 中国中、新生代盆地 141

一、中国西部前陆盆地 142

二、中国中部盆地 143

三、中国东部裂陷盆地 147

第三篇 实习实验 152

第十章 大地构造实习内容 152

实习一 中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关系 152

实习二 板块构造 154

实习三 中国的地台和地槽构造划分 156

实习四 地质力学构造学说 157

实习五 中国主要断裂构造 159

主要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