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临床药学的发展史 1
二、临床药学地位与作用 2
三、临床药学工作宗旨 3
四、临床药学工作方向 3
五、临床药学工作系统 4
(一)临床药学第一层次工作 4
(二)临床药学第二层次工作 4
(三)临床药学第三层次工作 5
第二章 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与研究内容 6
一、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 6
(一)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6
(二)研究与实践合理用药 6
(三)治疗药物监测 6
(四)药物安全性监测 7
(五)药学信息的收集和咨询服务 7
(六)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研究 8
(七)结合临床进行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8
二、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 8
(一)药效学 8
(二)临床药物动力学 9
(三)生物药剂学 10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10
(五)膳食结构与药物相互作用 11
第三章 药学技术服务 12
一、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药学监护模式 12
二、关于药学监护的定义 12
三、PC是在临床药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
四、药学监护的核心 13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标准方法 14
(一)指导原则 14
(二)开展药学监护的标准步骤 14
六、药学技术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 17
七、从事药学技术服务的药师应具备的条件 18
八、从事药学技术服务的药师职责 19
九、药学技术服务的层次 19
(一)第一阶层的药学技术服务工作及实例 19
(二)第二阶层的药学技术服务工作及实例 20
十、药物治疗的评估 21
(一)确定与药物有关的问题 21
(二)汇总问题,逐一处理 21
第四章 临床药师制的建立及要求 23
一、我国临床药师制的建立 23
二、临床药师的设置要求 24
三、临床药师专业技术条件 24
(一)专业理论知识 24
(二)专业学历与实践能力 25
四、临床药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与准备 26
五、临床药师工作职责 27
六、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28
第五章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30
一、临床药师的定位及在临床的地位 30
二、临床药师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 30
三、临床药师参加临床用药实践的内容与方法 31
(一)通过与医务人员、患者沟通,建立交流平台 31
(二)参加日常的医疗活动,根据医疗规范和药学监护特点,与每位患者建立专业的医疗关系,并作必要的记录 31
(三)对所在临床科病房(病区)的患者,都应进行适宜的药学监护 32
(四)对药物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临床药师应列入重点药学监护对象 32
(五)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和合理用药教育 33
(六)做好临床药物治疗程序中的主要技术工作与职责 33
(七)参加医疗和药学会诊 34
(八)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 34
(九)进行药品和药物治疗信息传播 34
(十)结合临床用药实践开展药学科研工作 34
(十一)临床药师参加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34
第六章 药历书写规范 35
一、药历格式 35
二、药历书写内容 35
三、药历书写要求 43
四、药历书写对象 44
第七章 专科临床药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45
一、呼吸内科临床药师 45
(一)综合素质 45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45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47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48
(五)专业理论知识 48
二、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 49
(一)综合素质 49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49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51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53
(五)专业理论知识 53
三、消化内科临床药师 54
(一)综合素质 54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54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56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57
(五)专业理论知识 58
四、神经内科临床药师 58
(一)综合素质 58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58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60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61
(五)专业理论知识 61
五、肾内科临床药师 61
(一)综合素质 61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62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63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65
(五)专业理论知识 65
六、内分泌科临床药师 66
(一)综合素质 66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66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67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71
(五)专业理论知识 71
七、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 71
(一)综合素质 71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72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73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74
(五)专业理论知识 74
八、肿瘤专科临床药师 74
(一)综合素质 74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75
(三)临床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76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78
(五)专业理论知识 78
九、ICU临床药师 78
(一)综合素质 79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79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80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81
(五)专业理论知识 82
十、器官移植专科临床药师 82
(一)综合素质 82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 82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 83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 86
(五)专业理论知识 86
第八章 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意义 87
一、概述 87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87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 87
(三)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88
二、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原则 88
(一)哪些药物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88
(二)哪些情况下需要治疗药物监测 93
(三)哪些情况下不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93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 93
三、TDM的实施办法 94
(一)方法步骤 94
(二)TDM工作制度 95
(三)TDM工作程序 95
(四)TDM工作中需注意的基本问题 95
四、测定结果的分析解释 99
(一)资料的掌握 99
(二)结果解释的程序 101
五、需进行监测的主要药物 104
(一)地高辛(digoxin) 104
(二)苯妥英(phenytoin) 107
(三)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110
(四)丙戊酸(vaproic acid,简称VPA) 111
(五)茶碱(theophylline) 113
(六)环孢素(cyclosporine) 115
六、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119
(一)获取个体药动学参数 119
(二)制订给药方案 119
(三)指导调整剂量 120
(四)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整 122
七、TDM新进展 122
(一)群体药动学在TDM中的应用 122
(二)药动药效学结合模型在TDM中的应用 123
(三)药物对映体研究在TDM中的应用 123
(四)遗传药理学在TDM中的应用 124
第九章 药物相互作用 125
一、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125
(一)有益的相互作用 125
(二)有害的相互作用 125
(三)有争议性的相互作用 125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126
(一)体外相互作用 126
(二)体内相互作用 126
(三)药效学相互作用 129
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9
(一)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29
(二)中药与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 130
(三)常用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 135
四、食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02
(一)进食影响药物的吸收 202
(二)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203
(三)某些饮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203
五、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及易受影响的患者 205
(一)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 205
(二)易受影响的患者 205
第十章 药品不良反应 206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与临床表现 206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206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206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210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程度 214
(一)三级标准 214
(二)七级标准 214
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214
(一)A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214
(二)B型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216
四、影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216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216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18
(三)环境因素 221
五、药品不良反应评价 222
(一)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分析评价的考虑因素 222
(二)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分级 223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防范 225
(一)严格新药上市前的审查 225
(二)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 225
(三)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 226
(四)及时处置药品不良反应 227
七、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 227
(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模式 227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范围 228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 228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232
八、常用药品特殊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234
(一)常用西药特殊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234
(二)常用中(草)药及其制剂特殊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267
九、最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举例 274
(一)近年国外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举例 274
(二)近年国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举例 278
第十一章 临床药动学在合理用药中的意义 306
一、血药浓度(blood drug concentration,C) 306
二、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on,Ka)、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及达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 306
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307
四、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308
五、表观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或Vd) 308
六、血浆蛋白结合率(plasma protein bound rate,Pb%或PbR) 309
七、生物半衰期(biologic half-life,t1/2、to.5、t50%) 310
八、稳态浓度或坪浓度、坪值(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Css) 311
九、消除率(clearance,CL) 312
十、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K、Kel) 312
十一、临床药物动力学符号 313
第十二章 个体化给药方案制订 322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323
二、个体化给药的方法 324
(一)依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324
(二)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在给药设计中的应用 327
(三)根据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波动设计给药方案 329
(四)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331
(五)肝功能改变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334
(六)依据生物半衰期和累积因子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335
(七)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给药方案设计 338
(八)Bayesian法 338
三、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新进展 340
第十三章 合理用药评价 342
一、根据疾病特点合理选药 342
(一)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程度及临床类型等特点选药 342
(二)用药有效性的评价 343
(三)剂量、疗程、停药及序贯疗法 344
二、根据药物特点合理用药 345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346
(二)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346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46
(四)药动/药效结合研究 349
三、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合理用药 350
(一)药物经济学基本评价方法 351
(二)健康结果指标评价 354
(三)药物经济学在合理用药评价中的作用 355
(四)药物使用评估 357
四、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评价 358
(一)循证医学概述 359
(二)用循证医学理论评价合理用药 361
第十四章 疾病与用药 364
一、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364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364
(二)肺炎(pneumonia) 366
(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374
(四)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378
(五)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381
二、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385
(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385
(二)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388
(三)高血压(hypertension) 393
(四)心绞痛(angina) 398
(五)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400
(六)心肌炎(myocarditis) 402
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404
(一)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 404
(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407
(三)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411
(四)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 415
四、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417
(一)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417
(二)慢性肾功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423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427
(四)尿失禁(uracratia) 429
五、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431
(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431
(二)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leukopenia and agranulocytosis) 435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438
(四)血栓性疾病(morbus thrombus) 442
六、内分泌、代谢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445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 445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 447
(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448
(四)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452
(五)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 454
七、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461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461
(二)脑血栓形成(crebral thrombosis,CT) 463
(三)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465
第十五章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468
一、妊娠期用药指导 468
(一)妊娠期用药的特殊性 468
(二)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469
(三)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469
(四)妊娠期用药参考 470
二、哺乳期用药 472
三、小儿用药指导 474
(一)小儿用药应考虑的因素 474
(二)小儿用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75
四、老年用药 476
(一)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476
(二)老年人用药原则 477
(三)老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对策 477
五、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480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480
(二)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480
六、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481
(一)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481
(二)肾功能不全时给药方案的调整方法 481
(三)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482
第十六章 药学信息与药学信息服务 484
一、药学信息 484
(一)药学信患的来源 484
(二)药学信息的分析和分类整理 492
(三)信息传播交流与利用 493
(四)药学信息工作的具体内容 495
二、药学信息服务 496
(一)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的内容 497
(二)药学信息服务的方式 501
(三)信息服务的实施步骤 506
(四)信息服务时药师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510
(五)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 510
三、Internet药学信息查询 511
(一)网上信息查询最常用的方法 511
(二)Internet搜索工具——搜索引擎 512
(三)搜索引擎简介 513
附录 519
一、临床药学常用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519
(一)血药浓度(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519
(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519
(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 520
(四)生物半衰期(biologic half-1ife,to.5、t1/2、t50%) 520
(五)表观分布容积(V或Vd) 521
(六)血浆蛋白结合率(plasma protein bound rate,Pb%或PbR) 522
(七)消除率(clearance,CL) 523
(八)吸收速率常数(Ka)、达峰时间(tmax)及达峰浓度(Cmax) 523
二、常规TDM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采血时间 524
三、药敏试验报告的常用抗生素缩写代号 526
四、临床常用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 528
(一)血液一般检查 528
(二)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530
(三)血液生化 531
(四)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查 533
(五)尿液 535
(六)肾功能检查 537
(七)粪便检查 537
(八)胃液分析 537
(九)十二指肠引流液 538
(十)脑脊液 538
(十一)精液 539
(十二)前列腺液 539
(十三)内分泌功能检查 540
(十四)骨髓细胞学检查 541
(十五)肺功能检查 542
五、常用医学计量换算与书写 542
(一)换算 542
(二)单位书写 543
六、药物对妊娠危险性等级分类表 543
七、常用农药及毒物中毒急救一览表 548
八、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 565
九、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566
参考文献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