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多元之后怎么办 1
第一节 课堂出现价值多元该怎么办 1
一、棘手的价值多元难题 4
二、互竞的解答方式 5
第二节 相关的研究与问题 12
一、德育领域的研究 12
二、教学论领域的研究 16
三、存在的问题 17
第三节 概念界定 19
一、教学 19
二、价值、价值观与价值多元 20
三、德性 21
四、德性实践 21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22
第一章 价值多元背景的考察 25
第一节 价值的实然状态与应然主张 25
第二节 “理性多元论”的认同 27
一、复杂多样的价值实然状态 27
二、价值上的三种实然主张 30
三、“理性多元论”的认同 35
第三节 教育视野中的价值多元 42
一、拓展了课堂价值问题的空间 42
二、关注教学上价值多元的特殊性 44
三、基于教育学立场应对价值多元 46
第二章 走向道德的教学 51
第一节 两种典型观念的批判 51
一、教学即传递 51
二、教学即不干预 55
三、存在的共同问题 62
第二节 作为道德概念的教学 70
一、教学不是教唆 71
二、教学不全是讲述 72
三、教学不应是灌输 73
四、教学不等于训练 78
五、教学不同于条件反射 79
第三节 基于道德立场的教学研究 81
一、中外教学道德研究的回溯 81
二、教学道德研究的三种取向 87
三、“德性实践”的研究思路 89
第三章 教学作为德性实践 95
第一节 教学应该是“德性实践” 95
一、并非实践的“教学实践” 95
二、实践概念的历史脉络 100
三、麦金太尔实践概念的内涵 102
四、麦金太尔意义上的教学实践 105
第二节 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理论意涵 109
一、德性内生于教学实践 109
二、德性在自主追求卓越中生成 117
三、教学实践内生道德标准 121
第四章 德性实践的实施 127
第一节 “随机型生成”的逻辑与策略 128
第二节 “相关型生成”的逻辑与策略 131
一、开发基础性资源,形成鲜明的价值取向 139
二、通过有质量的开放式问题,激发资源的生成 140
三、读懂儿童的道德思维状态 142
四、道德推理的有效引领 143
五、耐心的守望 152
第三节 “内涵型生成”的逻辑与策略 154
一、转变技术化的意识 163
二、帮助学生澄清实践“准入规则” 163
三、引导儿童主动参与活动,追求卓越 163
第五章 教师的“德能”修养 165
第一节 “德品”、“德知”与“德能” 165
一、“德品”论的反驳与辩护 165
二、“德知”论的现实局限 169
三、“德能”的内涵与意义 172
第二节 四种必要“德能” 173
一、道德敏感 173
二、道德推理 175
三、道德宽容 178
四、道德信任 182
第三节 养成“德能”的可能路径 186
一、教育伦理理论的研修 186
二、教学实践中的伦理反思 188
结语:展望教学研究的伦理路向 191
主要参考文献 193